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情缘(三)
人民日报助我走上研究中国之路
——访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亚历山大·洛马诺夫
“我与人民日报结缘已超过30年了,它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通过人民日报,我了解到中国最近30年来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从而坚定地选择了研究中国的学术之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亚历山大·洛马诺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
洛马诺夫是上世纪60年代生人。上世纪80年代他在莫斯科大学求学期间,偶然间阅读了人民日报,并由此走上了研究中国的学术道路。在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洛马诺夫向记者讲述了他与人民日报的故事。
阅读过程很愉悦
俄罗斯人都知道人民日报,因为人民日报的俄语读音就是汉语读音。洛马诺夫虽然在上中学时就知道人民日报,但直到1987年,他在莫斯科大学哲学系读三年级时,才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
洛马诺夫在大学的专业是当代中国哲学史,必须学习汉语,因此订阅了一份人民日报。他说,订阅的报纸可以反复研读,如果看到有意思的文章,还可以做剪报。由于当时的互联网技术尚不成熟,在莫斯科看不到当天的人民日报。报纸都是通过邮寄,一个月寄来两次,每次厚厚一摞。虽然密密麻麻的汉字读起来很慢,但阅读过程很愉悦。
洛马诺夫非常关注人民日报理论版,认为该版面对他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助益颇多。“作为汉语初学者,读人民日报的理论文章,挑战不小。但报纸传达的是中国政治、经济领域在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以及中国对外部世界的看法、观点,读人民日报的效果远比读一篇抽象讲述中国政治、经济情况的俄文文献大得多。”洛马诺夫如是说。
对理论文章最感兴趣
在上世纪80年代,人民日报刊发了大量有关中国改革开放的报道和理论文章。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关主题的文章是洛马诺夫最感兴趣的。在反复研读人民日报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成为他最感兴趣的研究范畴。大学毕业后,洛马诺夫考取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研究生,并在毕业后留所,走上了研究中国问题的学术之路。洛马诺夫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人民日报提供了重要助力。
人民日报在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上所扮演的角色与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是最权威、最为读者所信任的媒体。对这一点,洛马诺夫深信不疑,“人民日报的文章总是能够提供给人们最准确、最客观、最适用的理念和方法,不仅让民众了解中国面临的问题,同时也致力于解决问题。”他认为,人民日报给海外的中国社会观察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机会,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它发挥了重要的理论平台作用,在未来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希望人民日报未来更美好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民日报也在与时代同步,在融合创新中发展。洛马诺夫现在主要在网上阅读人民日报电子版。他的阅读习惯没有变,仍然认真阅读头版刊登的信息、中国领导人的讲话,并持续关注理论版内容,作为他用于学术研究的重要素材。
过去的2017年,在洛马诺夫看来,是极其难忘的一年。他说,他非常荣幸地受邀成为人民日报成立的智库——人民日报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外籍专家之一。
领取聘书的那一刻,洛马诺夫心中感慨万千。他对本报记者表示,30年前,人民日报为他开启了解中国之窗;30年后,人民日报又给予他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殊荣。
洛马诺夫认为,当代世界需要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人民日报以自己的丰富经验和创造力,以及扎实的新闻报道在理论发展领域建树颇多。人民日报不仅是属于中国的,同时也属于世界。
洛马诺夫对本报记者说,在人民日报迎来创刊70周年之际,由衷祝愿人民日报今后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
(本报莫斯科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