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 "数字中国"重塑千行百业

卢泽华  贾平凡
2017年12月15日07:0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原标题:“数字中国”重塑千行百业(网络强国新时代(11))

  第六届(上海)国际服务机器人展上的高科技服务机器人产品。人民图片发

  网民规模达7.51亿,居全球第一。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三成,总量跃居全球第二。去年电子商务的交易额达到26万亿元,同比增长23.6%……一系列数字表明,“数字中国”正加速朝我们走来。

  如今,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已经上升到国家顶层设计层面。“数字中国”将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什么?又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经济全面“数字化”

  “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到2035年预计将达到16万亿美元,渗透到整体经济的48%。”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数字经济将改变中国经济的性质。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用技术取代执行标准化流程的岗位,并增加需要较高技能的工作岗位数量。

  如今,全面走向“数字化”,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明显趋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5.02亿,4.63亿网民在线下消费时使用手机进行支付。央行数据也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业务金额达157.55万亿元,非银行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支付金额达99.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0.65%。

  相对于传统经济模式,数字经济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协调性、包容性和开放性。一方面,数字经济大力推动着人工智能、卫星导航定位、云技术等新兴领域增长,大数据、共享经济等新技术和新业态不断涌现,不但创造出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而且使人们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便捷。另一方面,数字经济也引领着传统自行车制造、交通运输、房屋住宿等行业。以“数字化转型”为主线,走向创新发展,这为中国经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发展数字经济是加快创新发展,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生活全面“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如今物联网在家居行业的应用落地已是箭在弦上,更有望在今后几年迎来全面爆发期。据易观智库数据预测,到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人民币,将吸引大量资本和企业进入,市场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步进入医疗领域。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涉足人工智能医疗的相关企业已达139家。一些医疗机构开始使用机器人、云技术、语音电子病历等新型医疗手段为患者服务。同时,针对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匮乏的问题,各地相继成立了一批省市级人工智能诊疗中心,其他地区的医疗机构只需把患者病例数据在线传输至中心,就可迅速得到反馈。

  日前,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层面人工智能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该文指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到2025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智能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看来,人工智能信息处理速度快、效率高,可为更智慧的决策和行动提供支持,达到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企业竞争力和市民生活质量的目标,是通往智慧社会的智慧之门。

  “推动政府治理、民生服务、现代产业的智能化应用,正在成为推动智慧社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智慧政务、智慧健康、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已经成为推动智慧社会发展和应用的重点领域。”李颖对本报记者表示。

  社会全面“网络化”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提出用5到10年时间,形成下一代互联网自主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IPv6商业应用网络。

  事实上,这是中国加快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一环,也是为中国社会全面走向网络化下的一招“先手棋”。相对于IPv4,具有“下一代互联网”之称的IPv6能够提供充足的网络地址和广阔的创新空间,有助于显著提升中国互联网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夯实“数字中国”发展基础。除此之外,5G、物联网等技术也开始进入大规模应用期,并开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除了在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等“硬指标”上持续努力,在智慧城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软指标”方面,中国也是全面发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有290个市县区成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有机构预测,2017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超过6万亿元。

  在李颖看来,未来的中国社会将更加“智慧”,这将集中体现在“网络泛在”上,即网络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无所不在”。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网络和现实物理空间将实现充分融合,形成智能化、网络化的社会系统。

  如今,这种“网络泛在”正一步一步成为现实。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有一座名为“未来城”的社区,住户可以“刷脸”进门,垃圾桶可以通过感应自动打开,社区电子大屏上实时显示水质、空气等环境数据……而这座“未来城”,只是银川市在建的100个智慧社区之一。

  在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单志广看来,让中国的城市建设和未来生活更加“智慧”和“网络化”,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智慧城市建设,应以为民、便民、利民、惠民为根本出发点,围绕人的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等城市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发力,始终把百姓需求和幸福感受放在首位,强化对人的服务。”单志广对本报记者说。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