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7年第11期

地方党报客户端如何在竞争中突围

李记
2017年12月13日13:30 |
小字号

来源:《新闻爱好者》

【摘要】一边是传统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日渐式微,“纸媒消亡”呼声四起;另一边是移动新闻正迎来“风口”,越来越多的民众习惯和依赖移动阅读。主流媒体是宣传工作的主阵地、舆论引导的生力军、凝心聚力的主心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党报肩负着特殊而神圣的使命。在“有手机就会下载客户端”“有报纸就会办客户端”的今天,面对多方面的竞争压力,地方党报客户端唯有精准定位、内容创新、改革融合,摸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方式,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主流舆论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关键词】地方党报;新闻客户端;新媒体;深度融合

2017年5月8日,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Q1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手机新闻客户市场用户规模,已从2015年第四季度的5.31亿,增长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6.05亿。第三方数据机构TalkingData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APP数量超过1700万个。腾讯公司2017年初发布的相关调查显示,在2016年,63%的用户将新闻类网站及移动客户端,作为获取新闻、阅读新闻的第一途径,人均使用1到2个新闻客户端已成常态。

面对新技术推动下的信息传播特点和发展趋势,各级地方党报也有察觉和行动。2014年以来,新闻客户端逐渐成为地方党报的“标配”。地方党报争相打造属于自己的客户端。一方面遵循的是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的创新发展思路;另一方面,也是包括地方党报在内的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争抢“话语权”、筑牢“主阵地”的现实需要。但地方党报客户端“遍地开花”,并非每个都顺风顺水、茁壮成长。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是每个党报客户端都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定位要精准,不能贪大求全

稳定的用户规模,是成就移动阅读的基础,其中,也包括党报客户端。地方党报客户端要想避免办成“面子工程”“政绩工程”,避免“院里热闹”“院外冷清”情况的出现,就必须靠精准的定位,吸引本地核心用户关注,让他们成为“铁杆粉丝”。

(一)地方党报客户端就是“地方队”

在内容提供层面,“大而全”是“第一梯队”——门户类、聚合类客户端的优势,比如腾讯新闻、今日头条、凤凰新闻等。同时,和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国家队”新闻客户端相比,在“大而全”的内容提供上,作为“地方队”的地方党报客户端毫无优势可言。如在国内外重大新闻发布上,因为有强大的新闻生产机制、新闻监控平台作保障,门户类、聚合类客户端尤其是“国家队”新闻客户端,总会在第一时间获取权威信息、第一时间撰写编排新闻、第一时间完成迅捷推送。对地方党报客户端而言,无法抢占新闻发布“第一落点”已很被动;在想方设法完成补救时,“国家队”新闻客户端已完成了新闻再采访、新闻综合、后续解读等抢占“第二落点”的工作。

(二)精准定位才能真正留住用户

地方党报推出属于自己的客户端,只算是“安营扎寨”。有“安营扎寨”,更要“攻城略地”。定位摒弃“贪大求全”仅仅是第一步,是吸引关注和下载的用户。要想完成“攻城略地”,留住用户,地方党报客户端必须打造本地特色,在留住核心用户层面积极作为。

同为“地方队”,由都市报转身而来的新闻客户端,身姿更为轻盈。在民生、社会、热点、话题等类型新闻的提供上,都市报新闻客户端更占优势,能够在第一时间迅捷反应、契合需求并黏住用户。党报新闻客户端和都市报新闻客户端之间,因为地域、受众、内容等比较相似,同样存在竞争关系。所以具体到地方党报客户端,既然是“地方队”,而且是带有强烈党媒色彩的“地方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和长处,扎扎实实深耕本地、兢兢业业服务本地,靠精准定位吸引本地用户和读者。做到了这些,才算是“攻城略地”的成功。例如《浙江日报》新闻客户端“浙江新闻”就定位于本土化、可视化、工具化,为浙江政经人士提供热点新闻、政策解读、工作信息查询等服务。

(三)“小而精”的内容是核心竞争力

“小而精”对应的是“大而全”。同是上海本地的新闻客户端,和澎湃新闻“专注于时政与思想”、力图全国铺开做“大而全”不同,《解放日报》主办的“上海观察”客户端专注的是对上海本地政经深度分析等。其推出的《@康平路》《韩正一周》《伴公汀》《直通200号》等栏目,权威解读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政府重要精神、重大政策,凸显党报新媒体的差异化特色——突出的正是“小而精”。

2016年6月1日新版上线的河南日报客户端,重磅推出的也是一系列“小而精”,但具有强烈党报风格的本地原创特色栏目。以《豫政双周》栏目为例,该栏目定位于梳理河南省委书记、省长的重要活动,将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画龙点睛地清晰呈现。还有“省委关注”“区域微头条”“豫商俱乐部”“帮你约专家”“中原档案”“新媒助政”“说新词”“青年汇”“豫角儿”等,都是深度融合采编资源打造的原创特色新媒体产品。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所称,“传统(地方)新闻客户端要摆脱‘大而全’的想法,立足本地新闻,服务本地用户,通过提升客户端的服务功能增强用户的黏性,进而以服务吸引用户的关注,从而带来新闻资讯的传播”[1]。

二、内容要亲民,不能继续高冷

新媒体时代,内容依然为王。长期以来,党报尤其是地方党报,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和新时期的新媒体传播相比,不少党报的话语表达和内容呈现显得呆板、高冷、无趣,不够灵活和亲民,“内容为王”成了一句空话。这样的话语表达和内容呈现习惯,显然不能继续移植到党报客户端。

(一)党报客户端不能仅是新的发稿平台

翻看不少地方党报客户端,不难发现,其绝大多数原创内容,都是由党报记者“原班人马”提供。其中,绝大多数原创内容,一看便知是毫无改变的“党报写法”。客户端俨然成为党报报纸版面之外的“第二发稿平台”:这些所谓的“新媒体”稿件,要么是对已经刊发的党报内容的照搬,要么是因报纸版面紧张将“报纸成稿”原封不动地“堆”到客户端上,要么是简单地改动一下大标题、小标题“换汤不换药”。

党报新闻客户端,从选题策划到内容呈现,不能仅仅是地方党报固有内容的照搬。如果是这样,即便定位做到了本地化、呈现做到了“小而精”,“乏味”的党报客户端也无法真正吸引读者、留住读者,更无法在竞争中突围。

(二)党报客户端要适应和学会新媒体传播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曾撰文提出,传媒主流声音要进入新媒体舆论场,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在价值体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的三种“新媒体能力”:“第三种能力,体现在构建完备的话语体系上。实际上,主流媒体有着丰富的‘语料库’。我们党在长期文宣工作中形成的表达传统,我们的时代在不断变化中积累起来的表达方式,都可以为我所用,成为突破刻板语态的丰厚资源。”[2]延伸来说,党报客户端的新媒体稿件,要在党报话语体系内,形成属于党报新媒体鲜明、亲民、有趣、灵活的风格。

三,融合要深入,不能说多做少

持续深度融合,是融合成功的保障。正像我们看到的,在彼此分离阶段,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你是你的、我是我的”;在相加融合阶段,两者之间呈现的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状态;而深度融合的目标,则是要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的理想预期。要实现这样的理想预期,党报“母体”必须打破各种掣肘、克服各种矛盾,完成体制、机制和结构的重构。说得多、做得少,宣传多、实绩少,摆花架子、做做样子,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一潭死水,这样的所谓融合,不是深度融合,更融合不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一)地位上重视,新闻客户端不能仅是“配菜”

一些地方党报在打造新闻客户端时,仍属“凑凑合合”,并未予以充分、足够的重视。不管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还是运营与推广,尤其是在推进深度融合层面,依然抱着且做且看、持续观望的心态,继续将客户端等新媒体看成是报纸的补充和“配菜”。

最典型的状态就是,看见“别人家”有新闻客户端,觉得自己不能缺席,也“东施效颦”搭建了自己的客户端平台。但从组织架构看,客户端等新媒体从业者和报社传统采编团队之间相互分离,继续是“你是你的、我是我的”;从人员配备看,新媒体从业者或没有受过传统媒体的专业训练,或者没有受过新媒体从业的相关培训,像是“草台班子”;从内容生产看,客户端内容除了刊发报纸已经刊发过的或者记者“顺手发来”的为报纸提供的内容外,基本上只能做一些转发、摘编和整合,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能力搞创新。

如果仅仅将新闻客户端当成是“配菜”,浅层融合、人员紧张、原创乏力,那么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新闻客户端仅仅维系了基本的运转,回报给党报“母体”的,注定不可能是“大餐”。没有“拿得出手”“站得住脚”的新媒体产品,地方党报客户端也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

(二)战略上调整,整体转型是深度融合的前提

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近年来,包括党报在内的传统媒体,正在经历“阵痛期”:精品原创“供血不足”,发行、广告连续下滑,受众日渐分流,人才流失加剧。面对这样的“阵痛期”,唯有持续、深度融合,才能“融”出发展新路、“融”出明媚未来。

深度融合的途径不尽相同,但整体转型是基本前提。地方党报融合推出新闻客户端,不应该是简单地另组团队“另起炉灶”,也不应该仅仅将“原班人马”就地分流;应该也必须是整体转型,真正实现党报“母体”与新闻客户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度融合的理想预期。以“上海观察”客户端为例,2016年3月,《解放日报》通过“上海观察”平台,创造了全国省市级党报中首家整体转型的融合发展模式。改革之前,“上海观察”主要由《解放日报》新媒体部负责运作;改革之后,《解放日报》和“上海观察”两者的关系从“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深化成为“我就是你,你就是我”。[3]

据介绍,《解放日报》170余人的团队,实现整体转型;整体转型后,“上海观察”新架构“孵化”出80多个栏目作为“上海观察”最基本的生产单元。栏目实行主编负责制(多是整体转型前的部门主任),主编享有充分的策划权、组织采编权、发稿权、考核权和分配权。整体转型后,“上海观察”理顺了人员配置、组织架构、采编流程、内容生产等一系列问题,走出了党报深度融合、战略调整的关键一步。

(三)改革上发力,大胆突破才能真正融合创新

传统媒体转型不仅仅是技术上与互联网对接,更需要在思维上对接。[4]现如今,不少省级党报集团和省级媒体集团,都在打造属于自己的“中央厨房”。但正如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蓁蓁所说,“中央厨房”不应该只是一个采编指挥大厅,或者是一套智能采编系统,而是一个完整的、综合的融合体系,这其中,最关键的是由一套全新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运行机制所构成的业务平台。[5]对地方党报来说,打造这样一套全新的业务平台,意味着必须大胆突破,在多个层面上改革发力。“上海观察”客户端,因为在组织架构、采编流程以及考评机制等关键环节,大力推动了创新改革,其实现了“一支队伍,两个媒体;一次采集,多元发布;报网融合,拓展渠道;创新表达,扩大影响”[6],开创了全国地方党报深度融合的先例。

更进一步的是郑州报业集团:该集团将旗下所有媒体全部打通,打破了所有员工是否在编、职级差异的限制,打破了管理、绩效以及薪酬壁垒,在集团层面建立了“指挥系统”融媒集群指挥中心,以及自己的中央厨房“融媒体新闻超市”;实行了统一身份、统一指挥、统一考核“三个统一”,实现记者从单一型向全媒体全技能型转变,工作重心从以报纸为主向做精报纸、做活新媒体转变,工作时序从以夜班为主向以白班为主转变“三个转变”,[7]走在了全国地方党报深度融合的前列。

四、结语

当下,媒体深度融合整体仍处于探索期。仅就地方党报客户端而言,尚未形成可以大面积复制的成熟创新模式。成功的案例也多是末端创新、终端创新,让人眼前一亮的也多是过程创新、组织创新,万众期待的具有开创性价值的源头创新、起点创新还未出现,或者说还在探索当中。

在深度融合的“阵痛期”,愈是困难重重,愈是要迎难而上。地方党报客户端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在做好定位精准、内容创新、改革融合之外,还面临着如何赢得支持、科学运营、全面推广、合理创收等现实问题,后续发展“道阻且长”。直面问题、克服困难、融合创新,考验的是新时期党报人的勇气、担当与智慧。(作者为郑州报业集团全媒体中心副主任,《郑州日报》郑州观察客户端负责人)

参考文献:

[1]范晓.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现“井喷”,总量已达231个,但九成用户只看一个新闻APP[N].北京日报,2016-02-24.

[2]卢新宁.保持党报评论的“新媒体敏感”:人民日报评论数字化生存的思考[J].新闻战线,2014(3).

[3]上海观察:媒体融合风口 如何乘势起飞?[EB/OL].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6-07/18/c-135520657.htm.

[4]王芳,任洪忠.新常态下新媒体全国“两会”报道框架对比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6(8).

[5]赵新乐.“50天”如何建成中央厨房?——人民日报社的实践带来启迪[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05-02.

[6]马笑虹.媒体融合的破茧之光[J].中国报业,2016(4上).

[7]石大东.实现利润30%增长的“报业+”实践[J].中国记者,2016(8).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