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最爱故乡味》:乡味慰乡愁

杨雯
2018年02月07日14:34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最爱故乡味》:乡味慰乡愁

  张春祥吃到家乡炸酱面热泪盈眶。

  胡燕儿子(右)为在海外辛苦打拼的母亲下厨。江苏卫视 供图

  春节将至,回家团聚永远是中国人过年的主旋律,然而有很多海外游子无法在新年陪伴在家人身边,这时候,一道来自家乡的美食就是他们乡愁最好的寄托。

  江苏卫视全新美食节目《最爱故乡味》正在热播,在这里,最地道的家乡美食漂洋过海,送到海外华人的身边,让他们感受家乡的味道,纾解对亲人的思念。

  制作“家”的味道

  “食在中国”——美食一直是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之一,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关于美食类的节目悄悄兴起,《舌尖上的中国》《星厨驾到》《锋味》《美食地图》等多档节目广受欢迎。晚上和家人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各种美食在荧屏上闪现,或许正是那种幸福感让此类节目的收视率居高不下。

  1月25日晚开播的《最爱故乡味》打破了纪录片、真人秀、竞技类等常规模式,采用了“美食+亲情+乡愁”的全新模式,将关注点聚焦在了海外华人这个特殊的群体上。节目中没有邀请任何明星,全程都是素人参与,也没有刻意强调美食的制作过程,而是用最质朴的方式去制作“家”的味道,让美食还原了它最初的美好,漂洋过海传递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档节目更像是一档在说故事的纪录片,但是它又和一般的纪录片不一样。”节目执行总导演若萌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说,“《最爱故乡味》的节目形态很特别,我们以主持人的视角切入,带领观众走进主人公的生活,希望赋予节目更多的深度和广度,让节目更有温度。”

  由于是以主持人的视角作为切入点,《最爱故乡味》特地选取了几位有着不同年龄和阅历的主持人,不同的主持人匹配不同的故事,让节目呈现多种风貌,传递给观众更多体验。

  关注海外华人

  将海外华人群体定为节目的主体,是以往的节目中不多见的。这样设定的初衷从何而来?对于这一问题,若萌显得有些激动:“有一次我去国外,和在那边生活的朋友聊天,他们最大的困扰就是吃不到中国菜,有时候一个人的周末,甚至会因为吃不到中国菜在家里哭。”他表示,很多海外游子积攒假期,就是为了买机票回国,吃到家里做的菜,对于他们来说,故乡食物就是家庭感情的载体。“每当他们思念家乡的时候,想到的并不是珍贵的食材、美味的烹饪、精美的摆盘,而是家里人亲手制作的家乡味。一份家常菜便是他们对家乡最实在的思念。”

  定下了关注对象之后,怎么甄选这些人和故事就是下一步的工作。“职业、年龄、性别都是我们考量的标准,我们希望每一个故事都有一定的群体代表性。我们还需要主人公对家、对家中的味道确实有执念,有很深的情感羁绊。”除此之外,若萌还有特别的要求,“我们要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让大家看到在海外打拼的中国人已经不是人们传统中的形象,而是一种更自信的拼搏状态,他们正在奉献着光和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一期节目中,来自四川的胡燕年轻时为了挑起家庭的重担,只身一人前往深圳打拼,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南太平洋西部的瓦努阿图共和国。在经历了不为人知的辛苦后,胡燕白手起家,打造了整个瓦努阿图最大的中餐厅和宾馆。

  第二期节目的主人公是我国著名京剧武生张宝华之子张春祥,为了让京剧走向世界,张春祥1989年便来到日本,一待就是30年,在此期间他广招学徒,赶场表演,为京剧在日本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珍藏团聚时刻

  以美食出发,想给海外游子送去家人的慰藉,是《最爱故乡味》的创意缘起,不过,这一设定也让节目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最大的问题就是食材的过关保存,各国海关要求不同,我们只能想尽各种办法,希望将最原始的味道,带给主人公。”若萌说。

  第二期节目中,主持人亚冰想为主人公张春祥送去妈妈和姐姐的思念,一碗看似简单的炸酱面却在日本机场过了3次安检,又因为所有的肉类和蔬菜不让出关,以至于除了豆瓣酱和面条外的食材全部需要在日本当地寻找。

  为了让张春祥感受到家乡的温暖,主持人亚冰还为他加了一份葱爆羊肉,浓浓的家乡味让铁骨柔情的真汉子流下了泪水。若萌透露,张春祥录制完节目后再也抑制不住对家乡的思念,买了机票回家,准备陪妈妈和姐姐过一个祥和的新年。

  “游子情依旧,乡愁味正浓,珍惜眼前人、身边事。”若萌说,这是《最爱故乡味》最想传递给观众的情感,无论走得多远,记得常给家人打个电话,常回家看看。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