崔保国: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网络空间新秩序建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世界发展和全球治理提出的“中国方案”。
当前世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反全球化声音甚嚣尘上,地缘政治冲突不时发生,网络攻击威胁社会安全等都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难题,正如报告中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
今年10月12日美国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信息传播秩序面临新的挑战。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运动,发展中国家开始争取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公平和合理,但在美国的强力反对下而没能推行下去。当今世界的信息传播体系和秩序是二战后形成的,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依然处于西方主导之下。网络空间的崛起给世界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重建秩序的机遇。在新一轮世界传播秩序变革中,互联网的力量凸显,历史上世界秩序的重构从来没有过像今天这样传播媒介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网络空间秩序成为了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主体部分和主导力量,网络空间秩序的博弈则变得更为复杂和立体。网络空间秩序的建构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命题。在全球范围内,以斯诺登事件为代表的全球监控事件、国际互联网关键资源管理体系变革、全球性网络攻击犯罪以及数据跨境流动引起的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凸显了网络空间面临的挑战是全球性的,需要用大智慧去化解。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对全球治理的重大理论贡献。2013年2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提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呼之欲出。2015年12月,习近平又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他指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值得关注的是,今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从中国倡导逐渐进入全球共识阶段。
网络空间是人类生活的第五空间,是当今和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空间是一个集互联网、各种媒体内容和数据、全球舆论场以及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大集合体,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来描述它最为恰当,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互联网的全球互联互通中将结合得更加紧密。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这种“国与国交往新路”在于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在具体的体系建构中,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这些关于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富有洞见的论述为网络空间新秩序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一个合法合情合理的网络空间新秩序将是我们努力建设的目标。
从历史上看,国际秩序的变革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重构是紧密相关的,而网络空间秩序的建构是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的关键。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已经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人民期待中国拿出全球治理方案。正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铿锵有力地指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作为世界上网民数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推进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变革方面也毫不推卸责任。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治理,进一步推进“共商共建共享”的世界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建立。 (作者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