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战线》>>2017年·第8期

坚定文化自信 坚守品格品位

——做好社会文化建设相关报道的思考

魏地春
2017年11月23日10:02 | 来源:人民网-新闻战线
小字号

  中央电视台是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在文化传播中位于第一方阵、第一梯队。央视始终牢记国家台的责任担当,坚持高品位、高品质、高品格,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了大批优秀节目,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发挥“好剧好片”导向引领作用,做到“大戏看央视”“央视出好剧”;持续打造纪录片“精品工程”,打造中国纪录片创作高地,实现收视与口碑双丰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坚定文化自信,传播先进文化,汇聚起民族复兴征程上的磅礴力量,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自觉坚决肩负起传播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责任,不断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结合工作实际,有这么几点思考体会。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做好文化传播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化的作用不可替代。我体会,电视节目做好文化传播首要的就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牢记职责使命,始终坚持文化传播的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一是坚持主流媒体的“定位”。央视是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是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在文化传播中位于第一方阵、第一梯队,始终传播党的主张,体现党的意志,反映人民心声。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坚持新闻立台、导向为魂,深化实施“新闻联播头条工程”,通过《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名牌栏目,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把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宣传好、贯彻好。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意见》下发后,中央电视台各频道发挥优势,通过新闻报道、综艺节目、专题片、纪录片等形式,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化传播需要体现当代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扛鼎之作,用优秀作品“成风化人、凝心聚力”,为伟大的时代鼓与呼。近日,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充分反映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辉煌成就,在中宣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了重点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展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恢弘历史篇章,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好评如潮,被誉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二是坚持价值取向的“品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没有优秀作品“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当前,个别电视节目追新猎奇、过度娱乐,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搞点娱乐,让观众轻松当然有必要,但站在国家层面、民族层面,精神文明建设、价值观培育必不可少。在这方面,媒体一定要有文化立场和责任担当。中央电视台始终牢记国家台的责任担当,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高品位、高品质、高品格,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民歌大会》《朗读者》《等着我》《中国舆论场》《国家记忆》等优秀节目栏目,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发挥“好剧好片”导向引领作用,制播《彭德怀元帅》《海棠依旧》《绝命后卫师》《于成龙》《北方大地》等优秀电视剧,做到“大戏看央视”“央视出好剧”;持续打造纪录片“精品工程”,推出《东方主战场》《长征》《超级工程》《航拍中国》《紫荆花开》等精品纪录片,打造中国纪录片创作高地,实现收视与口碑双丰收。

  越是大制作,越是要有高标准。精品之“精”,就在于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我们突出“方向性、文化性、艺术性”的要求,以“大美中国梦,金鸡报春来”为主题,把中国道路、中国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主线内容贯通融入到《欢乐中国年》《奋进中国人》《温暖中国情》《大美中国梦》四大内容板块,设置上海、广西桂林、四川凉山、黑龙江哈尔滨四个分会场,以东西南北中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精神为底色,从民族艺术传统中汲取灵感,用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唱响了时代主旋律。

  三是坚持对外文化交流的“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重要形式”,“要下大气力加强国家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我体会,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电视直观形象、生动鲜活,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要找准对外文化传播的“方位”,坚守中国立场,坚持中国主张,创新电视对外宣传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更好地呈现出来。

  对外文化交流要做亮自己的“名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获得了沿线国家和全世界的广泛认同,成为我们开展文化传播的新标识。央视微视频《领航“一带一路”》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演讲和讲话为主线,串联核心时间节点、标志地域、联通现状、积极成果,全面阐释“一带一路”倡议的源起、历史必然性、现实必要性、建设原则,凸显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一带一路”倡导者、铸造者、推动者、领航者的大国领袖形象,视频阅读总量超过1亿。俄语频道《欧亚共议丝路合作》系列报道在俄罗斯和中亚7家国家电视台播出,西语频道与阿根廷美洲集团联合拍摄的纪录片《跨越》在双方电视台同步首播,阿语频道与突尼斯电视台互播联合制作的专题片《突尼斯人眼中的中国》。央视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作用,启动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海外联播活动,将以11种语言在相关国家播出。由央视倡议成立的“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启动仪式在论坛“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上举行,已有菲律宾人民电视网、蒙古国家电视台、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乌克兰国际广播多媒体平台等“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26家主流媒体加入,各国媒体将在新闻交换、新闻报道支持、媒体前沿领域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做好文化传播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谈到最多的是人民,说得最动情的也是人民,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我体会,电视节目做好文化传播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文化产品,聚焦时代主题,回应文化关切,引领文明风尚。

  一是植根群众文化生活。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深化“走转改”,坚持“深入人民、扎根人民”,把文化传播的触角深深植根在人民中间,汲取文化营养、探求文化内涵。2017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新闻栏目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阐述的“人间真情”的丰富内涵,连续推出《厉害了我的国》《一路回家》《家是什么》《零点后的中国》《天下父母》《说句心里话》等系列报道,实现了“新春走基层”新闻报道品牌的创新升级。80多路共计400多名记者奔赴基层一线采访,推出了一大批有故事、有温度、有情怀的走基层报道,展示了今日中国的勃勃生机,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

  家庭是社会文明教化的重要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目前,中央电视台正在策划一档以家风为主题的季播节目《谢谢了,我的家》,通过家族人物故事传递人间温情,透过家风、家训折射家国情怀,展现家庭、家教、家风对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

  二是体现群众文化视角。文化传播的目的就是要启迪思想、温润人心、陶冶性情,好的电视节目可以帮助人们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2016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科学普及类节目《加油!向未来》,以文化人、寓教于乐,用可视、可感的实验揭示科学原理,展现科学之“美、奇、趣、用”,为青少年植入科学梦。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让精深科学“飞入寻常百姓家”》和《科学普及和科学创新同样重要》的文章,称赞《加油!向未来》让科学知识触及大众生活,让“主流文化更好看”。

  乡愁、乡情往往最能勾起观众的文化记忆。2015年至2017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连续推出三季共180集大型文化纪录片《记住乡愁》,走进最古老的村落、最悠久的古镇,用“乡愁”这根剪不断的丝线,将最真实、最生动的生活剪裁起来,编织出一幅描绘“中华民族世代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传承千年的家风家规”的文化长卷,透射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耀眼光辉。《记住乡愁》带着来自基层的芬芳,以故事说理、以情动人,选取的人物都是当地的普通居民,讲述的都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凡人小事,诉说的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故事。很多观众看完三季节目后大呼过瘾,中央电视台决定从2017年起,将《记住乡愁》打造成一个常态栏目,让这种文化情怀能够持久延续。此外,经过近两年的酝酿,我们在今年启动了大型特别节目《中国影像方志》的创作,这个节目预计制作播出2300多集,将首次以影像的方式展现中国方志,讲的也都是一个个地方的文化历史渊源、地理风土人情。

  三是寄托群众文化情感。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深刻的文化印记,最能引起观众思考与共鸣。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围绕“慎终追远、缅怀英烈”的主题,深入开展清明传统节日宣传,《新闻联播》播出清明特别报道《与亲书》,央视新闻新媒体《夜读:与亲书》板块推送《不思量、自难忘》《你好吗?我很好》《有你们,有中国》系列内容。其中,《与亲书》以第一人称口述的方式,通过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海地维和警察和志虹的丈夫和儿子写给已故亲人的书信,道出不为人知的亲情故事,观众被一个个饱含亲情与家国情怀的故事深深感动。

  这两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以真心助人、以真实感人”的《等着我》节目在荧屏上大放异彩。节目汇聚公安部、民政部等部门以及公益组织、志愿者、热心观众的力量,从寻找至亲、故交、恩师、爱人,到寻找雪中送炭的好心人、并肩作战的老战友,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真善美的挖掘,呈现了人间的真情大爱。节目同步推出的“等着我在行动”网络直播累计1710分钟,在线观看人次2145万。《等着我》节目将涓涓善流汇聚成为爱的海洋,将助人为乐、奉献付出、爱与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送进每个人心中。

  坚持创新创优是做好文化传播的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讲求实效,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近年来,“创新创优出精品”已成为中央电视台全台上下的广泛共识,各频道持续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形成了“播出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良性格局,在“保高原、攀高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体会,电视节目做好文化传播必须坚持创新创优,实现观念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的深度创新,推动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高度聚合,实现胸怀创意和画面呈现的无缝对接。

  一是创新内容表达,持续深化主题。艺术创作有个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文化节目的提升也需要始终保持“以拙胜巧”的刻苦钻研精神,不断尝试、不断总结,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由浅入深、持续发酵,用更多优秀电视节目,更好地镌刻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手机和电脑流行的当下,“提笔忘字”成了现代人的通病,我们与国家语委推出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独特的竞赛形式展现中国文字之美,播出后同时段收视率飙升4倍,微博话题登顶热门榜,成为规模最大、水准最高、影响最广的国家级文化竞赛节目之一。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始,中央电视台以汉语言文字为切入口,一步步拓展文化传播主题,先后又推出了《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向经典致敬》等一系列节目。2017年春节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不仅取得了收视佳绩,而且引发了一次全民学诗词、讲诗词的热潮,实现了文化传播从单向到多向的提升。

  二是创新文艺评论,引领培育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2015年6月,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推出文化新闻类栏目《文化十分》,坚持主打深度文化报道,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关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艺术实践,创下文化类节目的收视高点。文化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评价说,《文化十分》打开了央视文化新闻的专题窗口,搭建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文化的新平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称赞,《文化十分》推出的《中国电影新力量》等系列报道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舆论导向作用。

  三是创新融合传播,拓宽渠道载体。中央电视台探索台网节目“一体策划、一体运行、一体呈现”的融合制播模式,用融合传播让先进文化赢得广大受众。文化类节目《朗读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迪人、引领人、鼓舞人,加强融合传播力度,全网视频播放总量超3.5亿次,收听量达3200万次,微博话题阅读量超6.9亿次,讨论量达152万次,形成“现象级”传播效果。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发特色融媒体个性化节目,推出《中国舆论场》《数说“十三五”》《数说命运共同体》等融媒体节目,用数据说话,让主题主线宣传报道更直观生动,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我们一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文化自信,牢记职责使命,着力创新创优,以更多更优秀的电视节目和文化作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作者系中央电视台分党组副书记、副台长)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