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衡水市深入推进“三区同建” 农民共享幸福新生活
近年来,衡水市立足全境处于平原地区、村多村小村密的实际,大胆探索并积极推行把农民生活的新型社区与其生产工作的产业园区、生态园区进行“三区”统筹同建的新模式,建成和在建高标准联建社区161个,6万多农民乔迁新居。衡水市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现代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生态环境建设统筹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同步发展的新路子。
搬进新家过上好日子
枣强县王均乡焦家庄村是一个只有135户531人的小村,19日,记者来到该村的易地搬迁新民居——焦家庄新村,一排排别墅式二层小楼整齐划一,宽敞的水泥村路干净整洁,村前的广场精致而不失简约,种类繁多的健身器材有序摆放……好一副安居乐业的美画卷!
焦家庄村新民居。记者 扈炜 摄
村民李军正在清扫自家小院。记者 扈炜 摄
村民李军向记者聊起现在的幸福生活。记者 扈炜 摄
“说实在的,以前,想都没有想过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这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现在我们的新家又干净又舒适,不用到房子外上厕所,冬天不用生炉子,更值得高兴的是,冬天取暖还不用我们花一分钱。”宽敞的院落、舒适的住房,聊起现在的幸福生活,63岁的村民李军笑得合不拢嘴。
“这大房多敞亮,光卧室就有6间,平时三个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过年过节回来了,每人一间屋,都有富余。”李军迫不及待地带着记者参观她的新房,房门窗户是铝合金的,客厅内全都铺满了灰白色的地板砖,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橱柜、沙发、茶几等家具一应俱全。“看着新房里各种完善的基础设施,我忍不住把之前的旧家具全都换掉了,这些家具全部是新添置的”。
焦家庄村新民居。记者 扈炜 摄
时下正是冬闲时节,焦家庄新村村民活动中心小广场上健身设施齐全,环境整洁,不少村民们聚在这里聊天、晒太阳、做运动,孩子们也撒了欢地在广场上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说起如今的新生活,村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73岁的村民张振江说:“现在,村里有物业管理,随时对村里的道路进行清扫保洁,村民家里的水电坏了,随时联系物业过来维修。”“现在环境好了,生活可丰富了,以前一到晚上就是打麻将,现如今家门口有了娱乐活动场所,跳跳舞、唱唱歌,既锻炼了身体,又沟通了邻里感情。”村民张大妈深有感触地说。
“新民居占地面积约60亩,共建设11排别墅式小楼、1栋5+1的楼房(共6个单元)、1个村民活动中心。通过拆迁旧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村里流转拆除旧村复垦的耕地全部承包出去,收入一部分用于公共设施的维修基金和村民的取暖,另一部分按复耕面积分配给村民。”村主任焦金义说。
村民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
先流转土地坐收租金,再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在桃城区邓庄镇彭庄村,有不少村民扮演了这种既是“老板”又是工人的角色。
邓庄镇彭庄村土地流转后建起的大地农场。李威 提供
赵兰寸是邓庄镇彭庄村的村民,也是泰华大地农场的一名工人。赵兰寸说她是名副其实的“新农村上班族”。她带记者来到位于她家附近的泰华大地农场。温室大棚里,百花齐放,姹紫嫣红,油亮翠绿的绿萝生机盎然,优雅的仙客来吐着芬芳;果蔬棚内,草莓、樱桃西红柿、茴香、香蕉……随处可见新鲜脆嫩的瓜果蔬菜。赵兰寸告诉记者:“我家的土地都流转出去了,在家坐着就能领钱,比种小麦强多了。我还闲不住呢,在泰华大地农场打工,用自己的种植大棚技术挣钱,收入也不少,关键是在家门口上了班又照顾了家里。现在这日子过得是红红火火呀!”
邓庄镇彭庄村,像赵兰寸这样,把土地流转出去,再到农场打工的人不在少数。全村大部分土地都流转给泰华大地农场,村民们每年可以领取土地流转金,有种植大棚经验的农民们直接被农场聘为技术员,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轻轻松松地赚钱。
据了解,2017年,衡水市继续把“三区同建”作为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统筹城乡示范区建设的引爆点,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着力推进农民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取得明显成效。开工率、入住率、拆迁复耕率均领跑全省。
目前,该市共有56个省级中心村建设示范点、5个省级示范县,数量分别居全省第2位和第1位。同时,新开工建设饶阳县合方社区、阜城西多社区等14个“三区同建”项目。正在规划建设的农村新型社区67个,已完成投资47.8亿元,建筑面积279万平,拆迁6717亩。
如今,随着农村管理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业发展方式的变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生活美、生产美、生态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图景正在衡水大地一步步展开!乡村振兴的福祉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衡水农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