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王润泽:不能让优质内容因形式变化而流失

唐玉洁、陶建
2018年06月22日07:30 | 来源:人民网-天津频道
小字号
原标题:王润泽:不能让优质内容因形式变化而流失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王润泽教授 胡昱喆/摄

  人民网天津6月20日电(唐玉洁、陶建)2018(第三届)全国党报网站高峰论坛今日在天津召开,论坛主题为“媒体融合:宣传新时代拥抱新时代”。本届论坛由人民日报社、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委网信办主办。人民网天津频道对出席论坛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王润泽教授进行了专访。

  以下为采访内容:

  人民网天津频道:如何看待当前媒体的深度融合?媒体融合进行到了哪个阶段?未来的趋势是什么?应从哪些方面下力气?

  王润泽:媒体深度融合的基础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其主要表现在平台聚合、内容可视、基于客户数据的深度服务开发和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全面创新。目前不少媒体机构在建设集聚用户资源的传播平台,拓展盈利模式上下功夫,努力从内容供应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人民日报社首先发起的“中央厨房“模式已经在省级、市级、甚至区一级的媒体开始运用,成为主流媒体数字化尝试的代表。最近的亮点是广播电视国家队借助最新技术进步,从顶层设计开始,进行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引领媒体的深度融合。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央视新闻+”新媒体等客户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云采编系统等等。

  未来融媒体的发展要关照的地方还有很多,但大方向要把握住,即中国融媒体发展的核心,是要打造贯彻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实现内容、平台、渠道、管理、经营和谐匹配高效融合,具有显著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人民网天津频道:在视听化传播的大潮里,如何在思想文化领域开辟视频传播新天地?

  王润泽:传统媒体研究新时代用户使用习惯变革和场景变化,突破传统的文字形式,提供导向正确和具有公信力的直播、音频和短视频产品,赋予内容产品正能量、思想性,时代性。在思想文化领域。首先,要着力探索灵活有趣新颖的表达形式,以视频为载体,借鉴流行短视频的内容构造特点,以趣味性思想性为标准,让优质内容以视频形式创新表达。其次,要准确把握用户趣味,把握传播“爆点”和路径,在合适节点、合适平台以合适形式,发布和传播视频内容产品,传播正能量和优质内容,在导向上发力。最后,还要特别注意思想性,思想文化产品以深度性著称,能带给用户深入思考,在思想上启迪用户。在传播过程中更要注重思想性、文化性内容的保真效果,不能让优质内容因形式变化而流失。

  人民网天津频道:在媒体深度融合的今天,高等教育承担着怎样的使命?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王润泽:高校在媒体融合中承担着教育教学和前沿研究双重重任。高校人才培养有自己的规律,马上培养出来符合媒体发展的全能型人才是不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高等教育机构面临新闻传播模式变革,要适应业界要求,着眼未来发展,探索学院+媒体/企业合作新模式,在联合教学、实习实践、实验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必须积极引入高端人才,特别是具备行业经验的媒体人才和具有显著学术成果的学术人才,壮大教科研队伍。要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开展校内学院间合作和校际合作,举办各类研讨会,丰富学院教科研项目,着力把握未来新闻传播趋势和特点。

  在人才培养上,首先,要贯彻习近平教育思想,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其次,要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传媒人才。这些人应当具备优秀的新闻采编能力和强烈新闻敏感,坚守新闻职业道德,这是新闻传播学子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生的显著优势,而且要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新型传播平台和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最后,时代在变,技术在变,学生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到所有的前沿技术,深厚的文史哲功底和快速的学习能力是新闻传播学院所要着力培养的。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