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湘西十八洞村:岁岁都是好年景 再盼总书记来看看

李彤 付长超 田凯
2018年02月21日07:20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2月8日,腊月二十三,十八洞村苗族大娘石拔三在湘西花垣县双龙镇赶大集。(李彤 摄)

“称上糖果糕点、备上新鲜蔬菜,还买了红纸要给两个外孙包红包……”腊月二十三是农历小年,苗族大娘石拔三一早就到镇上赶大集。

看着买的这些东西,石拔三大娘笑着对记者说,“这几年日子过得好的嘞,天天都做好吃的,天天都像在过年。”她掰着手指算到,2017年卖腊肉能收入5000元,村里的猕猴桃产业能分红2000元,低保收入有近千元。“总书记来过我家后,有不少游客来村里也会到这里看看,我家里卖些苗族文化的书籍,去年也收入了8000元呢。”

石拔三大娘请村里的大学生给总书记写封信,说说好年景。(田凯 摄)

村里这些年的变化,石拔三大娘看得真切,临近春节她请回村的大学生给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村里的日子越来越好了,乡亲们的笑脸更多了。这些年我们吃得好住得好,大家都盼望您再回村里看看……”

“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村民们干劲更足了”

“种20棵桃树,得6000元,这样的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腊月二十四一大早,村委会院子里就热闹起来,村民攥着刚刚领到的钱,笑得合不拢嘴。

村民们攥着种植桃树的“分红”,笑得合不拢嘴。(付长超 摄)

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员杨建军忙了一早上,这天是村民领钱的日子。利用产业扶贫资金,扶贫工作队给每户发了20棵桃树树苗。通过网络平台预售采摘权418元一棵,每颗树苗只要成活就返利村民300元。拿到了钱,大家都笑了,但背后的不易杨建军深有体会。

项目起初并不是很顺利。2015年刚把树种下时,工作队和村民们说要管理好,将来会有人来认领,但很多村民不相信。“2016年全村225家农户只有10多户拿到全额认领款。”杨建军说,让村民影响村民是有效的,当大家看到真的有收入,这才积极去做。目前,全村共卖出4000多棵桃树的采摘权,绝大部分农户都拿到了全款。

“以前我们做工作有一定阻力,而现在顺利多了。因为老百姓看到了真真切切的变化,不再怀疑了,愿意积极配合。” 十八洞村发展更好了,人心更齐了,目标更明了,干劲更足了,参加扶贫工作近两年来,杨建军对此深有感触。

迁坟以前在村里是个难事,但此一时彼一时了。杨建军说,2014年进村路拓宽涉及迁坟,村民死活都不肯,导致前段宽敞的路面到这里就变窄了。2017年村里正式开始打造旅游区,实现了乡亲们的愿望,当工作队再次找到这户人家时,老大难的问题解决了,“村里的发展是大事,不能因为我家耽误了。”

一边说着,杨建军一边打开了“为村湘西十八洞”微信公众号。他说,平时村干部和乡亲们在这里交流互动、查阅信息。随着春节临近,“为村”公众号里热闹了起来,留言互动很多,有的说村里的变化,有的问能帮村里做点儿啥……

“苗家阿妹的幸福歌,唱的是寨子里思想的新变化”

层叠梯田映衬着望不到边的绿色,山峦环绕回荡着苗家阿妹的歌声,山涧泉水氤氲着“远看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意境……这里的青山绿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依山而建的寨子层层叠叠。新春之际,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挂起了红灯笼。(田凯 摄)

在幸福人家农家乐的客栈里,哼唱着苗寨欢庆时幸福歌的老板娘龙琴妹被大家围绕着,熟练地将熏好的腊肉称重、打包,额头上沁出的汗珠并没有让她放慢歌声和脚步。她说她想唱,想天天唱,因为幸福歌就是要让更多人明白思想变化带来的新幸福。

没有一帆风顺的创业,也没有不痛不痒的转型。龙琴妹一度因为是否回村发展,和丈夫杨超文闹到了离婚地步。“我和丈夫都是本村人,前些年在宁波打工,费尽辛苦把两个孩子也带出去上学了。我丈夫听说总书记来村里的消息后,内心兴奋不已,认定村里会有大变化,一头扎了回来再不出去打工了。”拗不过丈夫的龙琴妹带着孩子回来了,最开始夫妻俩开始养鸡,规模一度达到600只,尽管养殖过程顺利,但问题也随之来了,鸡仔滞销了。

眼看着资金不断投入,而本该3个月出栏的鸡仔,7、8个月都卖不掉,只能忍痛贱卖亏了3万元。但丈夫还是认定村里有发展,龙琴妹生气了,一个人带着孩子又回宁波打工了。

“那时既焦急又委屈,电话里我和他说了,再不改变就离婚。” 龙琴妹是这样说的,也真是这么想的,而随后发生的变化让她始料未及。在扶贫队的建议下,丈夫在家里做起了农家乐,越来越多的游客让这个小山村变得越来越热闹了。

农家乐越来越红火,龙琴妹将熏好的腊肉称重、打包。(田凯 摄)

看着丈夫发来家里生意热火朝天的视频,龙琴妹还是拿不准,这是真的吗?但最终她还是回来了,“看到了变化、摸到了希望,不再困惑了。早前在外打工我俩一年能攒上1万元,2017年家里的农家乐纯收入6万元,我们不出去了。”

再提起最初的闹别扭,龙琴妹笑了,“这事我不提了,就算过去了。现在两个孩子在县里上学,家里宽裕了,村里组织的活动也更愿意参与了。前几天村里承办的文艺活动,我们主动报名表演大花鼓。”

“出去的人多了,回来的人更多了”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考察时,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1668元,仅为当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75%。通过几年的努力,十八洞村脱贫了。2017年让石拔三大娘最自豪的是她坐飞机去了北京,参观了天安门、故宫。说起对首都的印象,她连连说道:“好看,好看嘞。一辈子没走出过县城,没想到还出了趟远门。”

“虽然外出打工赚得可能多一点,但是在家门口上班,现在每天都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心情不一样。”在十八洞村山泉水厂担任设备检修员的隆忠奎,谈到村里近几年的变化,就有说不完的话,“进村小泥路变成了水泥路,村里有了邮局和银行。种植了猕猴桃,办起了山泉水厂,还正在发展苗族文化旅游,很多村民开起了农家乐。赶秋、相亲、打苗鼓、跳苗舞,村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春节临近,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大蒸锅往外冒着热气。大家一边做着饭,一边笑着聊起好年景。(李彤 摄)

“以前在村里挣不到钱,父母带着我们外出务工,现在家乡发展越来越好,生活舒适便利,挣钱的路子也越来越多,我们就带着年迈的父母回来了。”隆忠奎告诉记者,家乡的变化给他带来了改变。

黎明时一阵鞭炮声,打破了苗寨的宁静,一队婚车徐徐驶近。临近春节,外出工作、上学的人陆续回来了,也成了寨子里结婚办喜事的“黄金季节”。

跟上迎亲的队伍,一路听着“家常”里的幸福,“猕猴桃果实的品相决定着咱的品牌含金量”、“溶洞开发走上正轨,咱也得想想全域旅游的事儿了”……日子过得红火了,奔小康的心亮堂了,拉家常的话题里各种时髦的新名词也越来越多。

施成富和龙德成两位老人,看着十八洞村的发展越来越好,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付长超 摄)

从设想到实干、从规划到动工,昔日的贫穷山村变成了如今的美丽苗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件件生动的人物故事,这不正是中国扶贫开发的写照吗。

新时期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已经吹响了冲锋号、拉开新篇章,“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是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正在悄然发生着一场变革,咬定目标、苦干实干,脱贫致富奔小康!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