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西部学刊》>>2018年1月

全媒体时代《中外新闻史》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

张琨
2018年03月22日10:52 |
小字号

来源:《西部学刊》2018年1月号

摘要:全媒体时代对于《中外新闻史》课程的创新来说是一个有利的契机。本文从作者教授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认为应树立先进的全媒体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多元化的全媒体教学平台和多样化的全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主动学习研究,通过“翻转课堂”等成为教学的主角,从而提升新闻史课程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全媒体;《中外新闻史》;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8)01-0063-02

一、“全媒体”的概念

“全媒体”的概念具有时代特征,“全”不仅包括各类媒介形式,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也包括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信在内的各类传播工具。其涵盖视、听、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而且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进行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

在全媒体时代,由于获得信息资源的便捷性,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原创新闻信息的价值更加受到人们推崇。将此概念延伸到教学环节中,笔者结合自身教授《中外新闻史》课程的经验,从教学平台、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方面鼓励学生在立足于书本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主动利用全媒体挖掘更多的“蓝海资源”,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二、《中外新闻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中外新闻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框架构建体系不完备、教学方法陈旧、教学重点不突出,学生只是为了从单纯应付考试的层面上进行被动学习。而从教学理念来看,“就史论史”割裂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难以达到新闻史教学的真正目的。此外,教材过于厚重,雷同现象严重,编纂方法缺乏新意等问题也不容忽视。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笔者自身教授该门课程的经验,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两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分析。

三、《中外新闻史》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创新

(一)教师“教学”方面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一是全媒体教学平台的多元化。所谓教学平台,是指为开展教学实践使用的一系列软硬件设施的统称。其中包括提供开展教学实践的场所,传统的有教室、操场,新型的有网络、电视等等。在全媒体时代《中外新闻史》的课程教学平台主要是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以及视频教学等多元化教学平台进行。多媒体教学以及视频教学平台主要表现为,在一次授课为2学时的课程中既包含知识点讲解与梳理,还包含相关报纸版面介绍,著名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发展沿革与代表节目观看与赏析,媒介融合的范例—美国坦帕新闻中心以及著名报纸在网络时代的最新发展等。教师运用数字化资源,不仅对新闻史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讲解,还给学生补充有关内容的最新发展动态,帮助他们开阔视野。

此外,情景教学主要指在授课为2学时的一次课程教学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对于新闻史中具体史实的认识和解读需要学生设身处地地置身于具体的社会情境,考察一段特定时期的史实时,必须将其置于一个动态的社会变迁的具体情境之下,考量其与社会各要素,例如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以一种历史的视角去关注。这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引导其不断延伸学习的触角,扩大其知识面,进而使学生树立并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参与到一段史实的复现和建构活动中,还原当时历史发展的情境,从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二是全媒体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笔者在教授这门课程时,主要运用网络资源、翻转课堂以及案例教学等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网络资源,笔者给学生推荐新闻传播类名校的公众订阅号、网站信息检索、相关的新闻史学会议等,及时向学生介绍本学科学术前沿的发展情况。比如西方新闻史上著名的“黄色新闻”表现手法,对于它的评价可以结合今天我国某些都市报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来理解。笔者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材料的阅读和收集,再设定相关维度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和启示。引导学生加深对学习历史,更重要的是为现实的新闻事业服务这一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翻转课堂在该门课程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笔者将理论讲解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时间进行分配,让学生投身于某一情景中扮演某一新闻人物,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来叙述,从而理解历史中的有关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或是当时的处境。这样的表演与讲解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同时也让那些具有表演欲望和能力的学生得到施展的机会。当学生接到要进行“表演”的任务后,他们便会主动利用各种媒介资源与工具去寻找相关信息,为接下来的“表演”认真备课,这样的方式也无疑会形成良好的学习竞争机制。理论课教学培养的不是书呆子,而是各方面能力都要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应用性人才。

案例教学主要表现为,笔者在教授该门课程时进行案例教学指导,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或命题进行答辩和解读,每节课都有学生轮流作为老师的助手参与主持和点评。比如,在讲到美国《纽约时报》时对比历史上该报的发展,与今天该报在互联网变革时期的最新发展,包括跨媒体经营手段、版面的变化以及数字报的发展等,学生均要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或比较的纬度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能够更好地理解所讲内容。

三是全媒体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教学理念是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全媒体教学理念主要是指针对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那么,针对笔者所教授的《中外新闻史》课程而言,教学理念是在传授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蓝海资源”、创新性思维、情景化教学平台、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体现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学习新闻史是一个不断认识、反思甚至是质疑历史的过程。因此在学习每章内容之前,笔者都会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文献的方式、自学或预习的方式预热,并且利用这一方式培养其撰写文献综述的能力,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是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主动挖掘未知领域。立足课程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利用网络这一“蓝海资源”去挖掘更多的信息,这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团队攻关,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团队交流合作的热忱,完成一定的学习、实践任务,并将学生的课外作业、作品、论文等纳入课堂讨论,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思考、寻找解决办法。学生借助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学生科研创新创业活动,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任务为导向,通过学习、讨论、实践循环往复、互动演进,不仅可以使其更透彻地理解课程的知识点,洞悉其中的关键,而且能够帮助其触类旁通、把握规律,激发创新能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是学生通过“翻转课堂”成为主角。笔者在本学期该门课程的教授中开设“史家讲坛”实践环节,并将学生的表现计算进平时成绩考核中。通过课前布置相关任务,留给学生充足时间课下搜集资料、阅读文献、梳理和归纳知识点,并制作成PPT在课堂进行分享,每人限时十分钟。其中,讲解的切入点、思路、延伸的知识点、逻辑思维、口语表达、姿态等均列为考核的标准,讲解的内容利用系里自己的公众号平台进行推广。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成为课堂的主角,还形成了一种内部竞争机制。从目前“史家讲坛”实践环节的情况来看,学生已渐入佳境,教学效果较好。

三是引导学生树立学习新闻史的批判性思维。自笔者教授该门课程伊始,便给学生讲授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史实持有基本的态度:时代在变迁,事物在发展,很多历史现象只是特定时代、特定背景下的产物。教师对于史实的讲解只是仅仅去做一些客观陈述,最终结论由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而得出。在对于一些有争议问题的探讨中,引导学生坚持专业主义精神,带着批判性思维去学习。

参考文献:

[1]洪佳士,陈亮,马妍妍,李骏,朱继勇.全媒体环境下新闻学专业就业动向与教改对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1.

[2]张昆.横向发展——新闻史研究的新维度[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

[3]王笑园.创新高校新闻史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作者简介:张琨(1984— ),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培华学院传媒学院新闻系教师,讲师,文学硕士。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