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奥斯卡最佳导演获得者吉尔莫·德尔·托罗:我热爱怪兽
吉尔莫·德尔·托罗,一直都致力于童话故事与幻想生物的创作。他对恐怖主题的喜爱众所周知,1993年他的电影处女作《恐怖银爪》(Cronos)和之后他创作的所有电影作品中都体现了这一点。
《水形物语》是吉尔莫·德尔·托罗的最新作品,和他以往创作的《地狱男爵》《环太平洋》《猩红山峰》等作品一样,这同样也是一部以千奇百怪、非同寻常的生物为主题的作品。该片获得了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四项大奖,将于3月16日在中国上映。昨日华商报通过宣传方采访到这位新晋奥斯卡小金人导演。
>>花钱买下了三行文字
华商报:这部影片的创意来自哪里?
托罗:上世纪90年代,我向电影公司推介一个创意,这个项目讲述的是一个两栖人的爱情故事,不过那是一部科幻电影,主角是探索亚马逊的冒险者。没人喜欢这个创意,没人想要投拍这个项目。然而这个创意一直留在我脑子里,因为童话故事的主题往往是这样的,有那么一条鱼可以满足人们的三个愿望,抓到它的渔夫或者渔夫的妻子,放走了这条鱼,通过这些愿望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我想要拍摄一部电影,讲述的是一头被解救出来的两栖怪物,用一种神奇的方式,改变救命恩人生活的故事。
我和编剧丹尼尔·克劳斯一同创作了一部名叫《巨怪猎人》的小说,我还在准备《环太平洋》这部影片时,我们曾在多伦多共进早餐,当时他跟我说:“我有一个创意,大概是讲一头两栖怪物被关在秘密的政府研究所里,它和研究所里的清洁工成为好朋友。”当时我就表示:“我要从你这里买下这个创意。不要再说下去了,也不要写成剧本。就把你的创意归纳成三行文字,然后给我报个价。”之后他写下了三行内容,我买下了这个创意,也答应给他故事的联合署名权。
>>从清洁工的视角讲故事
华商报:影片的设定是冷战期间,这是特意安排的?
托罗:我的设想中,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基于这个创意我开始撰写剧本,脑子里也冒出来一个点子:我决定把故事的背景设定于1962年,也就是美国梦幻时代的末期。当时越南战争正在进行之中,肯尼迪即将被刺杀,所有人都认为未来会很美好。我认为这是一个变革的节点。我认为这样的时间点,是一些远古的、原始的、精神上非常强大的生物非常合适的登场时机,比如说电影中的那只怪物。而在这样一个时间点,斯特里克兰这样的人物也会非常残暴。我认为这样的故事会和当今社会产生很多共鸣。
华商报:虽然这是一个怪物故事,但你让这个故事与现实社会产生联系,你是怎么权衡这一点的?
托罗:如果要把这部影片拍摄成单纯的类型片,那么斯特里克兰会是影片中的好人。他会是主角,衣冠楚楚,外貌出众,身材纤瘦,精明能干。他需要去控制一头失控的怪物,后者往往游荡于某个研究中心的走廊中,或是其他的什么地方。这是类型片的通常套路,对不对?然而我热爱怪兽,想要讲述一个另类的故事。我拍过《地狱男爵》,拍过《环太平洋》,我也经常在电影作品里呈现这样由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庞大研究中心,我以前总是站在特工的角度来讲述故事,现在我真的想要站在小人物的角度,从打扫卫生的清洁工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
>>三年时间敲定怪物设计
华商报:这次的怪物和你之前的怪物片中的不太一样?
托罗:当然了。我们当时的想法是,能不能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讲述一个有关怪物的故事。大家脑子里非常典型的印象是,如果一只怪物和一个女孩在一起,那通常都意味着末日来临。而在这部影片之中,当怪物和女孩最终走到一起,却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所以我们的想法是,要把这些惯例完全扭转过来。通常情况下,迈克尔·珊农饰演的角色,那种身着漂亮西服、为政府工作的帅气男人都会是一个英雄。(这部影片中却恰恰相反)。
华商报:这样一只怪物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托罗:我们花费了三年时间才设计并最终敲定这只怪物的设计。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是自己掏钱来做这只怪物的设计。我花了几十万美元来打造这只怪物,钱都是从我自己口袋里掏出来的。我得先花一年时间来设计这个怪物,之后才去制作它的粘土泥塑模型。我们雇了三位雕塑家,一刻不停地工作,用老派的方式来制作怪物的粘土泥塑模型。接下来我们从头开始,做了好几次彻底的上色工作。这样一来,我认为观众某一刻会发现,他们在电影里看到的不是一只怪物,而是一个角色。
华商报:你为什么设定清洁工艾丽莎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使命?
托罗:艾丽莎出生于一个毫无归属感的地方,而在爱情故事和童话故事之中,男主角和女主角的使命往往有三种情况:找寻自我,找寻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或者在一个他们可以生活的平行世界里找寻他们的位置。这三种情况适用于所有的童话故事,而艾丽莎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她是一个被遗弃的人,也是一个标准的小透明,每天的工作就是清理厕所、收拾垃圾,别人都对她视若不见。她非常勇敢,做出了一些对抗强权人士的事情,找到了她真正归属的地方,也有了一个能够说出她到底是谁的人。这个人是通过归属感、而不是通过命令让她知道自己是谁。她是一个非常漂亮的人。 华商报记者 罗媛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