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人民日报·纪念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
“教学之宝”报中寻
我不是党员,也不是领导干部,可我爱看《人民日报》,“报龄”大于教龄。我前十七八年是中学语文教师,后二十多年是语文教研员。在教研室工作期间,每年11月份,每个教师办公室可以自己选择订阅一份报纸,我选的都是《人民日报》。开头几次,办公室主任不无诧异地问:你怎么订这份报纸?在他看来——不,在不少人看来,这是中国第一大报,是领导看的,或者是党员看的。我这个小教员也喜欢,有点反常。
我爱看《人民日报》,最大的理由,就是觉得权威性强,佳作迭出,值得信赖。许多文章思想深刻,观点新颖,文采斐然,且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不但适合语文教师自己学习,还可以推荐给中学生做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课外阅读材料资源。
我爱读的版面和栏目很多,特别喜欢的有:“今日谈”,放在头版,虽只短短百把个字,总是小小的一框,可视角独特,发人深思。“人民论坛”,是我必看的栏目。它一般安排在四版的右上角。这里的文章大多有史实有底蕴有文采,许多篇目我都推荐给了学生,比如《每一朵雪花都应愧对雪崩》,作者林璞,发表于2014年6月12日。开头就让人惊艳:“草原上,几头狮子在围猎,羚羊群惊惶逃散。狮子合力扑倒一只,其余的羚羊见状不再奔突,而是在远处一边吃草,一边看着狮子噬咬自己的同伴。”再看结尾:“‘全世界的黑暗,都挡不住一根蜡烛的光明’。‘光明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是的,‘烛光’之微与‘雪花’之轻,因着各自所追求和承载的不同,最终带给这个世界的,是温暖光明和冰冷黑暗的云壤之别。”你看,其内涵,其韵味,多丰沛!多传神!还有《“蛙跳心理”与“冠军智慧”》《做一朵抱守初心的雪莲》等文章,我也推荐给同事和学生们。2016年9月13日,我自己撰写的《常问自己“最缺什么”》一文,居然也在这个栏目中刊发了,这让我大大地激动了一阵,发到朋友圈后瞬间收获了无数点赞,一些热心微友还转发了它。从那以后,我对“人民论坛”更是每文必读。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觉 “评论”专版也相当亮丽。此版大多安排在五版,文章以原创为主,几乎篇篇态度鲜明,掷地有声;偶尔插几篇转载,读后口留余香。在深入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散编在其他版面中的评论或随笔,也佳作纷呈。比如2016年3月13日刊发、作者为李拯的《思想的尊严只属于人类》一文,我就特别欣赏。其时,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两度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让有些人不禁疑惑:人类会不会被智能机器人彻底击垮?这篇评论非常及时地给予回答,文章既有新闻的时效性,又有思辨的逻辑性,也有语言的艺术性。既鞭辟入里,又高屋建瓴。我阅读后,当即作为议论文的典范推荐给大家。
作为重点必看的内容,还有最后一版的“副刊”。我是一个有四十多年“文龄”的老文青,在我看来,阅读文学作品,几乎可与衣食住行并列。十多年前,我就专门在电脑里设置了一个文件夹,命名为“时文”,里面都是从“大地”副刊中下载的佳作,有五六千字的长文,比如报告文学《驯虫记》,作者徐锦庚,写李延荣养蟑螂的故事;又比如,《智慧之翼》(“逐梦”栏目),李青松写无人机的。这些文章虽长,但妙趣横生,读后让人大开眼界。也有千把字的短文,比如尚书华的《改衣》(“遇见”栏目),刊发于2017年8月28日。这篇文章以小见大,生动反映了社会变革。作为教育工作者,“文教周刊”也是我必看的,如遇佳作,都在推荐之列。比如王慧敏的《想起那个叫霞的同学》,刊发于2016年7月14日。这篇文章,正像第一句所言:“一个转笔刀,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极具震撼力。我把这些佳作设计了阅读理解题,引入期末语文试卷中。
现在我已经退休,阅读《人民日报》就成了我的精神早餐。每天晨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网上阅读这份一大早就上传的大报。我印象中的《人民日报》,高端而不失亲民,大气而不无灵巧,稳重而不乏创意。这里蕴藏着最优质而丰富的教学资源,真是琳琅满目啊,值得好好利用。
(作者为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退休职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