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五千年底蕴彰显文化自信 《国家宝藏》海外掀起互动热潮

2018年01月03日12:48 |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小字号

临近年末,各大盘点榜单纷纷出炉。刚刚播出一个月的《国家宝藏》不仅成了所有综艺榜单中无法忽视的一抹亮色,还创造了一个由《新周刊》评选的2017年度十大热词——“古典范儿”。仅仅四期节目,《国家宝藏》解锁了其他同类综艺一整季都难以达成的成就。

这档于12月3日登陆央视综艺频道首播的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联合了九大国家级博物馆(院),让每家博物馆从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件馆藏文物中挑选三件顶级国宝,在邀请明星艺人和与文物相关的素人嘉宾一同演绎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力图在节目中呈现最顶级的国宝、最传奇的故事、最有趣的解读、最忠诚的守护、最惊艳的展览和最骄傲的历史。

截至目前,刚播出四期节目的《国家宝藏》不仅口碑堪称“炸裂”,在年轻群体中也引发了新一轮的文博热潮。这档以中国历史文物文化为主题的节目甚至火到海外,在海外社交平台上也掀起了热烈讨论。

海外引发互动热潮 《国家宝藏》成就2017综艺口碑之王

将豆瓣评分从9.2分升至9.5分,《国家宝藏》只用了短短三天,并且创下了一个新纪录——之前能达到同样评分的节目评价人数往往都只有几千人,《国家宝藏》是首档评价人数过万的高分综艺。如今,《国家宝藏》在豆瓣已经收到了超过38256条评价,分数依然保持在9.2分的超高分,并且荣登2017最受关注的大陆电视综艺榜榜首。在年末骤然发力的《国家宝藏》可谓后发先至,已然问鼎2017综艺口碑之王。

更为难得的是,《国家宝藏》不仅能占领文艺青年的高地,同时还能打破次元壁,赢得90后甚至00后观众的心。在二次元文化交流聚集地B站(哔哩哔哩动画网),《国家宝藏》首期节目以235万的点击量达到了“镇站之宝”的水准,弹幕数量也超过20万条。

此外,在主流媒体方面,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国家宝藏》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20家中央级党媒超30次大篇幅评论,开播四期获党媒点赞次数位列综艺节目第一。不仅如此,节目开播仅一周,央视网海外社交平台账号上《国家宝藏》总浏览量便突破1200万次,互动人次也超百万。从国内到国外,从年轻网络族群到年长的电视观众,《国家宝藏》全方位地掀起了一波历史文化热潮。

万里挑一精选国宝 看中华五千年底蕴彰显文化自信

能够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度和讨论,得益于《国家宝藏》精益求精的制作功底以及节目所传递出来的文化自信。毕竟每一件能够登上舞台的国宝都是从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件珍贵馆藏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堪称国宝中的国宝。从开篇的故宫博物院到上一期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四期节目里,《国家宝藏》已为观众展现了12件顶级国宝,在它们身上,观众看到的是华夏民族五千年未曾间断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中,有令人惊叹的工艺技术:有着“瓷母”之称的各种釉彩大瓶用上下装饰多达17层的釉彩展现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顶峰;历经千年依然明艳如初的《千里江山图》从墨稿到青绿的铺陈需要在11米长的画布上描绘五遍;越王勾践剑诞生数千年,其制作工艺仍然充满未解之谜;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用上了陀螺仪技术……也有震撼人心的历史:历经战乱流传至今的石鼓隐藏着中华文字的千年奥秘;诞生于8000年前的贾湖骨笛则将中华音乐史直接拉到了远古时期……此外,代表华夏第一女战神的妇好鴞尊;“劝君莫进一杯酒”的云纹铜禁;为礼乐而鸣的曾候乙编钟;展现盛唐气象的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壁画……每一件国宝都让观众感受到那看似遥远却血脉相连的民族文化。

十二件甄选国宝,背后还有十二段传奇故事。在《国家宝藏》中,节目组邀请到李晨、王凯、梁家辉、段奕宏、王刚、刘涛、雷佳音、马苏、刘奕君、郭涛等实力派演员用演技为国宝代言,撒贝宁、蔡国庆也罕见地为国宝突破形象,扮演起了令人惊喜的角色。

在这些守护人的精彩演绎中,国宝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王凯扮演的乾隆帝会面对雍正、王羲之、黄公望的“3D环绕diss”;段奕宏化身越王剑有了自己的灵魂;雷佳音变身一缕楚国孤魂被无疑闯进墓中的人惊醒;西安人郭涛则穿越千年梦回长安为观众展现盛唐美景……一个个基于合理想象创作的国宝传奇,让历史不再是书上冷冰冰的数据和文字,而是更加生动活泼的“生活”。

而与国宝有关的“今生守护者”还让观众感受了文物之于现实的意义。云梦睡虎地秦简展现的是数千年前古人对律法的尊重;杜虎符这个密码字符鼻祖则让观众为先祖的智慧叹服。不少网友直言在看过节目后对了解古人有了更多动力。

B站单期破百万 让国宝在年轻人心里“活起来”

据统计,2016年度全国注册登记博物馆总数达到4873座,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4246座,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87.1%。2016年度全国举办展览3.08万次,实施专项教育活动10.9万次,参观人数约9亿人次。

然而藏品不断汇聚、展览不断丰富,却依然没能发挥博物馆所具备的全部价值。数据显示,尽管我国文博资源丰富,但使用率却不算高,国人平均每两年才进一次博物馆。一方面,日益浮躁的社会心态让人难以沉浸其中感受文物价值;另一方面,陈旧呆板和晦涩无趣的展陈方式让人难以心生亲近。如何让年轻群体对文物产生兴趣,愿意走进博物馆,几乎是所有文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如今,《国家宝藏》的诞生成了帮助博物馆打开新局面的破题之作。在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B站,《国家宝藏》四期正片的点击量平均每期达到150万,远远超过同期的娱乐类综艺节目。视频中,不少网友纷纷在弹幕里展开热烈讨论,还有人表示看完节目就立马去了当地的博物馆参观。据统计,节目从开播至今,全网播放量近5.7亿,其中正片播放量高达1.63亿.

引爆文博热潮 元旦期间博物馆门前排长队

凭借高水准的制作功力以及专业且有趣的内容,节目自播出至今广受各界好评。节目不仅收视表现良好、全网话题热度居高不下,还史无前例地激发了人们到博物馆“探宝”的热情。

据悉,元旦小长假期间,全国多地博物馆参观游览人数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陕西历史博物馆就接待游客2.7万人次,同比增长9.3%;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接待游客7.57万人次,同比增长57.7%。据不完全统计,各大旅游类APP中“博物馆”相关旅游产品的搜索量环比上升近1倍。今年元旦小长假期间,“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更是成为旅游搜索热门,行程涵盖博物馆的旅游产品预订人次同比增长1.3倍。除了节目中已经播出的故宫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以及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博物院、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厦门上古文化艺术馆等地方博物馆也同样成为热门游览“打卡地”。此外,“夜宿博物馆”等特色主题游也成了备受家长和孩子青睐的产品,不少家长选择带领孩子深度参观,上一堂别开生面的“户外历史课”。更有家长制定了详细的博物馆参观计划,希望和孩子一同将北京的各大博物馆都游览一遍。

随着参观人口的暴增,博物馆门前还排起了前所未有的大长龙,网友@HanJie780312在参观湖南省博物馆时上传了几张人头攒动的现场照,并配文:“《国家宝藏》的力量,门外就排了四五百米,进了大门还得绕好久,没有一个多小时进不去啊。”相信,随着《国家宝藏》的持续热播,这股大众文博热潮还将在2018年延续。

《国家宝藏》的口号是“让国宝活起来”。如今,通过全新的演绎,节目不仅让国宝“活”了起来,还让国宝在百姓心里“火”了起来,这或许正是《国家宝藏》作为一档文博探索类节目最成功的意义之所在。

(责编:燕帅、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