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乐大典》玩转民族乐器与西方乐器混搭模式

龚锣新艺术乐团在今晚的节目中将琵琶、笙和弦乐四重奏融合演奏。
吴彤以飞行嘉宾身份加盟《国乐大典》。
民乐文化竞技真人秀《国乐大典》将于今晚21:10在广东卫视播出第七期“乐蕴八方”。民乐演奏家吴彤作为飞行嘉宾,前日到广州参与最新节目录制。在录制前,吴彤接受媒体采访,对于民乐比赛中出现西方乐器以及民乐该如何走向世界等节目焦点问题,进行解答。
民乐不是简单的传承二字
今晚播出的《国乐大典》中,龚锣新艺术乐团、赤焱乐团、符生乐团都将玩起民族乐器与西方乐器的混搭模式。继演奏《忐忑》加入大提琴、《如同你我》融合手风琴后,龚锣新艺术乐团今晚奏响的曲目《侠心飞白》则是琵琶和弦乐四重奏(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的跨界合作。而在赤焱乐团的表演中,更在传统弦丝乐的基础上,融合了萨克斯等西方管弦乐。
有观众对在民乐竞技的舞台上频频出现西方乐器表示不解。对此,吴彤前日举例论证民族乐器在历史沉淀中本来就有兼容并蓄的特质,他解释说琵琶原来就是从西方的鲁特琴演变而来,“中国乐器一直在演变。不是100%正确,但大致一个字的乐器才是诞生在中国本土的乐器,比如说笙、埙、萧、琴、瑟、钟等等。两个字的乐器唢呐,本身就是苏尔奈的译音,目前的音乐学的考据是从土耳其来的,同样的土耳其乐器到了西方就形成了双簧管,唢呐和双簧管是同一个家族。”
吴彤认为音乐一直都是在一个变化的过程,除了乐器,乐曲也是如此。《国乐大典》的嘉宾曾在节目中探讨过坚持传统还是大胆创新哪种方式对于民乐传播更有利,既是轮回乐队前主唱又是民乐演奏家的吴彤认为音乐应该是多元化,“如果民族音乐是一成不变,我们只要把大师的作品不断地复制、拷贝就可以了。其实文化之所以一直生生不息传承下去,就因为可以适应那个时代人的审美。音乐应该是变的,民乐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去挖掘,而不是简单的继承两个字。”这一期《国乐大典》中,来自湖南的符生乐团就会将爵士乐与流行乐、民族乐大胆融合。
振臂高呼后继续埋头苦干
去年,吴彤作为创团成员所在的丝路乐团的专辑《歌咏乡愁Sing Me Home》获得格莱美世界音乐专辑大奖,这是继第52届格莱美荣获最佳跨界古典专辑后,吴彤携手丝路乐团第二次斩获格莱美。对于民乐应该如何走向世界,吴彤无疑很有发言权。提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说法,吴彤说,“这句话我同意,但是只同意一半。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意味着你要真正了解你民族独特的美,但这种独特的美未必是其他民族需要的,可能在他们的生活当中,对于你这样的音乐没有需求,会影响你更好地走出去。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做的工作是,一方面更深入我们的传统,一方面更多地打开我们的视野。”
对于儿童学习钢琴、小提琴等西方乐器比民族乐器更普及的问题,吴彤在承认事实的同时,也表示“所以我们要振臂高呼,继续埋头苦干”。他透露今年除了推广民乐、创作新专辑,他还会把精力放在编写教材上,“可能是适合于大家传播小孩子学习启蒙的小曲子,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曲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