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进入多边、多方治理并行阶段
当前,网络空间已成为继海陆空天之后的“第五疆域”。美国2005 年发布的《美国国防战略报告》、中国2016年发布的《国家网络空间战略》等明确将网络空间称作与海陆空天同等重要的“第五空间”。
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无政府状态,使各类行为体都面临日益增长的风险和威胁。网络空间具有跨国界、无边界特性,网络空间风险和威胁往往一点突破、全网蔓延,任何一个国家或者行为体都难以独善其身,也难以独力应对,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与国家安全及经济社会利益相契合的国际治理体系。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推出的《世界互联网大会蓝皮书·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深入分析了世界互联网发展总体态势和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问题,以下是报告相关内容。
一、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多元理念与中国主张
《报告》指出,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类型的理念,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传统强国建立和推行的“多利益攸关方”模式,他们认为网络空间在性质上属于“全球公域”,治理应当主要依托政府部门以外的行为体来完成。一种是不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倡导的“多边主义”治理,他们主张网络空间具有主权属性,认为国家政府应当是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主导者。
美国是“多利益攸关方”模式一个最有力的倡导者,但实际上并非毫不重视政府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作用。在近年来的国家战略中,美国一方面继续倡导“多利益攸关方”模式,另一方面则主张通过政府行动保护本国的关键基础设施,应对网络安全挑战。
欧盟对网络空间的治理更倾向于一种广泛而全面的社会治理模式,突出对公民个人权益的保护,把网络空间视为民主法治之地而非军备竞赛场所。
俄罗斯积极提议在联合国等多边框架下,构建新型的行为准则,主张在联合国框架下达成由其倡议的网络安全国际公约,避免通过网络实现敌对政治目的。
印度和巴西也积极倡言改革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秩序,建立一个更为民主、包容的治理体系。
中国强调“多边主义”治理对维护全球网络空间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但并未将“多边主义”与“多利益攸关方”模式绝对对立,而是强调寻求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方案,改善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现状。
中国强调尊重网络主权,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在2015 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出了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今年,在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习近平主席再次重申:“我们倡导‘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就是希望与国际社会一道,尊重网络主权,发扬伙伴精神,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中国主张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不搞单边主义,“四项原则”、“五点主张”更加符合互联网的发展规律,充分反映中国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中的大国责任、大国担当。
二、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规则制定存在争议
《报告》指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主体多元、议题多样、规则复杂:一是参与规则制定主体多元,包括政府、国际组织、技术社群、企业、专家、研究机构等,导致认识不容易统一、共识难以达成,目前得到广泛认可、在应对网络空间威胁和风险上确有显著效用的治理模式和规则规范不多。
二是网络空间涉及领域多样,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军事因素深度嵌入。
三是网络空间中技术进展的速度很快,而规则制定所需的漫长协商和讨价还价使其难以跟上互联网发展治理需要。
四是世界各国在网络空间的资源和能力分配极不均衡,规则制定的进程难以摆脱这一不均衡带来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存在的争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制定网络空间治理规则指导原则的争议,二是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与管制力度的争议,三是规制网络空间军事化的争议。
三、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前景:多边主义将占据主导
《报告》认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多边主义将占据主导,参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各类行为体确实正在形成共识,合作正取得比较显著且可见的进展。2015 年联合国政府间信息通信技术安全专家工作组的最终成果文件,展现了新的共识中最重要的部分,即必须以尊重网络空间主权平等的国际法基本规则为基础,构建新的治理结构。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多边参与、多方参与”治理模式,以解决长期困扰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实践的“多边主义”与“多利益相关方”模式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也是上述共识的重要体现。
展望未来,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变革应该成为包括中美两国在内的所有负责任行为体共同的历史使命,通过有效的、建设性的合作,推进网络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建共享一个更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繁荣、健康的全球网络空间。
——更多精彩内容,请参看《世界互联网大会蓝皮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