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成为"好朋友" 为传媒界提供转型路径参考
人工智能(AI),如今成为“高频词”。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开始在各个领域探索与实践,并渐渐成为人类的助手和工具。在传媒领域,大家对人工智能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渐渐摆脱了焦虑与不安,率先应用的媒体则更加体会到人工智能的优势,在服务受众的路上奔跑得更远。5月4日下午,在由封面传媒主办的“新青年 新未来——第二届AI+移动媒体大会”上,来自学界与业界的嘉宾针对目前最热的人工智能话题,发表了各自的精彩观点,为处于转型期的传媒业界提供了未来转型的路径参考。
人工智能如今无处不在,而且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资料图片
正视合作 而非恐惧被取代
当我们谈到人工智能的时候,应该怎样认识和思考它的存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认为:“任何一个新的技术代替传统的技术,新的产品代替传统的产品都是人类自由度的提升、人类交往能力的提升。因此,从人的角度来说,任何新技术都不是断裂的,而是持续朝一个方向发展——以人为本。”
喻国明表示,AI是一体两面的。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与可能性,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以人为本。喻国明认为,看一项技术有没有发展前景,看一个传播形态有没有未来,应当确立三个方面的价值判断标准,即看其是否增强了社会成员之间信息交换的流动性;看其能不能增加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自由度;看其能不能增强人们对于纷繁复杂环境的现实控制能力。因此,喻国明认为,AI具有广阔的未来。
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世界经济论坛(WEF)人工智能委员会主席、未来计算全球理事会联席主席贾斯汀·卡塞尔也被邀请到现场。在谈到人工智能的现状时,她表示,人工智能虽然早在60多年前就被提出,很多人为之努力研究,但直到“阿尔法狗”的出现,才真正将人工智能推向大众。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些科学家曾提出过一个观点,即机器会超越人类,但在贾斯汀·卡塞尔看来,“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还是有一定距离”。
贾斯汀·卡塞尔提到,人工智能是无处不在的,并且自身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而且中国的人工智能进步神速,有些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比如图像识别。“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中国人能够有更好的资源和工具,来获取和创造更加可靠的信息与内容。社会会更包容,经济增速会加快,创意经济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也会增加。”
对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的提法,贾斯汀·卡塞尔给出的答案非常坚定。她认为,人工智能是合作的世界,而不是机器取代人的世界,人工智能只有在作为合作伙伴时,才能物尽其用,而不是人类的替代品。所有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比如机器写作等,我们都把它定义成一个“朋友”或者说一个“工具”。人工智能的每一步发展,比如当我们去编辑新算法的时候,它们的目标都是冲着更好服务社会而进行的。
带来的变革不只眼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传播发行渠道优势已慢慢下降,而随着用户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内容与用户体验优势正日益凸显。同时,不断出现的新兴媒体也刺激、推动了这样的需求和竞争。人工智能则是被认为能够增强媒体内容和用户体验的核心手段。
目前,《华西都市报》-封面传媒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可以说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华西都市报社社长、封面传媒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鹏介绍,封面传媒一直在尝试用机器学习技术推动新闻生产变革。
去年,小封机器人作为第240号员工入驻封面传媒后,每天生产100多篇稿件。写稿的领域涉及体育、财经、灾害、生活、娱乐、科技等,既有快讯速报,也有热点资讯。在封面传媒自主开发的“封巢”智媒体融合系统中,机器辅助写作成为一项重要功能。小封机器人被植入封巢,成为记者、编辑的写稿助手。它不仅提供了关键词提取、敏感词检测、文章标签抽取、摘要自动生成、频道归类等功能协助,还会在采编人员写作过程中给予智能协助,从写作习惯、关联资料推荐、文章核查等环节帮助提升写作质量和效率。同时,在最新迭代的封面新闻客户端4.0中,语音转换技术得到了充分运用。通过这项技术,每条稿件都有一段自动语音合成,机器合成内容(MGC)成为封面新闻客户端的基础性配置。人脸识别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这两项人工智能技术也被封面传媒充分运用到各种场景中。比如,去年七夕时,封面传媒举办的AI相亲会,通过单身男女的照片和基本资料,小封机器人为他们挑选最为匹配的相亲对象。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必然会成为改变经济、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基础设施。对于转型中的媒体而言,加快AI+媒体应用是融合转型的不二选择,并且这种应用只能快,不能慢,更不能犹豫不决。”李鹏对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媒体的应用以及其将彻底改变传统媒体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封面新闻将继续紧盯前沿技术,发力人工智能,坚定地朝着“AI+媒体”领域进军,打造智能+智慧+智库的“智媒体”。
腾讯是最早在国内使用机器人进行写作的,目前,其人工智能研发也更加深入。据腾讯网人工智能项目总监刘康介绍,腾讯网目前开发了一个新的系统——统一内容生产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解决新闻生产中的诸多问题,比如配图、生产视频等。
刘康说:“这个时代在进步,腾讯拿到优质数据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目前可以全天候实时抓取数据。”他表示,腾讯机器人虽然可以0.46秒写出一篇文章,但是他们还需要机器能够提供更加有质量的内容,通过加入一些算法、时间线、时间轴,让机器人所生产的文章更加立体,以此优化它成稿的质量。
在引导与调适中相互促进
人工智能的兴起,让大家发现,不管是否愿意,我们都处于一个被记录的大数据时代。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涛认为,人类现在掌握的数据量在几十年前是无法想象的,但是掌握了这些数据,并不意味着就能够真正驾驭这些数据。
“每一个人使用的人工智能产品一定是一个个个体的主观映射。比如,受众对智能产品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评点,都是每一个受众在自己调适与自己匹配的智能产品,每一次都是驯化,每一次都是自我调适。”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表示,人工智能产品都需要调适和驯化。他认为,AI技术用到用户身上,是一个引导与修编的过程,从而互相促进。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洪忠表示:“人工智能其实已经走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我们很多时候没有察觉,尤其对于我们传媒业而言,给我们提出了很严峻的挑战。”他提出,因为传媒教育之前是在报纸、广播等这样的传播形态基础上形成的学科体,目前这样的学科体已经无法适应人工智能的发展。然而,人工智能是一种迭代工具,因此,怎么让人工智能为教育服务,从业者需要迎接这个工具带来的挑战。
据其介绍,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就有一个很好的探索。他们和封面传媒、微软研究院共同建立了人工智能和未来媒体实验室,共同开发机器人写作,也一起做人工智能与媒体的讲座,希望通过多方面努力把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灌输到教育体系中,以此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