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8年第3期

浅议我国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

王岚岚
2018年03月28日10:48 | 来源:视听
小字号

摘要:近年来,我国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无论在内容、形式还是运作模式、后续产品开发上,都有很多创新之处。结合国外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的特点,本文指出未来国内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方向:内容上继续拓展,灵活运用多种表达元素,充分拓展社会资源,探索多种节目后续开发方式,重视品牌和版权管理等。

关键词:历史题材;节目创新;创新方向

“读史使人明智。”近年来,一批富有文化含量的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受到追捧,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国宝档案》,凤凰卫视的《口述历史》《凤凰大视野》,北京卫视的《档案》,上海纪实频道的《档案》《往事》,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的《徐徐道来话北京》、故事广播的《纪实传奇》《读史有学问》《笑谈古今》,上海990新闻广播的《声音档案》等。这类节目的共同特点是以现有的文字、音响、影像乃至实物资料为内容资源,用现代广播电视手段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故事化、剧情化的表现。随着传播观念的转变、传播技术的更新,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的开放性、丰富度大大提高,近年来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无论在内容、形式还是运作模式、后续产品开发上,都有很多创新之处。

一、当前国内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特点

(一)当前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创新

历史题材的广播电视节目从内容选材上来看,多集中在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社会热点、传奇故事等。但近年来,一些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在内容上积极创新,丰富了节目的内涵。

1.口述历史,从宏观叙事回归个体生活

口述历史,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录影、录音、笔录等现代技术手段,记录历史事件当事人或者目击者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凭证,从“英雄”回归到“大众”,从宏大叙事回归到个体生活。口述历史栏目在一定意义上是依托口述史的成文为内容的,一方面,访谈为观众提供了出版物中的部分内容,另一方面,现场讲述更能把观众和讲述人连接起来,让讲述人的情绪、感情直接传递给观众。2005年凤凰卫视开播的《口述历史》,可以说开创了口述历史节目的先河,随后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的《口述》、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的《往事》等口述类历史节目兴起。

2.突出地域性,讲述当地历史文化故事

很多地方广播电视媒体非常注重本地历史文化的宣传,深受本地听众的喜爱。2013年4月河北电台旅游文化广播开播的《燕赵传奇》,首推“根脉文化”。节目以500集的体量贯穿古今,完整记录河北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央视索福瑞收听调查显示,开播仅两个月,《燕赵传奇》收听人群倍增,两小时的日播节目(含重播)对频道收听贡献率最高达到24%,在旅游文化广播所有节目排名中迅速攀升至第一名,同时进入全台100多档节目收听率前20名,号称一个“传奇”救活一个频道。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的《茶余饭后话北京》、北京交通广播的《徐徐道来话北京》、上海故事广播《闲话上海滩》《阿拉讲故事》,同样是讲述本地历史故事的节目。

3.拓展题材,历史节目呈现类型化

目前,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社会热点、传奇故事,还把视野投向了电影、文物鉴赏等更细化的领域。开播于2004年、停播于2009年的《电影传奇》,就是崔永元策划的非常有代表性的电影类历史节目,它融访谈、文献资料、情景再现、老电影重播等形式于一身,其核心是老电影人的口述历史。

文物鉴赏类历史节目也风靡一时。原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现财经频道)《鉴宝》节目以百姓大众化的收藏品为对象,采用演播室现场鉴定的形式,内容有藏品展示欣赏、收藏趣闻轶事、专家鉴定评述、观众竞猜藏品价格等。目前,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寻宝》、中文国际频道的《国宝档案》仍然吸引着众多观众。

(二)当前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的形式创新

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在讲述历史、追求节目文献价值的同时,也考虑到了观众的欣赏趣味,除传统的故事播讲方式外,还使用了创新的表现手段。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与广播剧相结合,辅以多种艺术手段

以2008年北京电台文艺广播《历史聊斋》栏目为例,它在后期制作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突破了过去长书播讲节目只由一两个人一播到底的单调形式,向广播剧复杂多彩的制作方式上靠近,同时辅以更多的艺术手段,使得《历史聊斋》中的历史更立体可感,可听性更强。首先,加入简单的人物扮演。凡有人物语言,都用另外的人来表现,与叙述人相区分,如男女声的区分——叙述用女声,人物用男声;播法的区分——叙述语言用讲述的播法,人物语言用扮演的播法。其次,借鉴广播剧的做法,加入简单的音效。凡是有具体场面的地方,如战争、下雨、行军等都加入适当的音效,使场面更逼真,节目更好听。再次,加入相关电影、电视剧、话剧的录音片段。最后,加入具有一定风格的音乐形式,这里指的是能起到主题曲作用,使全篇具有统一的主题风格的音乐,如在播讲《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时,全篇用到很多京剧唱段和京剧曲牌的音乐,有统一的风格基调。此外,还加入适当的垫乐和短小精悍、点明主题的片花,起到“给咖啡加点儿糖”的作用。

2.与曲艺形式相结合,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历史

训诂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学科任务是以当代语言诠释古文典籍,而以相声这种通俗民间艺术的形式尝试训诂,是一个前人没有进行过的大胆尝试。北京故事广播《笑谈古今》节目在保持以相声为主的同时,加入了鼓曲、板书、快书、戏曲、音乐、歌曲等多种艺术形式,众多艺术形式共同为节目的最终目的——“训诂”而服务,以全新的视角解读大众心中阳春白雪的古文,讲述经典的民间故事,通过相声艺术使千百年前的文字不再晦涩难懂。

3.以剧情类纪录片形式呈现,“情景再现”突出可看性

上海纪实频道《档案》栏目的主要特点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构建悬念、故事,强调情节、节奏,并以情景再现的手法突出纪录片的可看性。从开播之初的单本剧到系列片,再到剧情类纪录片,《档案》持续改进节目样式,改善了历史题材类纪录片小众的局面。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也是剧情类纪录片的代表节目,深入而立体,将重大历史事件全新曝光。

4.以演播室节目为表现形式,揭秘性讲述是最大卖点

北京卫视的《档案》栏目定位为演播室节目,由一个特定的、极具个性化的主持人现场讲述和展示为基本形态。主持人把幻灯机、16毫米放映机、影像资料、图片、道具、历史器物等变为故事讲述的必要环节和故事推进的关键手段。它依据内容抛出的悬念和疑问,是节目设置的最大卖点。节目以全新的手法把节目的内容和独特的演播现场形式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独特的戏剧化的节目创新亮点。

(三)当前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的运作模式创新

1.社会化公司参与制作

上海纪实频道的《档案》栏目改为日播后选择了社会定制部分节目的方式。北京、四川等地的公司承接节目制作,《档案》支出节目制作费用。《档案》项目负责人参与公司节目策划、流程监控、质量把控、管理经费,最终节目版权由SMG享有。据统计,来自社会公司制作的节目占到《档案》每年播出量的1/3强。

2.多方合作,开拓资源

北京卫视的《档案》走的是多方合作、开拓资源的路子。2010年8月北京卫视《档案》栏目与《中国档案报》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中国档案报》为《档案》栏目和全国各档案馆之间“牵线搭桥”,一批批尘封已久的历史通过《中国档案报》和《档案》栏目进行首次披露、诠释和解读。

3.运用明星主持人

运用明星主持人成为近年来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的一大亮点。主持人徐德亮是北京交通广播2011年推出的《徐徐道来话北京》节目的灵魂,他将相声元素带入到节目中,抖包袱、添笑料,对人物的模仿惟妙惟肖,对故事的讲述引人入胜,使得节目的特色非常鲜明。

4.风格统一,品牌意识增强

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的品牌意识也不断增强。以下是河北电台旅游文化广播的《燕赵传奇》节目模板:总版头40秒,标题五言诗两句、章回体风格,结尾七言诗四句,开篇语40秒,问答环节30秒。节目顾问、中央电视台导演郭西昌指出:“这个模板借鉴了电视节目的形式,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央视《真诚?沟通》也采用模板化制作,长达500集的栏目必须长得像才能形成品牌。”当然,模板并非本来就有,是主创人员精雕细刻“磨”出来的。

(四)当前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的后续产品开发

为了扩大影响,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茶余饭后话北京》栏目坚持每年出版一册同名书籍投放市场。书中汇集了《茶余饭后话北京》栏目内容的精华,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上海纪实频道《档案》栏目从20集的《老电影,老上海》开始通过SMG旗下的五岸传播公司进行推广,在播映权销售、衍生产品开发方面取得突破。随后,《档案》又推出了系列片《百年商海》。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百年商海》的销售收入已经收回了其投资成本的60%至70%,节目的播映权销售到中央电视台以及十几家省级电视台,节目同名书籍和音像产品也推向市场。19集的《民国遗案》是销售最好的节目,仅发行收入就达到50多万元,超过了节目成本。这些后续产品的推出实现了产品价值的二次开发,而产品的热销也反过来扩大了栏目的品牌影响力。

二、国外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的特点

在国外,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也很受欢迎。英美都有专门的历史频道,美国历史频道(History)由“Arts & Entertainment”联营公司(Hearst、美国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和天空(Sky)新闻集团创立,1995年1月1日开播,专门播放历史相关纪录片。1995年11月,该频道在英国启播。此外,Discovery,National Geographic,BBC等英美广播电视机构也制作了大量的历史题材节目。总的来看,国外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具有以下特点:

(一)内容丰富,涉及各个领域

国外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不局限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社会热点、传奇故事等,还关注自然历史、工程发明史等。2013年9月,中央电视台向BBC国际购入65小时自然历史节目自然历史类纪实节目,包括“Attenborough'sArk”“Jaguars–BornFree”“Penguins–SpyintheHuddle”及“Giant Otters of the Amazon”等,着眼于自然界中小生物的“Hidden Kingdom”2D、3D系列也受到关注,已于2014年6、7月登陆央视荧屏。

(二)史诗纪录片方式制作宏大,技术先进

2010年4月,《美国:我们的故事》(America:The Story of US)在美国历史频道首映。这是一部12集的史诗纪录片,收视率超越了当时绝大多数美国虚拟电视剧。它全面运用电脑CG(Computer Graphics,计算机图形学),把阿凡达式的视觉效果和好莱坞式的扮演技巧引入纪录片。叙事上采取了画外音叙说、演员扮演、嘉宾评论三种历史纪录片常用的方式,并把这三者巧妙结合。演员镜头频繁运用特写,以及过肩、偷拍等纪实风格,既与现代影像语言契合,又与历史虚拟片进行了区隔。CG在片子中运用得出神入化,镜头经常拉出事发地,直到俯瞰地球为止。前两集中还屡次运用了《黑客帝国》曾经用过的子弹时间特效,以表现军事抵触的慌张与暴力美学。

(三)利用社会资源,与博物馆达成深度合作

2009年,大英博物馆与BBC成为合作拍档,制作世界历史节目。这些节目对于全球历史的叙述是通过大英博物馆的大量世界性收藏品为展示线索的,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马基是这一项目的编者,BBC4台负责制作。

(四)鉴宝节目规范,可看性强

相比国内的电视鉴宝节目,英美等国的类似节目很少惹上麻烦,关键原因就是规范化。鉴宝节目最早起源于1979年英国BBC制作的《古董巡回秀》,播出至今,官方宣称“无一例系表演”,出现在节目中的收藏者都是真正的民间收藏人士。节目本身侧重于推出高价收藏品,“去伪”并非重点,哪怕那件藏品是赝品,专家也没有毁坏私人收藏品的权力。《古董巡回秀》美国版节目是美国众多鉴宝类节目中历史最悠久的。美国鉴宝节目的制作原则是“宝贝不值钱,故事才值钱”,节目的重心是打造宝物背后的故事,追求戏剧化。一位美国男子曾在节目中展示他曾曾祖父的日记,后者是联邦军队的士兵,参加过美国内战,日记本记录了主人从1864年3月起从军的经历。最后专家给出了1500至1600美元的估价,让该男子大喜过望。

三、未来国内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方向

每一段历史都值得记录和珍存,在广播电视媒体中开设历史题材节目,将创造历史知识教育和广播电视宣传的双赢局面。北京电视台的《档案》栏目2009年开播后很快就聚集了一批铁杆粉丝,可见一斑。笔者认为,未来国内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可以朝着几个方向探索:

(一)内容上继续拓展,涵盖更丰富的领域

国内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选材集中度较高,事实上,在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社会热点、传奇故事等之外,还有更广阔的题材。《电影传奇》和文物鉴宝类节目已经做出了示范,未来还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更多关注自然历史、工程发明史、人物史、军事史、文化交流史(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茶,一篇树叶的故事》)等。

(二)灵活运用多种表达元素,把历史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广播和电视各有其表现特点,应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历史题材电视节目要进一步加强视觉语言使用和画面节奏把握,在资本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尝试电影的拍摄手法和高科技的制作手段,更好地展现历史的精彩。广播具有声效特点强、口播方式生动和小、快、灵等特点,可调动广播剧、同期采访、场景再现、影视剧原声、音乐等各种元素,使历史题材节目更加生动,为听众呈现鲜活的历史。

(三)充分拓展社会资源,让其深度介入

拓展社会资源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与博物馆、档案馆等机构进行合作,这种合作不仅限于提供拍摄实物或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其工作人员深度参与,提供策划或编辑方案,专业人士的视角往往会使节目更专业、更精彩。另一方面,可引入专门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参与制作,因有些历史题材比较复杂,耗资较大,采取“外包”方式或可较低节目成本,提高节目质量。

(四)探索多种节目后续开发方式,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双赢

目前,国内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的后续开发主要集中在节目销售、书籍出版等方面,形式比较单一,思路还有待拓展。比如,节目销售可拓展海外市场,目前,精良的中国广播电视节目近年来很有海外市场,截至2013年1月,《舌尖上的中国》海外销售额已达226万美金,《舌尖2》首轮海外版权单片销售额就达到35万美元。此外,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可不局限于本媒体,而采取电视、网络和电台形式的全方位传播,植入“贴片广告”,获得多渠道的收入。还可以开发电影版、话剧版等进行商业运作,如法国剧情纪录片《海洋》就获得了票房丰收。

(五)重视品牌和版权管理,保护知识产权

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通常制作精良,耗资较大,应精心维护其品牌,为节目可持续发展及产品后续开发打下基础。此外,版权管理至关重要,授权播出以合同为准,如遇盗版、盗播,应采取法律手段积极维权。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不管进行何种创新,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原则和第一要义都是“尊重历史”。要做好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原始音视频素材是第一要素。主创人员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的本来面貌。其次,广泛查阅与收集历史文献资料。全面掌握了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后,才能找到正确的节目制作方向。最后,善于与采访对象沟通交流,让采访对象乐于叙说,在其容易忘记的地方,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总之,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大有可为,不仅深受听众欢迎,还将为社会留下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袁陈.故事化纪录片的故事性与真实性[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张相涛.北京卫视《档案》栏目传播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1.

3.王蕾.当前我国电视故事类栏目的传播叙事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谭悦.电视媒体的历史呈现[D].复旦大学,2010.

5.任倩影.浅谈国内电视频道的品牌化建设[D].四川大学,2007.

6.侯秀莲.浅谈广播口述历史节目的创作——以《纪念南宁解放60周年》为例[J].视听,2013(07).

7.王宇英.从《电影传奇》看口述历史在电视节目中的运用[J].现代传播,2011(06).

8.胡源.纪录片“娱乐化”与“情景再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11).

9.谭悦.口述历史节目——电视传播与口述史的跨界之作[J].新闻记者,2009(11).

10.王碧琴.论电视中的文化类节目[J].视听纵横,2004(03).

11.牛春颖,李彦.《燕赵传奇》本身也是个“传奇”[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11-26.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