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口碑争议大:那样的芳华 让人不安
文/海带绿豆沙
鉴定对象:《芳华》 上映日期:12月15日
《芳华》成了冯小刚近年来口碑争议最大的电影。电影院里既有被感动哭得收不住声的人,也有如我这种全程坐立不安、无法进入电影世界的观众。
毫无疑问,冯小刚对文工团是有情结的。他在不同场合都明言自己对文工团岁月的留恋:“我今天回忆起(在文工团的日子),那是人生中最绚丽最辉煌的时光”、“《芳华》是一封情书,写给青春的,写给军队的,写给那些女兵的”。电影把大量篇幅花在文工团部分,他镜头下的文工团,美得简直像偶像剧一样:鲜艳的色彩、正值芳华的少男少女、还有一个如杉菜一般坚韧不拔的女主角……甚至连文工团的排练场、女兵宿舍的地砖、室外的游泳池,冯小刚都花了大量的空镜去呈现,简直就像“恋物癖”一样。电影中,新时代来临,文工团解散。在散伙饭的那个晚上,所有人都哭得稀里哗啦。冯小刚加入了一段小说中没有的独白,借萧穗子之口讲出了他对文工团的依恋:“社会的变革要来了。大家哭着闹着转业。但真到分别的时候,大家才觉得文工团是不能割舍的一个家。”
但是,冯小刚对文工团过分美化的呈现,消解了电影后段的力量。电影后段,男主角刘峰和女主角何小萍都上了战场,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刘峰在战场上失去了一只手,后来的生活穷困潦倒;小萍在战场上受了太大刺激,疯了,很多年之后才康复。而那些曾经欺负过刘峰和小萍的文工团战友,却逃过了时代巨轮的碾压,继续过着光鲜亮丽的生活。冯小刚一方面想呈现战争的残酷、命运的无常、理想的湮灭,一方面又任性地让文工团的温室花朵继续幸福快乐下去,让所有不幸都加诸于两位主角身上。这样的故事,别说批判性了,简直让人不安。
《芳华》能够打动观众,并不在于拍得多好、故事本身有多精彩。他把青春、战争、命运等元素一股脑地倒进电影中,总有一个能踩中观众的泪点。作为一个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年轻观众,我难以对电影中的时代符号产生共鸣;而一起观影的长辈只说了一句话:那个年代,哪有电影里那么美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