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业内专家详解蹭网软件法律焦点问题

2018年05月04日07:06 | 来源:法制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业内专家详解蹭网软件法律焦点问题

对话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 刘俊海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赵占领

《法制日报》记者 杜 晓

《法制日报》实习生 刘洁琼

记者:从法律层面来说,蹭网类移动应用侵犯了WiFi所有者的哪些权利?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刘俊海:破解他人WiFi密码、蹭别人的WiFi,这都属于侵权行为,违反了侵权责任法。具体来说,一是侵害他人隐私权,家用WiFi设有密码,但是密码对于这种软件来说是不管用的。软件使用者可以直接用别人家的网,这就侵害了他人隐私权。二是侵害个人财产权,免费使用别人家的WiFi,同时导致被蹭网者的网速变慢,可能会对其工作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这是性质比较严重的侵权行为。

赵占领:使用WiFi钥匙等蹭网App共享自己的WiFi密码,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安全隐患。比如,可能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如果用户共享自己所在单位的WiFi密码,还可能给本单位的网络安全带来隐患,特别是金融机构、国家机关的WiFi密码被用户共享出去,还会带来更大的国家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能违反了本单位的内部规定,甚至是法律规定,同时也是一种侵权行为,而蹭网App为用户的侵权行为提供了便利,构成教唆或帮助侵权,应承担连带责任。

记者:既然从法律层面来说,蹭网类移动应用可能造成一些负面影响,那么蹭网类移动应用开发者又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

刘俊海:类似的软件直接侵害他人WiFi使用权利,跟万能钥匙一样,这样的网络钥匙也是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如果造成负面后果,软件开发商需要承担三类责任,包括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最为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民事责任,要为用户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造成其他财产损失的,有多少损失就承担多少责任。此外,卖软件和用软件一样,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因为开发软件本身不合乎规定,一旦开发了,使用者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其不合法的性质,二者属于同谋行为。其次是行政责任,行政处罚一定要有力度,没收其所有非法所得并且进行罚款,严重的情况应当取缔、吊销其营业执照。

记者:如果这类行为不符合规定,为何在各大手机应用商店里仍然存在一些类似应用?

刘俊海:监管方面还存在漏洞,有关部门应该建立信息共享的监管合作机制,形成合力,及时对蹭网行为进行监管。

赵占领:蹭网类应用不断出现,主要跟几个因素有关:首先,使用手机网络上网的速度还不够快,特别是观看视频时可能不够流畅,现阶段手机上网流量资费标准还比较高,这导致很多用户有使用WiFi上网的需求,甚至可以说是“刚需”;其次,普通用户大多不了解共享自己或所在单位的WiFi密码会有哪些安全隐患,更不清楚其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再次,蹭网类应用以用户主动共享WiFi账号和密码的方式提供服务,认为可以降低甚至规避自身存在的法律风险;另外,监管部门此前对于此类应用软件的关注不够,没有及时进行规范,这些导致此类软件在巨大市场需求及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不断出现。

记者:鉴于蹭网类移动应用和蹭网行为,如何从根本上规范此类应用程序、治理蹭网现象?

刘俊海:虽然无论在刑法和侵权责任法上都没有标明WiFi这个词,但是蹭网行为本质上有侵害公民隐私权之嫌,所以要进一步严格监管执法,规范此类现象。

赵占领:首先,蹭网应用并非一概违规,如果用户真的是在知晓安全风险的前提下主动共享自己的WiFi账号和密码并非不可行,但这种情况要求蹭网应用严格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在用户共享自己的WiFi账号和密码时一定要真正做到用户知情、同意,主动选择共享,而不是仅仅在冗长的用户协议中约定;其次,对于用户共享的WiFi的类型要进行严格区分和筛选,一般情况下应该禁止用户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共享本单位或者他人的WiFi账号和密码,以防止用户存在侵权行为或者违反本单位的规定,而给他人带来安全隐患;再次,对于蹭网应用的产品功能设计、日常经营是否合法合规,应该加强执法检查的力度,一旦发现违法违规,应该及时进行纠正,严格处罚。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