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会讯

担负文化新使命 研究文化新问题

第三届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论坛在沪举办

2017年11月20日09:45 |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小字号

主题为“镌刻人类文明路线图——世界文化遗产谱系中的中国话语”的第三届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论坛日前在复旦大学举办。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主办,江苏好东方集团协办的。

本届论坛是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并提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这一宏大社会文化背景下举行的一次文化创新高端论坛。来自全国的四十多位文化遗产专家、历史学家、考古专家、文化学者、传播学者以及多位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负责人,围绕“镌刻人类文明路线图——世界文化遗产谱系中的中国话语”这一重要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讨。

今年7月,青海可可西里、福建厦门鼓浪屿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终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拥有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2项,成为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拥有世界非物质遗产达到39项,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就广义的世界文化遗产而言,中国的总量已居世界首位。在2017年中国成功申遗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总结申遗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在本届论坛上,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伴随着中国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伴随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跃居世界首位,中国的文化正在更加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中国的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总量跃居世界首位,也再一次向世界表明,中国是正真的“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习近平语)”面对如此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结晶,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最新指示,把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传承好,发扬好。

在本届论坛上,专家学者用全球眼光审视了世界文化遗产谱系中的中国文化遗产。诸多专家学者指出,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目前,世界遗产总数达到了1073处,其中文化遗产814处,自然遗产224处,其它遗产35处,遍布了167个国家。这些世界文明的瑰宝,镌刻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路线图。随着更多世界文化遗产列入名录,随着对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逐步深入,人类文明发展的路线图也将会以“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形式更加清晰起来,人类文明发展的无比智慧将会更加丰富。面对这一无比重要的历史文化责任,我们的研究亟待加强。在研究中一定要努力体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如果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博大的政治主张,那么人类文化共同体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思想。

在本届论坛上,相当多的专家以很大的学术兴趣关注了“一带一路”与本届论坛的主题。有的专家说,“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路线图最好最新的一种“镌刻”。“一带一路”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中的“民心相通”,其本质就是“文化相通”。“一带一路”现在已经涵盖了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地区和社会机构(组织),如何实现“一带一路”在文明开放中发展,在民族融合中共存是一个极为值得关注的课题。诸如 “一带一路”的联合申遗等创新举措,就凸显着世界文化遗产理念、机制与运作的创新智慧。这对建设好“一带一路”都有着独到的作用和意义。

在本届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保护利用等问题都投以了特殊的关注。大家深感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所提出的“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表示出了极大的赞同。大家一致认为,当下的急需是如何正真行动起来,务求取得实效。

在本届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对构建世界文化遗产体系的“中国话语”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学者指出,建立中国遗产体系必须坚持文化和精神上的自主性。一个国家独立完整的文化遗产体系对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和国家软实力的展示都极为重要。但我们在这方面恰恰存在着“意识淡漠”、“理论匮乏”等弊端。也有的学者认为,目前遗产学术研究大多偏向于应用性,着重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开发的研究,理论性研究则大部分侧重于公约文本解读、概念谱系梳理和理论反思,而立足本土,进行系统深入的中国遗产理论体系建构的研究非常不足。亦有学者提出,打破制约中国遗产缺少“话语建构”瓶颈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对我国遗产知识谱系进行梳理,进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遗产理论体系,从而建构世界文化遗产体系中的“中国话语”。

据论坛负责人复旦大学孟建教授介绍,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是我国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研究基地、文化发展高端智库和文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连同本届论坛,该“中心”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论坛”。该论坛既是复旦大学重要的学术品牌,也是文化创新研究的重要平台。孟建教授还介绍,明年,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将会同相关的国际组织和机构共同举办类似主题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