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十九大精神宣传,《人民日报》报道有看点
立足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宣传十九大,媒体有担当。一个多月以来,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这个重磅概念,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共鸣和持续热议。11月23日,《人民日报》5版“评论员观察”栏目新推“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系列评论,紧扣新时代新要求,从各行各业、个人自身如何行动的角度展开探讨,激荡起全社会砥砺前行的信心与干劲。
推系列评论,是《人民日报》宣传十九大精神的报道方式之一。十九大闭幕以来,人民日报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迅速兴起宣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这些报道,主题突出,注重实效,发挥了党中央机关报排头兵、领航者的作用。人民日报社研究部苏长虹新近撰写一篇文章,对这些报道做了梳理。
《人民日报》从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的次日起,精心策划,统筹安排,迅速兴起了宣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发挥了党中央机关报排头兵、领航者的作用。
聚焦重大活动 刊发重要文件
一般来说,党代会闭幕后,都会有一系列重大活动,是中央对引导全党学习党代会精神的深邃布局。这就要求党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高超的宣传水平做好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相关报道,也是对党报工作者的重大考验。
10月25日,十九届一中全会召开,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诞生。10月26日,《人民日报》头版除报眼刊登习近平总书记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的消息外,其余幅面全部用来登载全会消息。消息四行标题采用竖通栏,主题粗黑字体套红。特别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肖像照庄重大方充满自信,七常委“亮相照”显得坚强有力。
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一系列重要活动,如军队领导干部会议、政治局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会议、政治局集体学习等,《人民日报》都精心安排、突出报道。特别是11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用四张照片,全文报道习近平总书记率全体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的消息,并在报眼登载入党誓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机关报引导全党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的意识。
十九大闭幕后,全国人民都期盼十九大报告和修改后的党章尽快发表。10月28日,《人民日报》从头版开始登载十九大报告,连续转版到第5版结束。29日,修改后的党章从头版连续转版到第4版。这两个文件的编辑排版具有共同特点,即正文采用了比平常大的字号,方便读者阅读、学习和收藏。这也是党中央机关报以实际行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体现。
评论准确论述 理论权威阐释
评论、理论,历来是人民日报的优势。在重大历史时刻,发挥好两论的优势,才能增强引导力、扩大影响力。
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引领新时代的坚强领导核心》,祝贺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产生,充分表达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充分表明了广大干部群众在新的领导集体带领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从10月29日开始,《人民日报》连续发表评论员文章,论述如何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这组文章准确把握十九大报告精髓要义,深入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全党同志学习、领会、贯彻会议精神提出明确要求,成为指导全党全社会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辅导读物与生动教材。
与此同时,《人民日报》在“人民论坛”等栏目及评论版多个版面,开设多个系列评论,就十九大报告涉及的多个主题发表评论。除《人民日报》作者外,还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例如,10月31日评论版头条《“让中国成为蓬勃之中国”》,就是一个青年的来信,昂扬向上之气跃然纸上,生动反映了青年一代响应总书记号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力奋斗的豪情壮志。评论版开设“给新时代写封信”专栏,陆续发表激情洋溢的信件,承载了普通中国人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尤其表明了青年一代对新时代历史使命的深刻理解。
从10月23日开始,《人民日报》理论版开辟专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表重量级专家学者的文章。这些文章紧紧围绕“新思想”,努力做到七个“讲清楚”。特别值得强调的是,由于其中一些文章的作者本身就是十九大精神中央宣讲团的成员,因而他们的学习体会文章有着无可比拟的权威性。
严谨解读精神 生动关注现实
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内涵极其丰富,如何宣传到位、宣传出彩?其中一个关键是,要做到“顶天立地”——把中央的精神和基层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10月31日,《人民日报》6版头条刊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报道——《兴家坨村行》,用现场对话实录的方式,记叙了两位十九大代表——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武清区三街村党支部书记王洪旗结成小分队搭伴进村,与党员群众面对面宣讲十九大精神的故事。稿子见报后,引发广泛转载和热烈反响。读者认为,这样的文章清新朴实,切实转变文风,做实做好了十九大精神宣传。
另外,《人民日报》新闻版、周刊专版和国际版,都结合各自领域开设专栏,很多文章以记者现场采访普通人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结合专家的点评展开,充分体现了把博大精深的理论与火热丰富的现实紧密结合的努力。例如,社会版“民生三问”栏目开设“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系列报道,围绕群众关心的收入、就业、脱贫等话题,采访专家解疑释惑。
又如,十九大报告提出,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什么,包括哪些内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们有什么样的新期待?结合这些热点话题,11月3日,《民生周刊》百姓生活版发表“我期待的‘全面发展’”整版报道,采用“身边故事+专家点评”的方式,分别从教育、就业、健康、养老、文化五个方面,深入探寻“全面发展”的题中之义。既通过普通百姓的亲身经历,畅谈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同梦想,又以专家视角解读人的全面发展在新时代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既反映客观现状,又展望美好未来,有事实、有分析,使报道兼具贴近性与专业性。
再如,十九大期间,有不少外国记者来华采访,其中一些记者不仅报道会议本身,还深入北京郊区实地了解湿地保护和2019年北京世园会建设现场。他们对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建设成就有何感受?10月27日的国际版刊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显著”》,把尼日利亚、乌克兰、印度等国媒体人的切身体会原汁原味地报道出来。通过他们的口,凸显了中国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很有说服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