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向四做”,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来源:《新闻爱好者》
2016年11月7日,在第十七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寄予殷切希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闻舆论战线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把他提出的四点希望切实落实到工作中,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为在新形势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贡献力量。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就是要坚持政治家办社方针,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恪守党性原则
2016年11月5日,在新华社建社85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指出:“新华社是我们党创办和领导的新闻舆论机构,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镇。”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新华社特殊的历史渊源,指出了新华社在党的舆论工作格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新华社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作出了明确定位。新华社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坚持党指引的方向,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社,这是新华社人永不更改的政治本色,是融入我们血液的红色基因。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激烈。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要守好新闻舆论阵地,必须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这一根本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个灵魂,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这一基本方针,做到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把牢政治方向,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仅自己向党中央看齐,还要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党中央看齐。
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就是要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
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正确引导舆论应是党的新闻工作者永远不变的初心。马克思曾指出“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深刻阐释了媒体与舆论的关系。任何新闻报道都有导向。在我们国家,舆论导向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导向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真正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对党绝对忠诚、绝对听党指挥,始终成为党中央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喉舌”“耳目”。要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导向管理和阵地管控,把讲导向落实到采、写、编、发环节和每篇稿件、每个报道策划中,落实到全体从业人员身上,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有战士的姿态和担当,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对损害党的权威、危害党的利益的言行敢于斗争、敢于亮剑,勇于举旗帜、打头阵、当先锋。
三、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就是要把握新闻传播规律、媒体发展规律、国际传播规律、决策咨询规律,积极转变工作理念、报道方式、传播手段
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改进表达方式,摒弃“假大空”,提倡“短新实”,变空洞说教为生动说服,变居高临下为平等交流,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既会“跳芭蕾”,也会“跳街舞”,使提供的信息既可读、可听、可看,又可互动、可分享、可体验。新华社社长蔡名照认为,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应该产生精品的时代。他说,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国人民千年期盼的美好愿景,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节点。在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媒体应当在中国新闻史上书写下什么,这是我们这一代新闻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为实现这个目标,新华社正组织实施精品工程,全面加强报道能力建设,着力打造一批能够传得开、叫得响、留得住的扛鼎之作,努力形成与党中央治国理政相适应的新闻品格和新闻力量。
实施精品工程,要以报道组织策划为引领。新华社河南分社把选题策划作为出精品的“牛鼻子”,已形成即时策划、每周选题策划、每月专题策划、半年阶段性策划“四个层面”的报道策划机制,力争做到每天有重点、每周出力作、每月推精品。分社分党组高度重视报道组织指挥策划工作,健全分党组定期研究重大报道、重点选题制度和分党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日常带班、值班制度,做到重大报道靠前指挥,重要稿件亲自把关。强化每周一上午召开的采编业务例会的报道组织指挥功能,明确例会内容、纪律要求,强化例会的报道组织策划、业务交流学习、职业化建设功能,丰富例会内容,提升例会对报道调度和指挥的作用。着眼建立长效机制,从“强化分党组对重点报道选题策划的领导、落实总编室对重点报道选题策划的主体责任、发挥采访部对重点报道选题策划的基础单元作用和建立督办落实激励机制,确保选题策划落到实处、多出好稿”方面,进一步健全了重点选题策划机制,对策划能力和议题设置能力建设作出制度性安排。
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还必须把握媒体发展规律,充分认识传播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大趋势,有效整合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职业生产内容),加快推进融合发展。把握国际传播规律,加快构建内外并重的体制机制、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努力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对外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握决策咨询规律,以问题为导向,以调研为抓手,想中央之所想、急中央之所急,深入采访调研,掌握一手材料,加强分析研判,提出真知灼见,为中央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四、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就是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人民立场
立场决定取向,取向决定作风。我们党的立场就是人民立场,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党的作风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立场、宗旨、作风三位一体,既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全部工作的落脚点。坚持正确的工作取向,就必须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国家的主人翁”的观点,切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坚守勿忘人民的百姓情怀。当前,新华社正在组织实施扎根工程,推动采编人员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生活中去,扎下新闻业务之根、人生价值之根、为民情怀之根,真正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推动采编人员在基层调研中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充分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到党性与人民性有机统一,党心与民心同频共振,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新闻报道成效的“试金石”,持续推出“沾露珠”“带泥土”“冒热气”的报道佳作,使新闻报道真正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
实施扎根工程的抓手是加强调查研究,引导采编人员从办公楼“走出去”,深入基层“走下去”,面对群众“走进去”,做到“身到”“情到”“心到”,以我们的“存在感”让群众有“获得感”。新华社河南分社采取系列举措,切实加强调研工作。
一是设立“调研时钟”。对从分社社长到记者下基层调研的时间作出明确规定,建立基层调研台账核查统计,对没有完成调研时长的人员,年终评优一票否决;连续两年未完成调研任务的人员,年度考核等次下降一等。
二是织密“扎根网格”。在进一步细化、实化分社原有的省辖市和行业双重负责的新闻报道分工机制基础上,每名记者再确定一个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县或村作为蹲点调研基地,并对每年需要完成的稿量作出具体规定;对于国家赋予河南的粮食生产核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九大战略规划和战略平台,分别成立九个全媒体报道小组,持续跟踪报道,通过常态化、制度化蹲点调研筑牢“扎根工程”。
三是用好“考核指挥棒”。一方面,在采编业务考核实施细则中设立创新奖项,重奖精品、重奖创新;另一方面,对一般化报道设置数量“天花板”,规定每季度超过基本任务量150%后的一般性稿件,不再计酬,倒逼记者深入基层、扎根基层,采写更多带着泥土芬芳、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
(作者单位:新华社河南分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