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孙永剑:美好生活“藏”在锅里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 孙永剑
2018年02月27日14:04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美好生活“藏”在锅里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孙永剑

  胶东人家过大年,最美好的风景其实都“藏”在一口大锅里!

  蒸锅里面“藏龙卧虎”,却被一个锅盖捂得严严实实。到大年三十那天,盖子揭开才发现,龙、虎、猪、狗等十二生肖应有尽有,另外,还有丹顶鹤、鸳鸯、牡丹花、樱桃、仙女、蝈蝈、哪吒、仙桃、小燕子等,数不胜数。热气腾腾的大花饽饽真是香味扑鼻!

  孩子们春节到胶东婆婆家,隔着窗花看纷纷扬扬的雪景,享受着屋内的融融暖意,在热乎乎的炕上尽情嬉戏,炕桌上摆着漂漂亮亮的大花饽饽,随手抓一个就吃。

  大花饽饽这种有悠久历史而又漂亮时尚的传统美食,显示了胶东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凡吃过大花饽饽的人,都不会轻易忘记它的“笑口”模样和香甜耐嚼的味道,花饽饽开口笑了,喜气溢出来,好日子就来了。

  在荣成大落村,年三十一大早,各家各户早起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堂屋里摆上供桌,鸡鸭鱼肉、鲜花水果可以任选,唯一不能缺的是大花饽饽。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五、二十六开始,村里女主人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蒸饽饽,饽饽的好坏更是对女主人一种直观的评价,而男人们顶多扮演火头军的角色。

  50多岁的村民鞠燕霞便是家中蒸饽饽的主力,她蒸出来的大饽饽用3个字就能形容——“大”“白”“笑”,而这3个字也恰能考验胶东妇女制作大饽饽的技艺。今年蒸的饽饽有一个特殊的名字“蒸属”,是蒸生肖的意思,家里人有属狗的就需要蒸一只狗,这个狗饽饽必须是过本命年的人吃掉。

  与此同时,家住崖头街道河东社区老锅桥附近的吕晓霞,正在家中通风的楼道里晾晒制作花饽饽所需的彩色面塑。凤凰、鲤鱼、葫芦、牡丹花等,多姿多彩。“这些面塑都是用食用色素调出来的,捏出形状再上锅蒸,出锅后要风干。”吕晓霞介绍说,风干的面塑就可以用来装饰大饽饽。

  彩色面塑是花饽饽的“点睛之作”,且制作复杂,就像画家作画一样,面塑制作也需要提前构思,马虎不得。比如,凤凰需要先做身体再做翅膀,还要压出长长的尾巴,眼睛要用黑色高粱米粘上,力求生动形象。把彩色的面团揉成“聚宝盆”“龙凤呈祥”“石榴开花”“玉如意”等,想做成什么样就做成什么样,关键是制作人要心灵手巧。

  鞠燕霞、吕晓霞其实都是大饽饽制作技艺的代表。荣成花饽饽历史悠久,是祭祖供神和亲友之间礼尚往来的主要食品,也是胶东面食文化的一景。荣成花饽饽源自民间,植根于人民生活,以面粉为原料,用简单的工具,不仅可以捏塑成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还可以做成活灵活现的动物、鲜艳美丽的花草树木。

  宋代文献资料曾记载,胶东花饽饽用于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结婚祝寿的喜庆日子,已成为民俗风情独特的表现方式。人们透过这些花饽饽,仿佛看到荣成人家浓浓的乡情。同时,也能感悟到胶东地域民间老百姓绚烂质朴的乡土文化。

  在美丽富饶的胶东半岛,记者看到的是质朴的人们正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富足的幸福生活,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蒸饽饽”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大花饽饽看似简单,其实,制作和品尝的过程都是象征着美好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