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我与人民日报·纪念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

一生相伴的情谊

谭仲池
2018年05月26日05:5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一生相伴的情谊(我与人民日报·纪念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

  有种情谊会伴随你终生。

  在我的写作生涯中,《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就像是一片生长梦想的沃土,它会催生、滋养你心中的万紫千红。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革命老区湖南浏阳县担任株树桥水电站建设工作的指挥长。这是浏阳的一项重大水电工程,也是解决老区缺电、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举措。全县人民都非常支持期待水电站早日建成。当我看到大坝一天天升高,新筑的水库终于盛满碧水,电站厂房牵出的银线把黑夜和山村点亮时,内心充满万千感慨。

  多年后,在一个深秋的夜晚,我凝望月光照耀下的电站大坝,满怀激情写出了一篇散文《绿湖如诗》。稿子写好后,我冒昧地寄往《人民日报》。不久,这篇散文在《人民日报》“大地”上发表,至今回忆起来,心情都难以平静。我决心以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为《人民日报》写稿,努力做到紧跟时代,贴近基层,走进生活,为时代、为祖国、为人民抒写抒怀抒情,让自己心灵的文字在这块神圣的“土地”上,绽放一抹浅绿或一丝淡红。

  三十多年来,我在“大地”上播种心中的憧憬和诗意,现在细数起来已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散文、诗歌达一百多篇,收获属于时代和岁月,也属于自己的心灵歌唱与美好寄托。最使我感动的是2009年人民日报社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盛世民族情”征文活动。当时我正在四川理县参与地震后的援建工作。那些日子,我们湖南去理县灾区援建工作者冒着危险,顶着严寒和高原反应坚守岗位,严要求,高质量,日夜奋战,不怕苦累,我为这种奋斗精神深深感动。我在木板房里,挑灯熬夜,写出纪实散文《血脉深情的见证》。没想到这篇散文获得这次征文的优秀作品奖。这个奖我知道其实是人民日报社和中国作家协会给我们湖南援建者的珍贵荣誉。

  在我与“大地”情谊延伸的岁月中,最近又有一件事让我终生铭记。那是去年7月30日,新闻联播报道习主席在朱日和军事基地“沙场阅兵”,我看到习主席神采奕奕地检阅人民解放军的钢铁之师、威武之师,当时心情异常的激奋。我这个老兵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向电视屏幕里的军队统帅和被检阅大军敬礼,表达我对党和祖国的赤子情怀。我走进书房铺开稿纸,写出了当时的感受,之后即用电子邮件发给“大地”。8月7日,我写的诗歌《老兵的敬礼》出现在“大地”上:“祖国 请接受我深情的感恩祝福/军旗 请接受一名老兵的庄严敬礼/‘天下并不太平 和平需要保卫’/只要听到召唤 我愿白发上阵血染战旗。”

  去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意气风发地奋进在新征程上。我回到家乡浏阳,看到父老乡亲都在认真学习落实十九大精神,谋划振兴乡村的新蓝图。虽然时近寒冬,但农村却是一片热气腾腾。在田间地头劳作的乡亲飞扬着欢歌笑语,乡村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我为眼前的情景感动,写出了诗歌《春天的遐想》。今年的2月3日,它在“大地”上这样尽情地倾诉:“今年的春天不同寻常/比往年更蓬勃/更澎湃 更绚丽/更激情 更明亮/她的血脉在江河大地涌动/她的歌声抵达心灵和远方/我在春天静静遐想/感知了春天故乡的深邃浩瀚/思想的旗帜 开辟新征程/人民的向往 凝成春天的烂漫/奋斗创造是春天的旋律/播种幸福是春天的辉煌”。

  今年是《人民日报》创刊七十周年,它是在解放战争的硝烟和迎接新中国成立的炮声中诞生的报纸。它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时代记录者、见证者和推动者。几十年来,我之所以对《人民日报》常存感动、感激,长期订阅,天天阅读,不仅是因为“大地”滋润催放了我心中的文学花蕾和真情表达,更重要的是,我从这个明亮宽敞的窗口,可以瞭望世界风云的急剧变幻,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缩影,听到时代前进的铿锵足音,看到当代中国的现实斑斓和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同时我也知道,我写的散文诗歌,只是这片锦绣“大地”的一株不显眼的小草,一朵微弱浅色的小花,依然还是稚嫩纤细。但我愿它能沐浴新时代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为祖国百花盛开的缤纷文艺大花园增添一缕芬芳。此时,我更深怀敬慕和感念之情,真诚地祝福《人民日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一如既往,砥砺奋进,书写出更多接地气、亲读者、扬正气、铸精神、重文采的新华章。

  (作者为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原主席)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