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河南卫视推出《老家的味道》

2018年05月11日13:44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方城的水,方城的羊,方城的烩面一定要尝一尝!

位于河南西南部的方城,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地方。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西汉著名外交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等历史文化名人都是方城儿女。方城也是全国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中国的木瓜之乡,有很多优质食材。

改革开放四十年,人旺百业兴。方城,这个古代曾被称为裕州的地方,日升日落,比过去更为生动。勤劳质朴的方城人心存梦想、拼搏进取、正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昂首前行。5月11日周五晚21:15,河南卫视《老家的味道》邀您一起品尝家乡美味,助力老家脱贫。

好面、好水和好羊,方城烩面的标准配置

在中国,“南米北面”的主食格局,大约形成于一千多年前,直到今天,面食依然占据着北方人餐桌上的主角地位。河南方城,这个有着两千余家烩面馆的小县城,每天要消耗大约二十万碗烩面,无论是出外打工,还是外出求学。方城人回到这里,总会直奔相熟的烩面馆,只有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烩面下肚,才算真正回到了家。

刘同举,47岁,方城烩面故事的创始人。为了延续记忆中的烩面味道,刘同举从22岁退伍回到方城,在探索方城烩面的道路上,已摸爬滚打近25年。

区别于郑州烩面的辅料繁多,方城烩面一目了然的汤、面、菜,使其以鲜香味美,醇厚味正而见长,一碗面从拉制煮熟到上桌,看似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背后却隐藏着很深的门道。

首先是面。方城烩面选用优质小麦粉,加盐和水,经反复揉醒,面质感筋韧。即使在滚汤里浮沉几番,依然弹性十足,光亮爽滑。

然后是水。潘河,方城人家乡的母亲河,发源于伏牛山脚下,方城人都知道,离开了潘河水,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厨师,也无法做出方城烩面的味道。

方城烩面选用的羊肉,也有独特的讲究。

小山羊的全骨架,加方城人世代饮用的潘河水,文火熬制五个小时,待汤洁白鲜亮如牛乳时,加鲜羊肉继续小火慢熬。只有遵循如此耗时又费力的操作方式,才能祛除羊肉的膻气与火气,熬出羊肉的精华和醇香。

方城烩面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外地的方城烩面馆为啥都要从方城拉水拉肉?5月11日周五晚21:15,河南卫视《老家的味道》,让我们一起探个究竟。

农户一只羊,烩面巧改良,脱贫致富忙

在刘同举心目中,对一碗烩面同等重要的,还有散发着热烈浓香的油泼辣椒。辣椒,是一碗烩面的灵魂,会毫不留情地刺激我们的味觉,又能润物细无声地让我们的舌尖领略鲜味的美好。

一汤,二面,三辣椒。如果这三样都做好的话,这碗烩面就算做成功了。

以新鲜的羊油入热锅,煸炒至油脂完全析出,放入调好的香料,热油爆炸,最大程度上激发调料的香味融入油中。待油温升至预调的温度,迅速出锅。倒入事先准备好的辣椒中。瞬间的高温,让沉睡的辣椒苏醒,沸腾。待香辣味弥漫开来的那一刻,色香味俱佳的羊油辣椒就炒制成功了。而这盆重达三十斤的辣椒油,仅仅只能供应刘同举烩面店两天。

25年的时间,刘同举不仅坚持延续着方城烩面的老味道,还将烩面重新加工包装,使其成为时尚快捷,便于随身携带的家乡美食。他的梦想,就是准备让所有人来到方城,都能吃到一碗正宗原汁原味的方城烩面。把方城烩面,开遍全国,走向世界。

随着方城烩面名气越来越大,当地羊肉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逐渐供不应求。针对当地面馆山羊肉稀缺的问题,当地政府依据民风民情,开展特色脱贫帮扶,大力推广产业扶贫。

今年52岁的李德立,是方城县吴沟村的贫困户。身患肋骨癌症的他,今天已基本上丧失了劳动能力。为了帮助李德立脱贫,同时又能满足当地烩面馆对羊肉资源的需求,政府每年免费为李德立提供十只羊羔,供其养殖。并在羊羔长成时,为其提供销售渠道。

烩面拉动了方城的养羊产业,不断地改良创新也让方城烩面走向四面八方。

一碗面承载了方城人的美食记忆,一碗面助力了方城人的脱贫梦想。5月10日晚21:15,河南卫视《老家的味道》,让我们共同关注方城烩面,共同助力老家脱贫。

(责编:燕帅、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