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2期

2010年后国产纪录电影院线化现状分析

周轩羽
2018年03月29日10:51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自2010年国家出台相关扶持纪录片政策出台后,国产纪录电影力图突破自身困局,创造一个全新的形象,逐渐从电视小荧屏回归电影大银幕,以期在主流电影市场上站稳脚步。经过7年的摸索和积累,国产纪录电影现如今发展如何?其发展趋势是什么?在产业化进程中存在哪些困惑与问题?本文通过研究2010年后进入院线放映的国产纪录电影,探究2010年后我国纪录电影院线化业态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特点。

关键词:国产纪录电影;院线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2-0073-02

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扶持政策,推动了纪录片产业构建与发展,纪录片创作数量与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在电影院放映的纪录电影数量不断增加,人们开始涌向电影院观看纪录电影,电影院逐渐成为纪录片传播、放映的一个重要渠道,纪录电影不再面临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一、纪录电影院线化徘徊中前进

1.稳步发展,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势力

新世纪初,我国纪录电影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做出改变,创作陷入停滞不前的局面。处于电影产业的边缘地带,观众很少会去花钱去电影院观看纪录电影。直到2006年《圆明园》因其精美制作和全新的美学形态,以800万制作成本,1700万的票房,打破了纪录电影不能盈利的魔咒,从而开辟出商业纪录电影类型。紧接着,2010年国家出台《关于国产纪录片发展的若干意见》扶持政策,中国纪录电影才逐渐发展起来,让纪录片人看到了中国纪录电影广阔的发展空间,国产纪录电影逐渐向主流电影市场靠拢。

从国产纪录电影产量的角度看,从2010年16部上升到2017年的44部,国产纪录电影的年度总量不断增加;其中在院线放映的纪录电影数量增长缓慢,2010年有13部上映,2013年、2016年却只有5部。但是国产纪录电影总票房却呈现井喷式增长,2014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到2017年票房虽有下降,但依旧过亿。单片票房突破百万甚至过亿的影片越来越多,2017年《二十二》更是打破传统纪录电影的票房纪录。除了制作数量和票房的上升,纪录电影在题材上也不断扩充,不再局限于之前的政治宣传片这种单一类型。其他题材的纪录电影数量也在不断增长,社会现实题材《生门》《二十二》;自然题材《重返狼群》《我们诞生在中国》;人文题材《我在故宫修文物》《18岁18天》《千锤百炼》。并出现了根据综艺节目衍生出的纪录电影,如《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之大电影》等。题材类型的丰富与拓展,加强了纪录电影的受众面和竞争力。表明了中国纪录电影从单一功能逐步走向多元诉求的大众化过程。

2.固定观影群体尚未形成

国产纪录电影在这几年迅速成长起来,相比较新世纪初,进步巨大,但这并不意味着纪录电影院线化的发展已经进入"春天”。如若将纪录电影与中国电影对比发现,纪录电影所占电影市场份额较低,纪录电影的制作和播映没有形成规模,年产量很低,票房不成气候。2016年,国产纪录电影数量占国产电影总量3.3%;进入院线的纪录电影数量占院线电影总发行总量的1.3%。从票房数据上分析,2010年,全国院线虽然上映13部纪录电影,但没有一部作品收回成本。到2013年国产纪录电影票房比2012年增长18倍,但票房增长只是因为一部《五月天的诺亚方舟》,其借助五月天组合强大的粉丝群,获得2106万票房。而同年上映的金马奖最佳纪录电影《千锤百炼》只获得12.6万元。2015年虽然票房6.9亿,但其中6.6亿元票房增长点是《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2》《宝贝对不起》这3部综艺真人秀纪录电影。同年剩下10部纯纪录电影票房只有三千万,票房总和3150万元。

即便是根据大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改编的《舌尖上的新年》纪录电影,首映日排片量也不足 3%,后下降到0.59%。《我在故宫修文物》,虽然电视版好评满满,但电影版仅获得627万元票房。单看每部纪录电影的票房,纪录电影的高票房大多来自根据热门综艺衍生出的纪录电影,纯纪录电影所占市场份额小,票房绝大部分都在百万以下,有些票房甚至只有几万元,市场竞争力较弱。这表明国产纪录电影水平参差不齐,在制作、推广、宣发等各个环节存在明显差异。一两部纪录电影的辉煌成绩,并不能代表整个纪录电影行业的前进。中国的纪录电影还不成气候,体量较小,固定观影群众并没有形成,国产纪录电影崛起仍需时间。

二、众筹成为重要资本来源方式

登陆影院是纪录电影的发展目标,影院是电影产业链条上的终端,纪录电影需要院线化,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但现在电影市场上缺少一些票房和口碑双赢的纪录电影,致使很多投资方不愿投资,使片方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影响制作效果。这几年,纪录电影开始借助众筹这种方式,让电影的观众和支持者得以参与到影片的制作、宣传、放映等各个环节。不仅为电影制作带来资金支持,更能带来具有一定黏度的粉丝,增加电影票房确定性。《二十二》在前期制作时,因为资金短缺,制作团队通过网络公益平台筹集100万元,保证作品能够进入院线播放。同时,2099名众筹参与者还是社交媒体的活跃用户,通过宣传,为电影提供更广泛的观影者。电影版《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映前,片方在众筹平台筹集11万元用以支持在全国各大城市举办电影点映会。工人诗歌纪录电影《我的诗篇》众筹观影,制片方通过社交平台召集观影观众,然后让院线排片放映。完备的团队、高端的技术和较长的制作周期,纪录电影制作需要借助强大资金的支持。无论是众筹资金,还是众筹观众,都只是杯水车薪。纪录电影人员要从根本上解决纪录电影资金问题,打破时代的烙印,进行艺术化的探索,提高美学水平和影片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唤醒大众的消费意识,获得市场的肯定,从而获得足够的资金保证。

三、更加遵循电影规律

电影以大银幕作为视觉载体,影像清晰,观影环境封闭等特殊属性,要求纪录电影人突破电视纪录片传统思维,遵循电影艺术的叙述方式和美学表达方式。纪录片在此之前如何让观众走进影院观看纪录片?电视纪录片和电影纪录片在创作上有哪些不同?这是一直困扰纪录电影发展的核心问题。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近几年,中国纪录电影制作人对此,逐渐有了答案。到了新世纪后,纪录电影制作人在市场的指引下,开始意识到纪录电影要按照电影媒介的特性发展。

1.注重镜头“电影化”

90年代,受直接电影理论影响,采用自然光和同期声,拍摄社会边缘人物。镜头不讲究,画面昏暗、镜头晃来晃去。“粗糙、无趣”成了大众对纪录电影的定义。马丁·麦克罗尼 《电影和电视》认为电影最主要的是去叙事性与镜头性,其次是呈现效果上的高清性、特效等。中国纪录电影逐渐从跟拍的模式中跳出,开始追求"电影化”的视觉奇观。近几年,国内先进的影视技术也逐渐出现在纪录电影中,微距摄影、水下摄影和VR技术等,提升纪录电影的视觉及感官效果。《喜马拉雅天梯》采用4k高清晰摄像机,更加符合银幕屏幕大,画质清晰的要求。展现了喜马拉雅山的雪景和星夜奇幻景象,精湛的画面极具冲击力,配上登山队的探险奇遇故事,打破了纪录电影的固有标签,成为2016年国产纪录电影当中的一匹黑马。不仅如此,电影需要删除过多的语言对话,去叙事性,追求镜头的深刻含义和写意性,用大量精彩的镜头替代冗长的对话和繁复的情节。《我在故宫修文物》从电视到电影的文本转换,从小荧屏到大银幕,导演都按照电影媒介的传播规律制作。电影版《我修》更加注重画面,精心设计色彩、影调、光线等画面元素,强化视觉效果,借助画面本身与镜头间的关系来表达情感与思考。

2.纪录电影故事化

国产纪录电影,观众最多的评价就是“乏味、无聊”,长此以往,无法唤起人们观看电影的动力。近几年,纪录电影人逐渐意识到,尝试使用故事片的创作理念,选择高话题度、与大众密切相关的题材,大胆使用真实再现、口述、人物扮演等创作手法,突破了电视纪录片和科教片的创作模式,注重叙事形式的构建,增添故事性、趣味性、娱乐性。2016年上映的中外合拍纪录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影片同时融合了纪录片和故事片两种创作元素,在真实记录珍稀野生动物生活同时注重讲述一个温情的动物家庭故事。将动物拟人化,赋有名字,还有丰富的情感和矛盾冲突,带有强烈主观色彩,雪豹、金丝猴、大熊猫三个动物主角的故事交叉讲述,增强了影片的叙事节奏。加上周迅俏皮感性的解说,使得影片不同于传统纪录片的刻板枯燥,并获取了6633万元票房。作为一种"新类型的尝试”值得被肯定。

四、结 语

随着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观众审美水平和审美期待不断提高,相比较与娱乐商业电影,观众更需要内容优质的电影。纪录电影更具有丰富的内涵,具有人文价值、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人类共同崇尚和追求的真善美。虽具有先天优势,但也需后天努力。纪录电影制作人在制作前明确电影院播映规则和观众审美要求,精心制作,放映时注重宣传和营销,逐渐培养观众到电影院看纪录电影的思维和习惯,观影人数的多少,决定纪录电影在电影院上映时创造的经济价值以及市场认可程度,消费方面的回馈结果反过来又制约其生产和上映情况。只有一部部高票房、高口碑的纪录电影相叠加,获得市场的肯定,促进更多的纪录电影走进电影院,才有利于纪录电影的良性发展,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结构组成中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 武新宏.纪录片“回归”影院的动因与对策[J].现代传播,2017(10).

[2] 何苏六.纪录片“被严重低估的产业”2016年度纪录片产业数据发布[J].传媒,2017(3).

[3] 韩飞.2016年中国纪录电影市场透视[J].传媒,2017(3).

[4] 郑富权.2015中国纪录电影扫描[J].北方传媒研究,2016(4).

[5] 张斌,关睿.2010年以来我国纪录电影创作简论[J].电影新作,2016(5).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