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战线》>>2018年·第2期

80年光辉历程,启示新时代如何新作为

—写在《新华日报》创刊80周年之际

周跃敏
2018年04月13日14:27 | 来源:人民网-新闻战线
小字号

  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经南京筹备、在武汉创刊。同年10月,迁至重庆。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全国性政治机关报。1949年,党中央决定在已解放的南京重新出版《新华日报》。1952年成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2001年成立新华日报报业集团。2011年更名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80年间,五次搬迁、六处社址,跨越“铅与火”,走过“光与电”,迈进“数与网”,从最初的一张报纸,发展壮大成为拥有14报8刊、3家重点新闻网站、6个移动客户端和众多微媒体及数十家经营性公司的现代传媒集团。

  这是一份浓缩了的报业发展简史,我们却可以结合中国人民曲折顽强的近现代抗争史和波澜壮阔的党史历程,重新丰满新华报人当年以笔为剑、激情燃烧的岁月,重新思考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变革、大转型的新时代,我们又当何以作为、何以有为?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对于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党报新闻集团来说,首先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唯此,才能解决好新时代如何新作为等一系列重要课题。

  赓续红色文脉,牢记初心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80年来,《新华日报》见证记录了我们党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披荆斩棘、革故鼎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这其中,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主旋律始终不变、主脉络分外鲜明。80年来,红色基因厚植于心,红色文脉代代赓续,弥足珍贵的优良传统,必将成为我们奋发前行的精神动力。

  我们的优良传统,就是始终做“党的一个方面军”,与党勠力同心、命运与共

  参与创办和领导《新华日报》的董必武同志,在武汉时期就以“《新华日报》是共产党的嘴巴”,形象阐释了党的办报宗旨。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新华日报》勇做“党和人民喉舌”,成为在全国“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一面旗帜”,被人民群众誉为“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灯塔”,被毛泽东高度评价为“同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作战一样,抵得上党的一个方面军”。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主战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工作最前沿。虽没有当年的枪林弹雨、纷飞炮火,但党报同样面临十分复杂的舆论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并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一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新时代,我们要始终保持“方面军”优势,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我们的优良传统,就是始终做一张“人民的报纸”,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休戚与共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定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新华日报》从抗日烽火中走来,始终坚持“为人民讲话,让人民自己讲话,讲人民自己的话”。真实反映群众呼声,使党报赢得广泛民心。战争时期,《新华日报》在国统区一纸风行,牢牢占领舆论制高点。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来支持她、保卫她,彰显了党报强大的感召力、影响力。1950年4月,周恩来亲笔题词,殷切嘱咐《新华日报》:“今后应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新华日报》不断加强与基层联系,为群众排忧解难,哪里有灾情险情,哪里就有党报记者的身影。建立记者基层联系点制度,十年如一日,从无间断。深化“三贴近”、扎实“走转改”,多名记者入选“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致力于打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报道屡获中宣部《新闻阅评》推介。鲜活生动的文风、踏实到位的作风,是新时期党报与人民密切关系的真实写照。

  我们的优良传统,就是始终做“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立时代潮头、发时代强音

  80年前,《新华日报》的发刊词旗帜鲜明地亮出办报宗旨:“愿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的战斗中作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民族危亡之际,她始终立场鲜明,敢于亮剑发声。在每一个历史转折关头,总是挺身而出,勇于担当。毛泽东、周恩来等都亲主笔政,用燃烧的笔尖,为《新华日报》写下大量社论、代论、史论等,势挟风雷、力透纸背,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并为党报奠定“言论立报”的厚重传统。重翻发黄的老报纸,重温伟人的不朽经典,宛如聆听旷世思想足音,处处彰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80年来,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但《新华日报》与时俱进的开放胸襟、挺立时代潮头的先锋姿态从未改变,“作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的使命和责任始终如一。

  80年来,《新华日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1949年在南京恢复出版后,毛泽东同志三次题写报头,第三次题写的报头沿用至今。1999年,江泽民同志为《新华日报》南京出版50周年题词:“紧跟时代步伐,传播党的声音,服务人民群众”。这三句话,既是对我们优良传统的充分肯定和殷殷期许,也是新华报人持之以恒、历久弥坚的使命追求和历史担当。

  在传承中坚守,在创新中发展

  当前,新一轮媒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演变,传统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但正如总书记所说:“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回首《新华日报》80年办报历程,站在更为开阔的历史维度和全局高度上,重新考量今天所遇到的发展困境,就不会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复杂表象中有所偏离、迷失方向,才能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全力开创集团事业发展新局面。

  做到传承有序、创新有道,方能更好地担当使命

  《新华日报》的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是新华报业的文化根基。忘记历史,抛弃传统,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但在全新的舆论生态和竞争环境中,决不能沉湎于过去的成绩和辉煌、执迷于现成的经验和套路,而要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创新内容、平台、渠道、经营、管理,在红色基因中赓续奋进,重塑主流媒体影响力。

  《新华日报》80年,“改版”是一个高频词。1942年的改版整风,更由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和发动,载入了党的新闻事业史。改革开放以来,新华报业积极推进改革,深刻把握大势,实施错位发展。最近10年,《新华日报》数次改版,以“高度、贴近、开放”的办报理念,坚持“思想立报、精品立报”,党报发展全国瞩目;《扬子晚报》单日发行量最高超过200万份,在中国报业史上写下辉煌一页;集团各专业报也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蓬勃生长的互联网,被视为当今社会的“最大变量”。但在看到“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全社会对于主流价值观念、对于公平正义的不变追求。正因如此,主流媒体的传统优势被重新赋能——当信息从稀缺转为过剩,当人们对真相的理性渴求被煽动情绪、强化偏见的所谓“后真相时代”所裹挟和冲击,公众对于媒体公信力、权威性的强烈诉求,必然使主流媒体强势回归,重返舞台中央。

  2014年以来,中央将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高度,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建构和一系列战略部署,为加快构建立体传播体系、重塑新型主流媒体影响力,提供了空前机遇。我们以集团2014年底整体搬迁至南京河西CBD核心区为新起点,建设中央厨房,组建媒体融合创新实验区,上线“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建成覆盖三代传播形态的江苏第一主流媒体矩阵。

  2017年,新华报业第四次入选“世界媒体500强”,排名比2016年上升了79位。在“中国报刊品牌价值和广告投放价值排行榜”上,《新华日报》连续5年荣登榜眼,《扬子晚报》名列第一。《江苏法制报》在全国同类纸媒中稳居首位。

  强化言论立报、思想立报,方能更好地坚守阵地

  有着言论立报传统的《新华日报》,忠实见证了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行的艰辛努力和探索,并在长期的办报实践中,积淀而成一种厚重磅礴的思想传承和始终如一的阵地意识。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在新时代新思想指引下,坚守舆论阵地,凝聚磅礴力量。

  80年办报历史告诉我们:思想越是迷茫,旗帜越要鲜明;舆论越是喧嚣,越需要“主心骨”“定盘星”。改革开放之初,《新华日报》不少评论如《抛弃一种僵化的思维方式》等,因其思想锋芒一度饱受争议,甚至被指责“模糊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但获得了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其真知灼见也终为历史所证明。其间曲折,正彰显了党报记者用忠诚党性塑造的精神风骨。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不久,《新华日报》的调查新闻《对外开放姓“社”不姓“资”》及评论《坚定正确的回答》,被《人民日报》全文转载,海内外多家媒体引用。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超7亿,互联网则像传说中的“息壤”,源源不断、生生不息,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和主战场,思潮交锋激烈、价值观念多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里,新闻舆论阵地就在哪里。”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强化阵地意识,掌握舆论主动权,确保寸土不失、寸步不让。近年来,《新华日报》突出言论特色,打造多个评论专栏,建成“理论之光”网站、微信公号,用党报全媒体理论评论体系铸就新时代舆论场的“定盘星”。

  2017年,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新华日报》合力推出《思想周刊》,借势谋篇,借脑拓展;我们还推出《人文周刊》,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思想周刊》多次得到中宣部表扬和资助。创刊一周年之际出版的一套五册“思想周刊文丛”,被誉为“有效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长江篇、江苏篇”。

  锻造方面军、集团军优势,方能更好地筑牢基石

  当年,在重庆英勇奋战的新华报人,因政治可靠、业务过硬、作风顽强而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新华方面军”。80年来,一代又一代新华报人始终奔波在新闻最前线,并在今天融合发展、移动优先的立体传播格局中,逐渐锻造出能够全方位协同作战的集团军优势。

  人才辈出,才能精品迭出。自1990年中国新闻奖正式设立至2016年度,新华报业共有72件(组)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6个、二等奖25个,平均每年获奖2.76件。2006~2016年度,集团共有35件(组)作品获奖,获奖篇目明显增加,获奖等次显著提升,平均每年获奖3.18件。2012~2014年度,共有14件(组)作品获奖,平均每年获奖4.66件。其中,2014年度摘得两个一等奖。2006~2016年度,有8篇评论获中国新闻奖,占集团获奖总数的近1/4。除传统的消息、通讯、评论、论文外,获奖领域拓展到版面、漫画、专栏、新闻调查、国际传播、网络专题等领域,充分体现了新华报业内容生产的雄厚实力。

  推动深度融合,再创新的辉煌

  新思想激发新能量,新时代呼唤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全面、系统地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讲述江苏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着眼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的江苏实践、江苏故事,书写好创新发展新篇章

  当年,苏南建设小康社会的火热实践,为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经验和依据。如今,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江苏更是义不容辞,肩负率先使命。近年来,《新华日报》策应战略部署,强化议题设置,深下去、走出去,策划组织多次全媒体大型新闻行动,形成“逢重大主题报道必创新”的新传统,多次得到中宣部和省领导表扬。

  2013年3月,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新华日报》的“自选动作”《零距离,让我们感慨无限》,被《三项学习教育通讯》评价为“对党和国家领导人报道的一次重大突破”。

  2014年策划组织“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首开“跨区域共享、跨媒体联动、跨国界传播”先河,被赞为“覆盖力、渗透力前所未有”。

  首个国家公祭日前夕,派多路记者赴日采访,推出《日本寻证》专栏,引发海内外巨大反响,被评为新华报业“走出去”的成功实践、国家公祭日报道的“扛鼎之作”。

  2015年是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策划推出“正义之胜”大型新闻行动,派六路记者奔赴四大洲七个国家采访,显示了主流媒体的大格局、大视野、大担当。

  2016年,“‘云’走一带一路”大型全媒体行动,讲述江苏人民与“丝路”沿线19个国家交流交往的精彩故事,引发高度关注。

  2017年是《新华日报》“精品生产年”,除了先后推出《思想周刊》《人文周刊》,在重大主题宣传上也有声有色。如以“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 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为总领,推出10多组系列报道,10多篇评论被《人民日报》、新华社转发;全国两会期间,创意推出特色导流二维码 “一张会动的《新华日报》”,实现纸媒端媒的互动融合。《新华日报》十九大报道受到中宣部表扬,与“交汇点”一起,在全国省级媒体传播榜上,连续两月双双名列榜首。中国江苏网“百网联动、整合传播”聚焦十九大,受到充分肯定。

  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必将诞生更多新经验、新成果、新思考,我们将不断创新,谱写好中国梦的江苏篇章。

  贯彻移动优先战略,以报网端微一体化唱响主旋律,书写好融合发展新篇章

  2017年是新华报业“深度融合年”“转型发展年”,在实施移动优先战略、构建报网端微立体传播体系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取得突破性进展——

  以“交汇点”升级版为引领,初步建成涵盖“扬子头条”“爱南京”“新华财经”“90VR”客户端的移动传播矩阵。“交汇点”下载量突破1400万,日活率稳步上升;

  依托中央厨房,组建党委领导下的“1+9”内容生产架构体系,再造采编发流程,改革考核制度,彻底打通《新华日报》、中江网、“交汇点”以及相关微媒体,三端融合、一体运作;

  正式启动建设集团全媒体指挥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平台;

  以数据型媒体集团为方向,与大数据龙头企业、央企烽火普天合资成立新华烽火大数据公司,加强技术支撑和技术队伍建设……

  一系列布局举措,已然呈现出党报以“深”见长、网络以“全”占优、端媒以“快”取胜的立体传播优势。

  2016年,新华融创区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30佳”,2017年被人民日报社《融合平台——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收录为十大案例之一;“交汇点”被全国报协评为“融创发展与实战案例双十佳”,连续两年跻身主流新闻客户端广告经营价值排行榜30强。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近日专程到新华报业调研,充分肯定《新华日报》80年辉煌征程,并提出在应对变革挑战中再创新辉煌的殷切期望。2017年2月,在江苏省委媒体深度融合推进会上,宣传部部长王燕文提出要加快推动新形势下媒体融合从非常态融合向常态融合转变,从单维度融合向全方位融合转变,从浅层次融合向深度融合转变,从内部融合向开放融合转变。这“四个转变”,过去是,现在是,将来继续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推动队伍多元转型,重塑人才战斗力竞争力,书写好转型发展新篇章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新闻业态的深刻变化和媒体融合的全面推进,对党报集团的人才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我们既注意引进紧缺的新媒体人才,更注重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学习和实战演练等,促进现有人员的能力再造,激发员工创新创业潜能。如今,集团已涌现出“钱眼”“昆虫记”“江苏有戏”“邮币哥”等多个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品牌,培养出不少融媒型人才。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置身于一个40年来进行着全世界“最有勇气的制度实验、发展实践”的伟大时代,有幸见证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不能因为前所未有的现实困难,而忽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其担忧,不如担当。我们将以《新华日报》80周年为全新起点,不忘初心、不负芳华,珍惜机遇、抓住机遇,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创新实践凝聚磅礴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新华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