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2018中国影视两本"蓝皮书"发布 佳作迭出精彩不断

杨雯
2018年05月23日13:34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影视产业佳作迭出精彩不断

5月18日下午,《中国电影蓝皮书(2018)》《中国电视剧蓝皮书(2018)》首发式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上举行,两份报告旨在通过2017年中国电视剧、电影创作现象解读,分析中国电视剧、电影创作成功的美学内涵和文化意义,剖析中国电视剧、电影产业存在的问题与症候。

《中国电视剧蓝皮书(2018)》指出,2017年中国电视剧创作从数量增长转为质量增长。现实主义精神回归,为中国电视剧审美创作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反腐剧、历史剧、都市情感剧、谍战剧等类型叙事的新探索,有力提升了中国电视剧的艺术品质。此外,网络剧的精品化,以及网台互动的播出模式,则为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可能空间。

根据主管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产电视剧共有313部获准颁发发行许可证,创2011年以来的新低;立项总量为465部,较2016年有所下降,是2011年以来电视剧立项数值的第二次回落;网剧新播出数量295部,与2016年的349部相比,下降明显。但是,这种数量的逆增长,也是中国电视剧产业供给侧主动调整和自我改革的结果。

尽管2017年中国电视剧在不同类型叙事的创新方面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需要正视一些电视剧业内存在的问题:首先,2017年中国电视剧虽然精品迭出,但是在电视剧市场上,依然充斥着大量平庸之作,真正有影响力有传播力的优秀电视剧作品比例仍然有待提高。其次,2017年中国电视剧收视率造假等行业乱象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由于电视媒体的广告投放是以收视率为考核的,收视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为媒体广告费用的高低。处于强势的电视媒体,在购剧合同中一度将收视率与购片价格挂钩,迫使电视剧制作机构为了确保收益铤而走险,购买收视率。收视率造假不仅将导致中国电视剧行业“劣币驱除良币”的畸形生态,而且严重伤害中国电视剧的原创力和传播力。再次,迄今为止,已有多家公司上市,无疑极大地增强了影视公司的制作实力,为精品化影视剧制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电视剧产业的生态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影视公司上市与不上市,双方在融资能力上存在明显不同。与此同时,由于明星天价薪酬,电视剧各种制作成本激增,电视剧制作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几家巨型公司。这种垄断格局的形成,客观上不利于新兴的影视公司进入行业,不利于竞争格局的形成,也不利于中国电视剧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拓展。

《中国电影蓝皮书(2018)》显示,2017年中国国产电影故事片产量798部,合拍片电影票房559.11亿元。最高单片票房56.83亿元,票房过10亿元的电影6部,过5亿元电影13部,各地银幕总数达到50776块,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亿——均创历史新高。2017年电影市场新主流文化继续强力建构,无论是票房硬指标还是文化影响;以《芳华》《二十二》等为代表的文艺电影票房、口碑双赢,在主流电影的宏大叙事、扩展性形象与商业电影的小品化嬉闹之外,撑起一片天空,小众艺术电影渐有回潮之势;其他类型如喜剧电影则面临发展瓶颈,即使票房不错,但口碑不佳;青春片整个市场热度不高,虽依旧主打“怀旧”与“梦想”,但已基本跳出以往青春片的创作模式;犯罪推理类型电影虽有原著、原版或网剧版等基础,但在呈现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导演把控能力的不足,以及现实感的缺位。

细观2017年中国电影导演“生态”,既有如陈凯歌、徐克、许鞍华、王晶、唐季礼、刘伟强等内地港台资深导演的同台竞技,也涌现出以吴京、韩寒、陈正道、路阳、大鹏等为代表的“新力量”导演群体偏向商业片的艺术创作,同时还有同属于“新力量”群体,但偏向艺术电影的梅峰、张杨、张大磊等,由此形成2017年中国电影“大小结合”“新老共存”“跨地组合”“跨文化”的多层次、立体化的电影创作格局。在“电影质量促进年”与《电影产业促进法》双重推进和保障下,产业“新升级”、艺术“新力量”与文化“新格局”构筑起2017年中国电影的年度新气象。

《中国电影蓝皮书(2018)》《中国电视剧蓝皮书(2018)》是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与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合作推出的年度“影响力影视剧”案例报告。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