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一封家书》温暖回家路 唤起情感共鸣收获意外惊喜

韩为卿
2018年04月11日13:11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一封家书》温暖回家路

  同根同祖同源,炎黄子孙开枝散叶,不忘根本;和平和睦和谐,华夏儿女生生不息,初心不改。适逢戊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郑州新闻广播推出特别策划——《一封家书》,讲述炎黄子孙对根亲文化、孝道文化、黄帝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的感受,以及作者作为炎黄子孙在海内外的成长经历和对中华文明的理解。

  《一封家书》每天2封,共播出50位来自不同岗位、不同身份、不同年龄听众的家书。其中最小的作者年龄12岁,最年长的作者82岁;有华人华侨,也有大学生和工人。

  在播出的50封家书中,八成是由作者本人参与录音。《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最初策划时,曾更倾向于主持人录制家书,但节目组发现作者本人的录音更真实、更感人。节目组工作人员表示,这些作者虽然没有经过播音专业训练,甚至连普通话也说不好,但播出的效果却更好,因为朴实语言表达出的声音情感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定位。

  唤起情感共鸣

  在通信方式多样化的今天,一部手机能传递千里相思,但中国人表达感情时总是含蓄内敛的。通过“家书”的形式,更容易让真实的情感流露,虽然每个人的经历是个性的,但家书展现的真情却是共性的,聆听别人家书时,会不自觉地唤起情感共鸣。溢满真情的这50封家书感动了无数听众。

  被誉为“90后”最美铁警的李博亚是郑州新闻广播的忠实听众,2012年7月9日,他在河北昌黎火车站执行任务时,为救卧轨男子失去了双腿,而今李博亚的生活也回归平静。

  在他写给父亲的家书中,回忆了出事昏迷醒来后第一眼见到父亲的情形:“我醒来已经是两天以后了,最先看到了满眼焦虑不安的您,鬓角竟然多出了几缕白发,您对我说了句:醒了,还疼不疼?就背过身去,我分明看到您整个人都在颤抖。后来母亲告诉我,大家多次劝您去休息,但是您都说,儿子醒来看到我,会觉得踏实。您时常教育我,男儿有泪不轻弹,我做到了。但奶奶告诉我,您也用被子蒙着头,哭得像个孩子。我想您应该心疼我吧。你们的爱是我振作起来的动力,有您在,我怎能颓废?”李博亚家书内容架构清晰,文字简练如洗,表达精准到位。之前采访过李博亚的记者说,褪去了媒体光环笼罩的他更真实,通过一封家书也让我们看到了并未颓废、努力成长的李博亚。

  华人胡献宇是看到了朋友圈里《一封家书》的微信推送后参与作品征集的。他1994年离开郑州前往美国,距今已20多年。

  他写给母亲的家书以春节记忆为主线,串起了小时候对春节的期盼、母亲为他改旧衣做新衣、包饺子放硬币等情景:“1980年的那个春节,我快要高中毕业考大学了,您嘴里不说,当儿子的自然了解您的心愿。当我十分高兴地宣布我吃到硬币时,您在一旁倒是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微微地笑了笑。可我知道,您的微笑是在为儿子辛苦操劳的一年里发出的最甜美、最幸福的微笑!”将近40年前的微笑,对胡献宇来说是刻骨铭心的遗憾:“母亲,如您所愿,我金榜题名远走四方。您却每次送我到村口,依依不舍眼泪汪汪;如您所愿,我儿女双全幸福满堂。您却永远没有走进过我在异国他乡的门房;如您所愿,我归心似箭备好行囊。您却再也没有,多一点儿的时间到大门口张望……”

  出身农村通过打拼立足郑州的听众朱力严写给父母的家书,表达出了一位年轻人独自闯荡多年向父母报喜的励志故事和早尽孝道的心愿;河南省最美家庭获得者、交警二大队民警周水斌写给妻子的家书中,感谢了妻子20多年的生死不离夫妻情,写出了一位22年喉癌患者对于妻子最深沉的感激;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马昕写给妈妈的家书中,表达了对母亲以身作则,孝老爱亲,要求子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树立良好家风的感激之情;十九大党代表薛荣写给儿子儿媳的家书,体现了一位长辈对后辈的谆谆教导……

  一封封家书,除了感恩和思念,更多的家书展示出了励志、家风、向善、期望等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这些家书是一个家庭的独白,但也蕴含了一个个家庭勤奋、刻苦、正直、努力的中华民族性格取向。

  收获意外惊喜

  《一封家书》取得了超乎寻常的传播效果,也给家书的作者带来了一个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胡献宇先生的家书在海外华人以及留学生群体中也得到了热烈响应,多位留学生也纷纷参与到《一封家书》的写作中。节目播出当晚,就有他1994年之前的同事打来电话。胡献宇说:“家书播出24小时内电话基本没断,都是老同事、老朋友听到家书后主动联系他,甚至还有在北京、香港等地的老朋友,通过微信的传播也听到了他的家书。”

  郑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会长、著名作家程韬光先生写给女儿的家书播出后,被他女儿所在的学校广播站安排播出。正在吃饭的女儿听到先是一怔,听完后,立刻给父亲打了电话。程韬光说:“女儿正值十七八岁的叛逆期,在听到这封家书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学习成绩提高了200个位次。父女之间的隔阂少了,沟通多了,这是最意外的收获。”

  留学生王晓静写给父亲的家书里,讲到了父亲新疆打工供她复读3年令人唏嘘的故事,家书中说道:“今天德州阳光正好,但此时此刻爸爸您也许手提行李,冒着风雪行走在熙熙攘攘的春运队伍中。”正巧到郑州中转回乡过年的父亲在长途车上听到了家书的播出,这个一直打工挣钱供女儿求学的坚强汉子,在车上突然情绪失控哭到不能自已。

  虽然每封家书都是独特的个人情感表达,但是听众却能从中找出情感的共鸣。这不仅仅是作者的真情,更是中国人传统价值观的共鸣。家书的传播为写信人和收信人提供了一个信息、情感沟通的平台,当面说不出口的“我爱你”,通过家书,写上忘不掉的地址,盖上温暖的邮戳,邮寄到了收信人的心里,也邮寄给了更多人感动和温情。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