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直播有没有侵犯隐私? 让安全意识走在技术前面
近日,90后女生陈菲菲与奇虎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为360监控摄像头和水滴直播平台争了起来,前者认为360将监控摄像头的内容直播侵犯公众隐私,后者则认为这是有策划的“黑公关”言论。
记者梳理多方意见发现,此次360摄像头和水滴直播事件是物联网时代网络安全的一个案例。面对物联网等新技术,既不能因噎废食拒绝技术进步,也要让安全伴随技术同步发展。
360称会加强对隐私的保护
12月11日,一篇署名“陈菲菲”的文章《一位92年女生致周鸿祎:别再盯着我们看了》开始在网上传播,文章称一些餐厅、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360监控摄像头,并将拍摄的内容在360旗下水滴直播平台播放,导致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直播。
周鸿祎认为,这是有策划的“黑公关”行为,指出360摄像头并非如陈菲菲所说免费赠送给相关企业,而且直播功能默认关闭,同时,360将用人工智能技术平衡商家与消费者的矛盾。
此后,陈菲菲再次用一篇《92年女生再致周鸿祎:我告诉你谁是幕后黑手》回应称,自己并非“黑公关”,之前的文章之所以流传,是因为“不是我一个人的呐喊,而是民意”。
截至记者发稿,周鸿祎和360方面没有更多回应。或许双方还会围绕“是不是‘黑公关’”等展开争论,但对围观者来说,这些恐怕不是重点,因为事件最重要的部分莫过于“360摄像头和水滴直播到底有没有侵犯公众隐私”。
这一点,已经有了结果——周鸿祎和360公司的公开信息明确表示,会加强对隐私的保护,一方面增加人工审核,另一方面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直播中的公众面部打上“马赛克”等。周鸿祎还表示,计划把监控摄像头和直播摄像头区分开,监控摄像头将不具备直播功能。
监控直播算不算侵犯隐私
在周鸿祎看来,生产销售360监控摄像头、推出水滴直播平台,不是为了获取用户隐私。他用“半公益”来形容水滴直播平台,比如送给餐厅的摄像头是为了让餐厅实现“明厨亮灶”,接受公众监督。水滴直播也表示,之前就要求商家在直播区域张贴提示贴纸,未来还将加强安全提示,包括“摄像机不要对着屏幕,不要对着键盘,关闭声音”等。
不过,从陈菲菲的公开信和部分媒体的调查来看,一些商家在使用监控摄像头直播时,并没有告知参与者,他们的一举一动正在视频网站上直播。
“在生活中,确实有不少地方会挂‘监控区域’的告示,但在我看来,‘监控’和‘直播’还是有区别的。监控给特定的人看,比如小区的保安等,或者把监控视频保留下来,在需要的时候给公安人员看,这我能接受。但‘直播’不一样,它意味着所有人都有机会看到,这就侵犯了我的隐私。”白领白晓在朋友圈转发了陈菲菲的文章,她这样解释自己支持陈菲菲的理由。
法律界人士认为,这件事的焦点和难点在于“监控直播”算不算侵犯隐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二条列举了部分公共场所,包括宾馆、美容店、影剧院、公园、图书馆、商店、公共交通工具等。这些公共场所基本装有监控设备,公众选择出现在公共场所,意味着具有被摄像头拍摄的心理预期。所以在这些公共场所被拍到,不能说是侵害隐私。但相关设备的安装者如何利用监控内容,得按不同场景分别对待。比如,有的商家直播监控内容是为了招揽生意,这样的直播有商业目的,被拍到的消费者在不经意间成为商家的代言人,那么消费者提出直播侵害了自己的肖像权,有一定法律依据。又如,有的餐厅直播后厨生产环境,是为了换取公众信任,而被监控和直播的是商家自己的工作人员,并且这些工作人员知道并接受在直播下工作的条件,那么就不能说直播侵害隐私了。
让安全意识走在技术前面
“今天这个产品有一些缺点、一些瑕疵,但至少我们的出发点没问题。”这是周鸿祎与媒体讨论此次事件时的态度。多名互联网从业者向记者表示,他们同意这一观点,因为监控和直播应用的是物联网技术,如果因使用方式上的一些问题就拒绝相关技术发展和产品开发,并不合适。安全意识应当伴随技术发展和产品开发,如果可以,更要走在技术和产品前面。
其实,除了监控内容通过直播平台直播,很多物联网设备都存在“偷窥风险”。在今年的一场黑客大赛上,有一个场景是“你用它(摄像头)看猫,我用它看你”,黑客通过入侵家庭安防摄像头,偷窥私人生活,而且偷窥的内容完全被黑客掌握,随时可以上网公开。又如,一些智能语音音箱也被认为有“窃听”风险。平时,它们在静候主人的指令,可如果被黑客入侵,就成为24小时的家庭窃听器。
上海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中心联合安全研究团队极棒实验室发布的 《智能物联网安全风险报告》显示,存在于物联网终端的安全威胁高达82%。但拒绝智能生活并非明智之举。“白帽子黑客”、极棒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宋宇昊说,面对智能生活,不必太悲观,因为总有不少人和团队致力于发现安全风险,用技术为智能生活保驾护航。将人工智能用于安全对抗,就是智能物联网时代人们消除安全威胁的重要武器。
在这一过程中,相关企业也应增强安全意识。宋宇昊说,他们连续4年向相关物联网终端企业进行安全提醒,但给出积极回应的未超过60%。基于此,《智能物联网安全风险报告》也向企业和政府部门建议,企业要在产品设计、开发环节增加安全考虑,政府部门则应当为智能物联网行业设立统一的安全规范和标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