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截断虚假视频这股“毒流”

2017年12月18日08:14 |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小字号

当代传播,视频为王。随着电信业提速降费、云服务技术普及,网络视频兴起。这一两年来移动端的用户时长、流量增长主要来自于视频。

人常说“眼见为实”,“有图有真相”,按理来说,视频的真实性应该更强。殊不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视频增长大潮中,虚假视频屡屡刷屏,令真相扑朔迷离。最近一段时间,多少人为“发明隐身衣”视频大发感慨,又有多少人为“南大校园惊现野猪”视频及段子莞尔一笑!再早一些时候,“蜜桃打防腐剂”、“棉花制作肉松”等虚假视频,也都伴随着网民的食品忧患被大量转发。

虚假视频的造假手段,一是剪辑制作,以假作真。“发明隐身衣”视频,看起来是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地做报道,其实是把科技、玄幻影视常用的“抠图”制作技术拿来骗人罢了。二是移花接木,指鹿为马。“校园野猪”视频本是真的,但那是香港的大学生在自家校园拍摄的,被传播者拿来换个地方说事。“蜜桃打防腐剂”视频也不假,但果农是为保鲜而喷水,被制作者解释为喷防腐剂。三是主观臆想,造谣惑众。“棉花制作肉松”视频的制作者本不懂技术,突发奇想,水洗肉松,不知剩余物质为何物,便臆测是棉花,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最后害人害己。

虚假视频是视频发展大潮中的一股“毒流”。其动机多数是为了吸引流量、借机牟利,也有人为了好玩,还有人是故意诋毁他人。不管哪种动机,都危害多多。有的扰乱社会治安秩序。前不久在微信朋友圈中传播的“(天津)奥城这里发生枪战了……”虚假视频,警方查明制作者把该市一次应急救援演练视频解释为枪战加以散播,造成恐慌。有的扰乱了市场秩序,给商家造成损失。“肉松棉花”视频一出,民众聚集,店家关门,执法机关又花费大量成本澄清事实;“蜜桃打防腐剂”视频流传,造成当地蜜桃大量滞销,桃农损失惨重。虚假视频对社会诚信的损害也不容低估。“发明隐身衣”视频把影视剪辑技术制作的视频当作新闻来传播,以后再有类似高科技新闻视频出来,人们难免在心里嘀咕一下:“莫不是又来骗宝宝的流量了?”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风清气正、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就不能放任虚假视频这股“毒流”泛滥。

面对虚假视频,媒体机构要尽到专业职责。通过社交网络广泛流传的小视频,往往涉及“怪、力、乱、神”。事出反常,必有妖孽。普通民众不必苛责,但媒体机构应该保持职业警觉,尽到核实责任。遗憾的是,很多媒体面对“南大野猪”虚假视频,不是及时查找新闻源进行核实,反而加入“调侃”大军、转发评论,等于给谣言背书。蹭了流量,失了公信。反倒是南京大学《事实核查》课程小组的学生,辗转找到拍摄者求证、辟谣。各大商业网站也应负起主体责任,建立相关流程,借助技术手段,及时查清真相并对公众澄清事实。

相关部门、单位、个人要及时应对。虚假视频不难辨识,难的是及时应对。“发明隐身衣”视频在万众转发之际,就有人质疑是抠图制作;但隔了几天所涉学校才出面澄清事实。谣言传播有这样一个公式:谣言杀伤力=信息重要程度×信息模糊程度。减少虚假视频危害,需要相关部门、单位、个人等及时回应,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模糊性。

执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对于造成一定后果的虚假视频,都应对当事人依法严厉查处。通过执法活动的宣介、示范,提高民众媒介素养和守法意识。

总之,要通过社会各方通力协作,长效机制与快速反应相结合,努力截断虚假视频这股“毒流”。

(张春贵 人民网研究院)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