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在两会 倾听好声音见证大历史

李  婕
2018年03月20日07:1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原标题:倾听好声音 见证大历史

  本报记者叶晓楠(中)在全国两会“委员通道”上提问。

  本报记者王丕屹(左)在会议现场。

  本报记者潘旭涛在北京铁道大厦驻地采访。

  本报记者刘少华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提问。

  本报记者彭训文(右)在采访全国人大代表杨永英。

  本报记者柴逸扉(左)在采访全国政协委员霍启刚。

  本报记者申孟哲(左)在采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

  本报记者李婕在人民大会堂前。

  本报记者卢泽华(左)在采访海外列席侨胞陈建南。

  怀着初心上两会

  虽然已经是连续第十六年参加两会报道,但我仍然像第一次一样,无比珍惜报道两会的每一次机会,能在现场见证中国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是我身为媒体人的荣耀。

  在今年的两会采访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字:初心。还记得在采访《海棠依旧》的导演陈力委员时,她跟我强调得最多的,是初心,是要用初心,去再现那段红色的历史,要拿出真诚的态度来,拍出高质量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用好故事感染观众。陈力委员对初心的执著,令我十分感动。

  事实上,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不论是在小组讨论中,还是在单独采访中,我都不止一次听到,代表委员们在讨论关于初心的话题,他们说,要秉持希冀和梦想,坚守承诺和信念,承担责任和使命。

  今年,我采访了多位来自基层和一线的代表和委员,他们中有彝族绣娘,也有大山深处的村党支部书记,还有缝纫操作女工,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怀着一颗初心,为脱贫攻坚、改革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我想,这份对于初心的执著与珍重,不仅是代表委员们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也是对我这个上会记者最好的激励。

  (叶晓楠)

  多个视角看中国

  今年两会,我在政协报道组重点关注了一个特殊群体——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海外列席侨胞。他们虽然人数不多,只有35人,却给两会增加了一个观察中国的视角。

  他们可以从更宽阔的视角解读中国的重大举措。比如修宪,他们看到的是,这将保持中国稳定发展,从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他们也可以从细微处察觉国人司空见惯的事情。比如,当有侨胞接到通知,要求着正装来参会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在中国,正装是指什么?西装?中山装?还是其他?”因此,他今年带来的建议之一就是,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国服”。

  中国也愿意听到来自海外的声音。所以,两会期间,35位侨胞很忙。除了会议议程外,很多机构、部门都想听听他们的意见。北京市想将“水立方”改造成“冰立方”,专门在座谈会上听取了侨胞的意见。我们人民日报海外版探索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也请了侨胞们建言献策。

  (潘旭涛)

  通道提问印象深

  参与两会报道几年,在今年这个超长会期里,时不时觉得像第一次参与其中。新议程、新名词层出不穷,新代表委员第一次亮相,打乱了早早形成的“套路”感,很多功课不得不从头做起。

  印象最深的,是几次仪式感很强的全体会议。无论投票还是宣誓,现场极为庄重、肃穆,即便三楼记者席也鸦雀无声。大家都知道今年两会很特别,于我而言,这些时刻尤为特别。人类是需要仪式感的,多年以后,会是这些画面在记忆中停留。

  印象同样有些深刻的,是第一次在部长通道提问。面对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我的问题环节只有21秒,一口气说出本报媒体矩阵中所有媒体名字,再把问题说清楚,以记者身份行专业之事,整个过程比预期的甚至还流畅些。当晚,在侠客岛把这段视频贴上去,以《其实,今天那场引起热议的采访,干货还是蛮多的》为题,在很短时间内就收获了“10万+”,成为两会期间报与网、线上与线下一次融合探索。看着网友们在评论区对我从衣着到提问方式开着善意的玩笑,觉得这又是一个没白早起的日子。

  (刘少华)

  感受变革的力量

  今年的两会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新”这个主题贯穿始终。

  时值“换届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乃至国家机构领导人,都换了不少新的面孔;我参与旁听的政协分组讨论会,大家讨论的议题中也有相当多的“新”话题,比如中国如何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如何打好关键性决战、中国未来的区域发展战略的着力点在何处等。

  与此同时,媒体的变革也彰显着“新”。以我的上会经历来说,我不仅是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同时还是海外版旗下新媒体品牌“侠客岛”、“学习小组”的记者,同时也给海外网、海客客户端供稿。两会的媒体报道和议程设置,已经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逐渐延伸到指尖、屏幕、全媒体视听。

  我们采访的代表委员,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我们的“用户”和“粉丝”。我们的“侠客风云会”专访了来自香港的政协委员霍启刚,“学习小组”则专访了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代表,对西藏边区代表的采访则拍摄成微电影,实现了“报纸文字”+“新媒体视频”同时落地、线上线下联动的创新报道。

  一斑窥豹,媒体报道的“新”变革,和中国的变革同频共振。我们这一代人,注定要学会用更多更鲜活也更带科技感的方式与时代同呼吸,记录下新时代里更多鲜活的中国故事。

  (申孟哲)

  宪法宣誓最感人

  3月17日,瑞雪。清晨长安街,天安门壮观,人民大会堂庄严。人民大会堂内掌声不息,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习近平全票当选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随后隆重的宣誓仪式开始,仪仗队护送宪法入场、全场起立奏唱国歌。主席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宪法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这是自宪法宣誓制度实施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的宪法宣誓仪式,主席的铮铮誓言在人民大会堂久久回荡。

  上午的全会比平日结束得略早,走出人民大会堂,瑞雪飘飘洒洒,我的双眼湿润。忽然想起人大开幕式那天总理报告中说的“人民政府不负人民重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誓言,无论是为个人还是为家为国。又是一年春天,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为个人的梦想,也为众人的梦想。

  (王丕屹)

  制度自信有底蕴

  全国两会是观察中国政治的绝佳窗口,参与其中,能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各类仪式性展示,更能感受到这种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民主政治制度的蓬勃朝气和成熟自信。

  记者采访了多位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其中很多是新代表,但他们在审议报告、接受采访时毫不怯场,讲成绩时不忘说不足,谈问题提建议时直截了当。各代表团小组审议时,冷场的情况少了,主动要求发言的代表多了,大家坦率交流观点、大话套话少了,一心为群众发声,目的都是为了让会议开出实效。

  我们常说“制度自信”,其实两会制度所呈现的集中领导、发扬民主,兼容并蓄、求同存异,深谋远虑、务实高效等可贵品质,正是“中国式民主”的自信之源。它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并在现代转型中焕发新的生机。这条路,我们必将越走越宽。

  (彭训文)

  见证历史奔波忙

  与以往相比,今年的全国两会时间比较长;但同时,本次两会议程多、分量重。比如宪法修正案草案表决、国家领导人选举产生、监察法草案表决、国务院机构改革表决……这些议程都影响着未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也与其他的中外记者一样,一起到现场来见证这些历史性时刻。当然,因为关注的人多,所以为了见证这些时刻,也必须要跑得勤、跑得快,去争取更好的位置、更早地进入会场。比如9点钟在人民大会堂开始的全体会议,往往就要6点甚至更早起床。除此之外,在人民大会堂、代表团驻地、办公室之间,也要接连不断地来回奔波。但也正是这种奔波让自己见证了更多的重大时刻,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柴逸扉)

  对话委员感受多

  与政协委员们对谈是一件非常有“画面感”的事情。

  和医药卫生界的吴德沛委员对谈,他会将医院用血紧张时的场景细细阐述;和文化艺术界的李瑛委员对谈,她会将歌唱家们基层巡演的盛况娓娓道来;和海外列席侨胞朱怡苑对谈,她会向你详述南非华侨华人捐建小学的一草一木……直到两会进入尾声,这些画面依旧在我的脑海里时时浮现。

  何以会有如此强烈的“画面感”?因为他们人在其中,切身感受,倾诉起来自然入木三分、震撼生动。方寸之间自有大千世界,这些画面深深烙印在他们各自的生涯中,也通过他们的表述烙印在我的心里。

  于是想到,作为媒体人,我们通常会职业性地“冷视”所见所闻,却忽略了那种身在其中的代入感。要写出“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这种代入感必不可少。

  一花一叶一世界,众生都有千面相。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既需要站在远处,看见“庐山真面目”,也要徜徉其中,“横看成岭侧成峰”。两会无疑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个珍贵的时机,我们也要将这种珍贵传递给读者,方不负新时代媒体人的使命。

  (卢泽华)

  愿把更多佳话传

  在全国政协经济界别委员的小组讨论会上,一位民营企业家谈融资难问题,动情悉理,建议也具体实在。现场不少委员点头,全场肃静。已接近讨论会的尾声,没想到主持人即兴邀请列席的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几句。而这位负责人的回应同样直击问题,招招务实,激起现场一片掌声。会议散场后,等记者围追堵截到电梯口的时候,企业家和负责人正好相遇,双方都有些激动,很用力地握手。一位说“特别高兴能得到您的直接回应”。另一位说“我们会有专人跟您联系,请您来监督我们的下一步工作”。

  首次跑两会,见证此景,让我感到欣慰而幸运,也为“跑”增添更多动力。参会者的专业务实高效,侧面证明两会的务实高效。待有朝一日,问题逐条解决,这又何尝不是一段佳话呢?愿意欣闻更多佳话,也愿我们能够持续地见证、记录与推动。

  (李 婕)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