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创新发展跨学科融合教育平台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生赴媒体单位交流学习。
“扎实的文字功底、求真秉正的精神品格、国际眼光和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是新闻教育应该坚持的基本点,传播技术及基于传播技术的知识是当前变革的重点。”日前,在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召开的传媒变革与教育创新“雄安论坛”上,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的这席话,道出了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近年来一以贯之的发展方向。
“2018年,我们的工作重点便是进一步实现知识体系的创新,推动跨学科建设,或者说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继续奋斗。”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韩立新表示,新媒体、新的媒介体系的变化使得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知识结构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何丰富、创新这些知识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在传媒变革与教育创新的过程中,坚持什么?改变什么?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
实施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策略
“在当前背景下,新闻专业人才的专业核心能力变化集中表现在数字媒体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韩立新表示,数字媒体既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新闻知识融合的产物,也是新闻知识与社会科学各领域知识融合的产物,新闻事业和新闻教育出现了明显的跨学科趋势。
“传媒变革和教育创新是业界和学界共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跨界对话是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和中国传媒业都迫切需要做的事情。”韩立新告诉记者,2016年起,该学院便充分认识到跨学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跨学科的教育实践,效果显著,更促进了新闻传播学与计算机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统计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跨学科融合。
此前,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该学院联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等学校相关学科,陆续展开数字媒体实验班、“新闻评论+:跨学科培养项目”等跨学科人才培养计划,以及陆续建立的媒介创意中心、纪录与影像、连线新闻界等工作坊人才培养机制,借此来实现各个专业、各二级学科之间知识体系的融合、交叉,着力培养运用新技术进行新闻创新的跨学科人才。
“经过多年的尝试和积累,学院对学生进行的跨学科教育和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教学模式效果慢慢显露。”韩立新告诉记者,这在全国性大赛中有所体现,学生综合知识能力有明显提升。比如2017年年底,在以“世界·无界”为主题、倡导跨界创意的第十六届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上,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选送的五组作品入围决赛并取得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摆脱局部困境引领学科发展
当然,在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知识融合与跨学科教育也存在困境与挑战。韩立新告诉记者,知识融合、跨学科平台建设这条路走起来道路漫长,工作推行很艰难。其原因之一便是学科界限被行政管理体制所固化,这种固化严重限制了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能动。
很多教师认为,没有其他学科专业知识,新闻专业培养的学生在对待工作任务时就深入不下去,总是浮在表面,难以做大做强。但是,有些同学未能深刻领会,直到毕业后进入业界才有所感悟。
“我们的知识融合体系建设,首先是要保留各系的建制,尊重学科专业发展的传统和各自鲜明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创新观念下的队伍建设、师资建设、跨学科平台建设。”对于跨学科发展困境,韩立新表示,既要坚守,也要有所改变。
“在师资队伍与课程设置中,合理配置资源和课程,实现以新闻+为主的知识结构和课程结构,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创新实现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韩立新说。
韩立新介绍,目前,该学院正在从学生兴趣点出发,拟设跨学科讲座、报告等课程,充分发挥学生利用综合性大学自我学习的能力。“我们鼓励本科生、研究生进行跨学科学习、研究,鼓励他们到相关专业听课、修课,弥补目前教育机制不适应跨学科发展的情况。”
全媒体发展的背景下,在技术变迁与社会现实双重逻辑的作用下,新闻传播学教育不应局限于原来的专业和学科范畴,应在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中创新发展。对此,韩立新明确地表示:“新闻传播学科知识体系和范式及人才培养都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和转换,我们学界、业界要站在知识创新的高地和时代制高点上,去洞观局部困境和媒体格局的变化,才能引领这个学科、这个领域向前发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