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凶手已知"东方快车"怎么开? 新版能否成就新经典

2017年11月10日07:25 | 来源:文汇报
小字号
原标题:凶手已知,这趟“东方快车”怎么开

当一个推理故事的谜底早已被揭晓,当一个剧本被多次经典改编,但每每出现新作时,观众为何依然对它欲罢不能? 今天,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登陆全球银幕,这部满载着顶级演员阵容的“悬疑列车”,会不会给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观影体验,着实让人期待。

74版《快车》珠玉在前,17版能否成就新经典

一列从伊斯坦布尔启程开往伦敦的东方快车,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一个夜里,一具尸体,13名乘客……“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凭借抽丝剥茧的推理过程和对复杂人性的细腻演绎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级IP”,然而细数众多改编作品,74版电影最为著名———1974年11月24日,阿加莎出席了电影首映式,这也是她去世前参加的最后一次公开活动。

美国导演西德尼·吕美特将小说首次立体化,天才侦探波洛、被害人美国富商以及列车上的旧沙俄时代公主、风雅的外交官夫妇、年轻的英国女教师等一个个角色鲜活地从纸上跃然而出。74版电影遵从小说的叙事方法,不露痕迹地转变视角,每个人物既是当事者,又是旁观者,提供片面却又真实的视点。叙事过程沉稳流畅,封闭场景和多人调度被自然地糅捏在一起,成为了几乎无法被超越的经典作品。演员阿尔伯特·芬尼对于波洛的精准演绎是最令人称道的部分。

“伟大的故事应该被每个时代所接纳,《东方快车谋杀案》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被重新解读。”43年后,肯尼斯·布拉纳成为了2017年“快车”的掌舵人,不仅担任影片导演还饰演了波洛一角。

相较原作的推理风格,新版影片中加入了时下热门的“演绎推理”桥段,即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结论。《神探夏洛克》中福尔摩斯的大段独白也是使用该类手法。毋庸置疑,这个重头戏自然落到了波洛头上,为了更好地了解角色,布拉纳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深读原著,还聘请方言教练对波洛特别的比利时口音加以揣摩。

相比74版阿尔伯特·芬尼、马丁·鲍尔萨姆、劳伦·白考尔、英格丽·褒曼的豪华阵容,新版《快车》也毫不逊色———英国电影戏剧界传奇女星朱迪·丹奇、“杰克船长”约翰尼·德普以及佩内洛普·克鲁兹、米歇尔·菲佛等多位影后同片竞技,也是难得一见。

65毫米胶片拍出“舞台感”

纷飞大雪的光影、火车缭绕的烟雾、高饱和度的画面色彩,65毫米胶片带来的复古效果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版《快车》恐怖的气氛,扑面而来的则是浓浓的舞台感。新版在剧情和走向上与74版并无多大差异,然而,从莎士比亚戏剧舞台中走出来的布拉纳将不少心血花在了戏剧化的光影复刻和布景的精致化上。

布拉纳的舞台情结在电影中昭然若揭,封闭的运镜空间和对20世纪30年代精准的描摹都像有一只无形之手将观众拉入剧场。戏剧因为有限的空间只能通过舞台调度和台词爆发情感,而当细腻的舞台表演与电影艺术融合,火花四溅。新版《快车》中有略带夸张的肢体动作,更有抑扬顿挫的对白、独白。“列车就是孤立无援的密室,在这么一个狭小压抑的空间里,人们感到恐惧,也濒临精神崩溃边缘,这时,一个好故事所要具备的戏剧张力自然显现。”布拉纳这样表示。所以,“戏剧化”或是新版夺人眼球的制胜法宝。

火车包厢的铜把手,餐桌上的水晶杯,西服甚至睡衣的衣角,都经过细心考究,电影道具布景的精致毋庸置疑。布拉纳透露,他更加着重于角色的性格铺陈和情绪捕捉。毕竟在小说和前作的双重压力下,如何从已知模式中通过人物与细节创新,让观众在情理之中收获意料之外的惊喜并非易事。“这个案子就这么结了吧!”走出情节的重重迷雾,阿加莎给小说赋予了轻快利落的结尾,新版《快车》能否也如此直截了当地打动观众成为又一部经典?

相关链接

■最完美的侦探波洛(2010)

2010年,由全英班底打造,菲利普·马丁担任导演的电视电影 《东方快车谋杀案》 在英国电视台播出。该版本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对叙述视角和拍摄手法都做出了较大的调整和创新。侦探波洛的扮演者大卫·苏切特,因为对角色细致入微的刻画,赋予了故事崭新的面貌和更深刻的内涵,被认为是史上最完美的波洛。

■经典故事的荒诞改编(2015)

2015年,日本剧作家三谷幸喜将故事的舞台移到日本,拍摄了一个日本风味十足的推理故事。改编作品分为上下两集,在电视台播出。上集依照小说的描写推进,下集则从犯人视角来描绘整个案件,悬疑故事配合三谷喜剧特有的荒诞和讽刺,日版 《快车》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见习记者 王筱丽)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