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展望2018可能出现或普及的"黑科技" 小明一天这么过

2018年01月05日09:2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2018 小明的一天这么过

  科技总是以超乎想象的方式,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那些科幻小说中的场景正逐渐变成现实:回家不用开锁,指纹或虹膜识别就能进门;搞卫生有扫地机器人和擦地机器人,更高级的,还有擦玻璃机器人;坐在沙发上,一句口令就能打开电视、空调;网络预约、微信挂号,看病拿药更方便……

  在本期科技视野版,我们试图为您描绘2018年可能出现的“小明”的一天,通过这种方式展望新的一年中可能出现、推广乃至普及的“黑科技”。这里的小明或许是你,也可能是我。对“小明”们来说,科技创新既汇聚着“大国重器”“中国创造”的时代伟力,又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也是科技创新的终极价值所在。期待新的一年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黑科技”,让“小明”们的生活更美好!——编 者

  早上7:00

  语音识别——

  起床更舒服

  本报记者 冯 华

  工作日的早晨7点,是小明起床的时间。对习惯熬夜的小明来说,往常起码要设置3次闹钟才能完成“起床大事”。今天,唤醒小明的不再是单调刺耳的闹铃声,而是轻柔的音乐和温柔的女声:“早上好,现在是7点钟。今天多云,室外温度11—17度,注意防风哦!”

  原来,这是“科技控”小明新买的智能音箱小Y。灰色外观,小巧玲珑,放在床头柜上比台灯还要矮不少。这款音箱运用了最新的语音识别技术,在联网状态下,只要用户对它发出口令,就能播放新闻、歌曲、故事、相声等多种有声节目。此外,作为一款智能音箱,用户还可以跟它聊天、问天气、定闹钟等。

  被叫醒的小明还想继续赖会儿床。这时小Y又说话了:“小Y为你播放一点好听的,开启新的一天。《郭德纲相声十年经典说学逗唱》……”是的,小明除了是个科技控,还是个相声迷。在被窝里听着自己喜欢的小岳岳耍贫嘴,小明乐了半天,人也逐渐清醒过来。“小Y小Y,今天有什么新闻?”小明一边起床穿衣,一边对小Y发出了新的指令。“今天的新闻有……”小Y的后台很强大,依托国内领先的音频平台和内容提供商,能够播放海量节目,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来推荐内容,用得越多越聪明。

  将小Y与家里的其他智能设备联网,还可以实现“君子动口不动手”、一键开启智能生活。小明花了几天时间,将家里的空调、电视、热水器、空气净化器等与小Y连接上,需要操作时只需发出口令就行。“小Y小Y,打开窗帘”“小Y小Y,关闭空气净化器”……

  随着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和物联网、大数据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音箱“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少硬件、软件厂家乃至内容提供商等都推出智能音箱产品,并且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更令人关注的是,作为智能家居的组成部分,智能音箱因其强大的语音识别功能,有可能承担起“平台、集成”作用,成为智能家居的新一代入口,实现安防、通信、娱乐等多种生活场景的自由切换。

  早上8:00

  马铃薯主粮化——

  早餐更健康

  本报记者 蒋建科

  洗漱完毕,小明打开冰箱,准备给自己做早餐。

  吃惯了包子、馒头、面包、牛奶等食品,喜欢追求新奇的小明今天打算换个新花样:煮点马铃薯馄饨,再热两根无矾马铃薯油条。

  马铃薯还能这么吃?“这就是科技创新带给百姓生活的新变化。”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介绍说,为了让人们吃得更健康,农科院从2013年开始研究将马铃薯全粉做成面条、馒头等主食系列产品。专家表示,马铃薯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及糖尿病等。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

  “只要是面能做的,马铃薯也可以做到。”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张泓说,经过多次试验,他们先后研发成功含量达到20%和35%的马铃薯面条,之后又推出一系列产品,种类拓展到300多种。

  小明爱尝鲜,除了当天吃的无矾马铃薯油条和马铃薯馄饨,他还买了不少这个系列的营养早餐产品。“有马铃薯包子、马铃薯蒸糕、马铃薯烧麦、马铃薯胡辣汤等20多种呢,这样就可以每天换几个花样,不会吃烦!”

  上午8:30

  无人驾驶——

  坐车更安全

  本报记者 喻思南

  每天早上8点半,小明准点在家门口乘坐公交车上班,这次他坐的是无人驾驶公交车。

  这是个新事物,小明上车后就一直在观察。外观上看,这辆无人驾驶公交车与普通公交车没有很大差别,只是在它的车头、车尾和两侧多装了几台传感设备。这些传感设备就像公交车的“眼睛”和“大脑”,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它们能够辅助感知环境、规划路线、自动停靠站等,实现无人驾驶。司机则双手放在胸前,一般不操作驾驶。

  公交车行驶得很平稳,根据行驶的路况,公交车的方向盘一直在进行细微的调节。经过十字路口时,车子还会自动放慢速度。如果有后方来车,试图变道超车,公交车还会刹车避让。等快要到站了,公交车会开始自动往右并线,驶入车站停靠,同时车门自动打开。这时,小明拿出手机扫描一下二维码,完成支付,下车后车门又自动关上。

  随着人工智能在环境感知、视觉识别、自然语言交互等方面应用的深入,已经逐渐能帮助汽车应对复杂的路况。2017年底,深圳福田区的无人驾驶公交车上路试运营,这一具备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GPS天线等感知设备的公交车,相当于装上了7道安全防线。据介绍,2018年,“人工智能+交通”有望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让更安全更舒适的无人驾驶公交车为乘客服务。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无人驾驶公交车还需要司机协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出行还有很长一段距离。2018年,无人驾驶将迈出重要一步,未来有望影响人们的驾驶习惯,重塑城市交通形态。

  上午10:00

  医疗辅助机器人——

  手术更轻松

  本报记者 吴月辉

  小明的职业是医生,平时工作很忙。上午10点,他有一台重要的手术。在办公室稍稍休息后,小明便前往手术室做术前准备。

  小明要去的手术室位于医院外科楼三层,从他的办公室走过去需经过一条长长的走廊。

  “我要左转啦!亲,你挡到我了,请让一让!”小明回头一看,说话的原来是“小胖”。“小胖”是智能医用物流机器人,它和它的小伙伴“小新”作为医院的机器人新员工,已经在这里工作半年了。它们拥有非常强大聪明的大脑,是医护人员的好帮手,一个能顶好几名配送员。他们俩每天主要承担手术室医用耗材的配送工作。在接收到手术室的耗材申请令后,“小胖”和“小新”就会出发前往库房,在那里等待库管确认身份打开货箱,并扫码核对出库耗材。然后,再根据预先植入“大脑”的地形图,将耗材运送到相应的手术室门口。护士刷二维码领取器械后,他们再继续去运送下一批。从库房到手术室,“小胖”和“小新”每次平均只需要1分多钟,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

  进入手术室,辅助外科手术机器人“大华”早已准备就绪。即将进行的这台手术要从病人的胆管中取出结石,主要由“他”来配合小明完成。

  “大华”的视野特别好,它具有放大数十倍的三维成像系统,窄小空间的结构也可以看得很清楚。同时,他的机械臂高度灵活,7个关节可以自由旋转,能够模拟人手和手腕的动作,在腹腔内进行精细的操作。尤其在缝合上,能够进行超精细缝合。

  通过操控“大华”的机械臂,并通过他的高清视野引导,小明很快完成了手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辅助机器人系统走进了医院,为医生和患者服务。尽管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未来的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将做到简单、安全、集成,并且适合医生操作的习惯。未来的智能医用物流机器人系统除了为手术室完成高值耗材的管理与自动配送,还可以完成消毒供应室与手术室之间的手术器械包、医用被服、药品等的配送。

  晚上8:00

  虚拟现实——

  娱乐更带劲

  本报记者 刘诗瑶

  晚饭后,小明决定娱乐一下,放松身心。他打开手机的一款AR(增强现实)应用,一只宠物狗的3D全息影像立刻弹了出来,把镜头对准屋内的沙发,小狗仿佛真的站立在上面。它活灵活现、憨态可掬,能根据小明的手势和语音做出不同反应,小明还可以给它喂食物、洗澡。

  和“小狗”玩耍了一会儿,小明打算再看场电影。他拿起一架轻便小巧的VR(虚拟现实)眼镜,戴好后摁下遥控播放键,3D大片就开始在眼前播放了。边看还能边调节瞳孔和焦距,从而增强电影的立体感,让效果更逼真。看完电影,小明意犹未尽,又打开电脑屏幕准备玩会儿游戏。他戴上VR头戴设备,感觉自己立刻被360度全方位高保真画面包围,进入了一个逼真的三维游戏空间,配合手柄操纵和体感摆动,小明像是在一个真实的游戏世界里玩耍。

  VR/AR的出现,给游戏行业和娱乐领域带来新一轮变革。这种利用计算机和光学等原理制作的高科技系统,或呈现高度仿真虚拟环境、或将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给用户带来高度沉浸感和交互乐趣。事实上,VR/AR早就不局限于娱乐领域,而是开始影响各个行业。例如,VR教育能够提供多种感官模拟,让学生学习立体化的知识和在家中感受真实的课堂氛围。还有AR购物,采购家具时只需通过设备选中看上的家具,比如一张床,用户自己的房屋里就会出现床的全息影像,用户能够360度观察这张床,而不用大费周折去店里。此外,VR和AR早已渗透到零售和社交领域等。

  随着科技进步,VR/AR将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据有关机构预计,未来VR和AR市场将出现大幅增长。除了相关硬件设备的不断优化,用户比较关心的还有内容输出和软件品质,比如画质的精细程度、使用体验等,期待VR和AR在新的一年为人们带来更多惊喜和美好体验。

  晚上9:30

  陪伴机器人——

  照顾更贴心

  本报记者 谷业凯

  “老爸老妈,你们今天身体怎么样?”娱乐放松后,小明惦记着远方父母的身体状况,用手机与父母视频聊天。

  “非常好,今天的心率、血压都正常!‘小胖墩’可乖了!”小明父亲心情很好,将手机屏幕对准身边的陪伴机器人,连连夸赞。这台陪伴机器人外形圆滚滚,十分可爱。只要正视摄像头,双手放在感应器上两分钟,它就能告诉用户心率多少、身体怎么样。同时,借助后台强大的数据库和云平台分析,“小胖墩”还能实时反馈结果,并将异常情况同步发送到小明的手机上,避免老人突发疾病却无人发现的情况,让白天忙碌工作的小明少了后顾之忧。

  除了监控父母的身体状况,“小胖墩”的陪伴功能也很强大。它集成了多种最先进的智能技术,采用全程自然语音交互设计,有视频通话、监控、娱乐点播等功能,让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多了不少情感慰藉。

  随着语音和图像识别、智能传感技术、机械设计等的发展,“小胖墩”们还在不断升级:善解人意的情感交互机器人能通过读取表情,精确捕捉到对话者的喜怒哀乐,进而为下一步的行动提供判断;心灵手巧的仿生机器人跑步跳舞打手鼓样样在行,甚至能做后空翻。小明相信,科幻电影中的那些无所不能的机器人离现实生活会越来越近。

  版式设计:沈亦伶

  本版图片均由人民视觉供图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