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中国妇女报:婚恋网站“实名制”不实乱象何时休?

莫兰
2018年05月07日10:50 | 来源:中国妇女报
小字号
原标题:婚恋网站“实名制”不实乱象何时休?

对于婚恋交友网站乱象的诟病由来久矣,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会员资料真实性审核把关不严,导致骗财骗色案件多发,会员权益严重受损。日前,因为一系列的“哄骗案投资”,婚恋交友网站的“实名制认证”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有人在婚恋交友网站上用虚假身份注册会员,并进行了“实名制认证”。在一个月内,6名女性被对方以购买“上市公司原始股”为由哄骗投资近200万元。旋即,更多惊人黑幕被揭开:多家婚恋交友网站会员注册门槛较低,性别、年龄、身高、学历、月薪、婚姻状况等个人资料可任意填写,不需经过任何审核;其背后隐藏的黑产交易十分活跃,“30元就能办假身份资料进行实名认证,108元就能买到全套生活照和视频”。

“实名制”不实,可谓是婚恋交友网站的痼疾。自1998年5月中国交友中心在线网站成立以来,中国网络婚恋交友服务发展至今已走过20年。由于网络特殊的虚拟性,这一行业自诞生以来,如何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就是必须面对的首要课题。而在行业早期的“野蛮生长”时期,婚托、酒托、骗财、骗色等乱象便已初现苗头。

2011年12月,某婚恋网站提出了“实名制”口号,之后多家婚恋交友网站均已采取“实名制认证”,但行业内违法违规和严重失信行为仍然屡现。

基于此,2015年2月,由国家网信办牵头,公安部、工信部、民政部、全国妇联等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婚恋网站严重违规失信”专项整治工作。3个月内,128家网站被依法关闭,全国295家婚恋网站(频道)签订诚信建设承诺书和责任状,承诺将坚持诚信经营,加强对网民合法权益的保护,推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注册。

然而,婚恋网站“实名制认证”的漏洞依旧不断被媒体曝光,由资料失实而引发的案件屡有发生。2017年9月,某程序员跳楼身亡,曾发帖称被通过婚恋交友网站结识的前妻骗婚。据其本人及亲属称,其前妻在网站登记的身份信息存在诸多不实之处,涉嫌造假。

随后,共青团中央、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年婚恋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推动实名认证和实名注册在婚恋交友平台的严格执行”。一些婚恋交友平台公开回应:“主管部门出台指导意见是对婚恋行业的最有力支持。”

谁知《意见》发布数月后,“哄骗案投资”又发,“实名制认证”被媒体指责“形同虚设”。

国家层面严厉整顿兼对症指导,行业内部也承诺自净自律,为何“实名制”仍然名不副实,会员的合法权益仍然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究其原因,恐怕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一位业内人士曾向媒体“道破天机”:当前婚恋网站是没有办法真正核实一个人的婚姻信息的。原因在于,网站希望用户能自己主动提供各类情况的证明,但是,用户提交相关证明的意愿很弱,而且找相关职能部门开证明难度较高。如果网站作出强制要求,就有可能因此流失大量客户。而婚恋网站的核心诉求只有一个,就是快速赚钱,所以从根本上不可能给用户“找麻烦”。

据公开披露信息显示,百合佳缘当前用户总数已超过2.7亿,珍爱网注册会员超过1亿,仅这两大婚恋交友网站的会员人数就有近3亿之多。而艾瑞咨询今年3月发布的《2018年中国网络婚恋交友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网络婚恋交友行业市场营收为40亿元。可以说,如此巨大的行业蛋糕是建立在庞大的会员基数之上的。事实上,不少婚恋网站皆以会员数量为卖点来吸引用户,因为人们的惯有思维认为,会员越多,就意味着选择余地越大,因而对单身人士的吸引力就越大。而一旦扎紧织密核实身份的“篦子”,筛掉那些动机不纯的会员,网站用户量就会大为减少,“影响力”大幅下降,经济效益也随之缩水。这是网站经营者最不愿意看到的。

作为婚恋交友平台的提供者,网站对于保证用户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具有明确的主体责任,不应也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推卸审核、监管、追责的义务。这种责任不是仅仅给新用户发一封管理员邮件,申明“作为一个海量信息平台,从技术以及成本上,皆无法确保每一条信息的真实性”,也不是在“同意服务条款”中罗列出一堆网站免责声明,更不是在每一次整改中都“庄严承诺”,而是切实地履行法定审核义务,完善强化用户信用评价机制,研发升级真实性认证技术,辨别淘汰无良用户,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真诚、真实、安全的交友平台,这才是负责任的企业应有的态度。唯有企业告别“杀鸡取卵”式的短视发展眼光,解决了“实名制”不实的痼疾,民众对整个婚恋交友行业所日益丧失的信任才可能重塑。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