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英国小哥拍视频介绍中国 用英式幽默讲述中国故事

2018年03月28日06:5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英国小哥喜剧演绎中国故事

rmrb2018032723p15_b.jpg

  斯图尔特·威金(图左)觉得自己的工作极具稀缺性——一个英国人,生活在北京,录制着视频节目,主题关于中国,风格是英式喜剧。

  当然,你可能从看到他的中文名“司徒建国”那一刻起,就已经笑了。“司徒”是音译,“建国”则来自中国哥们的玩笑,但司徒很喜欢,一是周围人都觉得好玩,二是他觉得这个名字很传统。

  “传统”的司徒说自己很幸运,因为他见到了很多中国人都没见过的那部分中国。

  在绍兴,他扮上女装唱越剧;在玉树,他和牦牛眼对眼,还和藏獒亲密接触;在玉龙雪山,他舔了舔山上的雪,还撞见一个穿得超少只为拍照的女生,“可惜当时摄像师有高原反应,不然一定把这个女生拍进视频里”;到了新疆,他又在国际巴扎(集市)有了“大发现”——新疆最棒的葡萄干被称作葡萄干的爷爷,这里不仅有葡萄干爷爷的爷爷,甚至还有葡萄干奶奶的奶奶。

  “我和我的团队在中国出差,从不担心安全问题。我知道即便碰到麻烦,大家也愿意帮助陌生人。去乌鲁木齐前,不少没去过那里的人叮嘱我一定要小心。事实上,乌鲁木齐真的很安全。当地人对我特别好。”卖水果的大叔和司徒热情交流,虽然大叔说的维吾尔语,他一点也听不懂。“大家都想教我几句维吾尔语,也很愿意跟我一起出镜。”

  有外国观众在网上留言说,中国很多地方以前没有听说过,看了节目,非常想去。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正是司徒录制视频的最大初衷。

  司徒录制过一系列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视频。视频里,他的除夕夜是这样度过的:“吃很多东西,饺子、鱼、鸡,再吃鱼,更多的鱼,更多的饺子,牛肉、猪肉,喝点汤,再来点米饭,很多米饭,再来点饺子,一直吃,顺便看个电视,再吃更多东西,特别是鱼,再来点饺子,直到你吃到撑……”这一期节目,在国外网站收获了50多万次点击。

  等到中元节,视频转而换上鬼魅的气氛,脸上打着蓝光的司徒,幽幽说着这个古老节日的传统和禁忌。一位外国老师给司徒留言:“这节目太棒了,我要放给学生看,告诉他们万圣节和中元节的区别。”

  在司徒的节目里,可以看到中国的传统,也可以看到中国的当下。“双11”时,他展示着淘来的脸部按摩仪、蛋白粉、健身卡、面膜、抱枕、充气火烈鸟……前一段时间,他又在节目《司徒建国秀》里展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实测了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

  在司徒的朋友圈里有这样一条,“我想北京了”。当时身在英国的他,想念起北京的便利生活。“公共交通快捷高效,购物支付都很方便。”而那时的英国,正面临着不少问题,脱欧风波、难民潮、恐怖袭击,人们的生活多多少少受到了些影响。

  10年多时间,司徒习惯了北京这座城市,在这座城市里有了自己的事业。2007年,司徒从牛津大学毕业,和几个朋友来中国住了一年。一年之后,朋友都回去了,他则留了下来。“我想做记者,但那时的英国正遭遇经济危机,我又没‘关系’,很难去英国广播公司那样的大媒体。但那时的中国有很多机会。”司徒先是给报纸投稿,又供职于中国的媒体,做编辑、录节目,最终做起了独具特色的视频节目——用英式幽默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这份工作很有意义”。

  10年多过去,司徒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化。“北京的天际线完全不一样了。人们穿的衣服、路上跑的车,都不一样了。现在的北京毫无疑问是一个真正的大都市,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宜居。北京不停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北京人一直很热情。”司徒笑道,带着点儿北京口音。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