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
电子政务馆:让办事像网购一样便捷
依托大数据、智能语音、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研发的智能机器人,能高效地服务前来办事的人。
遍布城市的每个社区和各级乡镇的政务便利店,正为公民提供便民服务、农村电商、培训体验等服务。
“一张图”项目,将信息化与行政管理相互融合,为管理者在行政许可、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过程中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
在电子政务馆,令人应接不暇的政务云平台、政务APP,为我们描绘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美好图景,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加持下,政务服务将更智能、更精准、更主动。这不仅引领行政体制改革朝着纵深发展,同时也正在逐步疏通消弭行政服务存在的诸多难点、痛点、堵点。让办事像网购一样便捷,已不再是梦想。
“我们是开在家门口的政务便利店。”记者在电子政务馆看到,上海市在市民政务服务中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为基点,汇集了11个部门174个市民政务服务事项,年受理量超过1000万人次。
不仅政务便利店遍布城市的每个社区,而且这样的政务便利店还开到了乡镇。作为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试点县,2016年福建省永春县启动涉农信息服务试点项目,开发“永春三农通”APP, 实现了电视、电脑、手机三屏合一。在全县22个乡镇,他们开设了50个信站点,基本辐射所有农村人口。
“我们通过平台主要为农民提供公益服务、便民服务、农村电商、培训体验等。”永春大羽益农信息社的信息员苏学琼说,“例如为转接‘12316’农业服务热线,协助解决生产难题。收集当地农副产品生产信息,建立县级农产品数据库。信息员也可以帮助村民在网上办理生活缴费、医保社保和申请小额贷款等。大羽村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一年游客超过10万人次,去年我们通过三农通平台帮助农特产品实现销售额200多万元。”
在电子政务馆,我们看到了更多信息共享下的服务创新实践。它们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创新作用,打造更多符合时代特征和潮流的服务新手段,探索建立更加接地气、人性化、有实效的服务新模式。
手工登记寄件人身份信息太繁琐,怎么办?寄快递要出示身份证又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如何解?快递员身份难辨,怎样破?快递进入实名制阶段后,各种烦恼和问题纷至沓来。国家邮政局推出的邮政业安全监管大数据及实名寄递公共服务平台“安易递”,以用户二维码替代身份信息,对身份数据加密,确保用户一“码”在手寄天下。“目前已经与各大主流快递企业完成互认,二维码将逐步实现快递行业‘全网通’。”邮政业安全中心高级工程师许良锋说。
阳光司法,让公正看得见。北京法院依托“睿法官”系统,整合数据资源,推进同案同判。在法官办案过程中,大数据支撑下的系统自动推送案情分析、法律条款、相似案例、判决参考等信息,同时自动生成裁判文书,统一法律适用,提高审判质效。“将经验判断为主转变为数据参照印证,统一法律裁判尺度,为提升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撑。”工作人员说。
出差在外,每到一地就得办公交卡,这样尴尬的局面将会彻底得到改变。目前,交通部综合交通出行大数据开放云平台已经实现了全国190个地级以上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
社会公众办事创业过程中的低效和重复,很大程度上是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造成的。全国各地政府着力于整合共享提效能,加强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
贵州省的“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已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全省政府数据统筹存储、统筹共享、统筹标准和统筹安全的云计算平台,有214个政府部门和机构在平台部署了715个应用系统。
一些地方甚至大力开展移动政务服务终端,形成装在口袋里的政务服务。从浙江的“最多跑一次”,到江苏的“不见面审批”,越来越多的政府服务犹如网上旗舰店,让群众办事跟网上购物一样省心快捷。
在电子政务馆,记者还发现,在数据为王的时代,数据不再是简单的资源,而是一座信息宝库。
如水利部的“水利一张图”项目,将信息化与流域管理相互融合,整合了50余类空间数据资源、7个应用系统,为管理者在行政许可、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过程中提供了以空间地理信息为对象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
国土资源“一张图”则突破了多源、异构与海量国土资源数据集中管理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土地、矿产所有审批业务和综合管理业务全部网上运行。以“一张图”为基础,构建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实现全程监管和动态跟踪,土地、矿产领域违法案件大幅下降。更是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丰富的数据服务,促进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