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打造长三角共同的影视嘉年华

李君娜 吴越
2018年06月25日07:24 | 来源:解放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打造长三角共同的影视嘉年华

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一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频出现。从经济发展到生态保护,从文化建设到法治环境营造,诸多话题都和一体化密切相关。

数据显示,长三角三省一市以占全国3.8%的地域面积创造了全国近25%的经济总量。鸟瞰“长三角”,古都、名胜、海港、园林、商埠,大江、险峰、丽湖,名校、大厂,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如此的丰富多彩,密集汇拢,形成了一个世所罕见的江南文化资源圈。

2018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上,长三角影视力量愈加凸显,它们正以一体化发展的新进程,孕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长三角影视更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成效未来可期。

惠及民众的一体化福利

去上海,看电影!6月的上海游人如织,分外热闹。其中,专门来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影展的长三角影迷群体正越来越壮大。来自上海国际电影节官方指定售票平台淘票票的数据显示,6月9日开票首日截至18时,总共售出38.7万张票,其中上海影迷购买了21.9万张,在线上总票量中占比超过80%,来自浙江、江苏两省的影迷线上购买的电影票总数均超过1万张,占比分别达到了4.3%和3.9%,观影热情可见一斑。

近年来,得益于长三角高铁网络所打造的“一小时交通圈”,长三角影迷来沪观看佳片的时间成本越来越小,“同城游”的体验越来越明显。家住苏州的吴小姐每年都会和同学分工合作“抢票”,一同相约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她看来,以上海国际电影节为代表的上海各类节庆离自己并不遥远,近距离欣赏自己喜爱的影视戏曲作品,“只需一张车票就能搞定”。

杭州白领王小姐更是提前把假期留给了上海国际电影节。今年开票,她没有再为观影时间冲突而犯愁,总共挑选了包括《蝴蝶梦》《太阳照常升起》 等10场心仪影片。“算上休假和端午节,可以有整整7天的时间在上海看电影。”王小姐笃定地说。合肥影迷张先生拼手速抢到了《小偷家族》这部热门电影票。“听说这一场特别难抢。”他言语中透着抑制不住的高兴。像这样的“疯狂”影迷,在杭州、南京、合肥等长三角城市并不少见,他们对放映影片如数家珍,轻车熟路地在上海各个影院之间转场,尽情享受着电影节带来的欢乐与满足。

浙江大学新闻系主任、教授沈爱国告诉记者:“上海国际电影节成为长三角地区影迷的共同节日,一方面源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影响力对周边城市进一步辐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长三角地区在推动一体化过程中,为该地区民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福利。”

搭建不可替代的合作平台

作为亚太地区最具规模、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之一,上海国际电影节对影迷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与此同时,越来越多长三角地区的影视人也将目光牢牢锁定上海举办的影视节,在搭建常规展位外,还“见缝插针”地举办各种新闻发布会和业内招待会,在上海影视节的平台上寻求更多的海内外合作机会。

根据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副主任王晔的观察,多年来,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影视企业已然把上海国际影视节看作公司宣传推广新作品、与同行交流碰撞产业观点的重要平台。“这个平台的专业性、服务性和国际性,对这些影视企业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届电影节开幕前,第24届上海电视节刚刚落幕。浙江华策影视集团总裁赵依芳每年都会带领团队“征战”上海电视节,她幽默地把展位、电视剧海报广告牌和“华策之夜”行业交流会称作为“老三样”。“上海电视节对华策来说很重要,华策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这个平台。这些年,我们的展位越来越大,竖在上海展览中心门口的广告牌越来越多,前来参加‘华策之夜’ 谋求交流合作的同行也逐渐增多,这让我们感到很欣喜。”

华策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影视剧出口第一的企业,与Netflix、Now TV、Youtube等近10家国际一线的影视播放平台均有合作,上海影视节所汇聚的大批国际影视人更是为未来的中外合作交流开启了无限可能。就在不久前,由商务部、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四部委共同认定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在杭州举行授牌仪式,这标志着由华策集团作为运营主体的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获得了“国家级”认定。赵依芳说:“全国只有13家,这意味着我们也要承担国家文化走出去的使命,所以更需要上海国际影视节的平台去积累更多合作资源。”

今年恰逢中国电视剧诞生60周年。华策集团在上海电视节期间用一场特别的“致敬中国电视剧60周年”独家剧场展映,向中国电视剧行业60年来的风雨历程致敬。带领观众走过数十年的电视剧精品长廊,重温不同阶段的经典作品之后,华策还进行了三部现实题材剧目的重点推介。在赵依芳看来,在这个时间点和这个场合致敬行业,体现了华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决心。

江苏的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是创业板第一家上市的国有控股电视剧投资制作和电影全产业链经营的公司。目前拥有旗下270多家影城,院线票房位居全国院线前十,江苏地区稳居第一。在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抒看来,公司的业务发展同样与上海影视节有着深厚的缘分。“历年的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中,我们都有所收获。去年,我们凭借《海棠依旧》和《中国式关系》等剧目捧得 ‘组委会特别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多个重磅奖项。”

除了在上海获奖,幸福蓝海也在上海挖到了“宝贝”。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自2007年诞生起,便致力于沟通产业资源,投资人、制作方、发行方因而有了更多接触华语新锐影人作品的机会,促成了不少优秀电影作品的诞生。杨抒介绍,由幸福蓝海出品、发行的电影《白日焰火》就是此前在电影项目创投中寻觅来的项目。后来,这部文艺片擒得第64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国内票房过亿。“我们非常期望可以借助上海影视节这个平台,推介我们的影视剧作品,发现优秀新人和优秀项目。”

杨抒表示,幸福蓝海与上海本土的影视机构一直有着良好的互动。最近几年,一系列知名影视人接到邀请设立上海工作室的“橄榄枝”,此举让更多艺术家在上海创作、把作品留在上海。“我们每年都会积极参与上海影视节的各项活动,与更多影视名家进行交流。接下来,即将和著名编剧王丽萍在上海的影视工作室启动新项目的合作。”

另外,幸福蓝海与长三角地区的影视集团在电影发行方面也进行了广泛合作。2015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幸福蓝海携手苏浙沪院线及其他院线宣布发起“四海联盟”,整合五省院线资源,组成发行联盟体。杨抒说:“我们和上影集团在电影投资、发行等方面保持沟通,位于上海宝山龙湖天街和虹桥龙湖天街的幸福蓝海国际影城也已陆续开张。”

为影视企业当好“店小二”

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100多年来,上海长期占据中国电影的半壁江山,也是华语电影的根系所在。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票房近1800万元,成为全球票房最高的电影节。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场次和观影人次超过釜山电影节,仅次于同为A类国际电影节的柏林国际电影节,展商数则仅次于戛纳电影节和柏林电影节,位列第三。产业大步流星,见证着曾经的中国电影摇篮建设成为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努力。

采访中,几位长三角影视公司的掌门人多次提及上海影视产业的政策机制创新和先进服务理念带给他们的震撼和振奋。

2011年,上海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上海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2014年,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影视局等九部门颁布《关于促进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17年,上海发布《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文创50条”)……“每一次上海颁布影视文化产业的新政策,我们都特别关注,因为上海市政府会高效地执行政策落地,给企业和从业者带来切身便利和福利。”赵依芳说,“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它的影视理念走在全国前列,上海市政府也非常重视影视产业。近年来,上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表明了上海市政府要为企业做‘店小二’的服务理念。”

对于政府服务理念的先行,两次赴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考察、学习的林波感触更深。作为浙江省台州市社会事业发展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他密切关注上海在影视拍摄服务方面的进程。

近年来,台州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众多知名影视作品的外景拍摄地,《少林寺》《天龙八部》《花千骨》《琅琊榜》《伪装者》 以及 《舌尖上的中国》相继在台州天台、仙居、三门等地取景。但即使是外景拍摄,仍要费去不少功夫,尤其是在具有历史人文底蕴的古镇、古村、古街、古道,取一个景要和好几个部门打交道,沟通成本不小。

在上海的影视摄制服务窗口看到了“一条龙”式的服务后,林波不禁感叹:“原先要去文广局、公安、交通部门一个个敲章,多累啊!这样整合之后省去了太多的麻烦,沟通成本大大降低。”

在巨鹿路的办公室内,林波还翻看了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历年来编制的《上海影视拍摄指南》。这本在全国首创的《指南》,系统介绍了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影视拍摄环境,为来沪取景拍摄的剧组提供便捷的服务,为剧组节省了人力、精力和财力。

华策影视集团旗下的克顿传媒同样为“上海服务”大大点赞。此前,在拍摄电视剧《最美是你》时,克顿传媒提出在上海环球港、洲际酒店、正大乐城、中华艺术宫、思南公馆在内的13个外景地的拍摄需求。这些地点分布在上海各个区、背后有着不同类型管理主体,但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仍在短短三个工作日内就作出了相关反馈。

为了实现打造上海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目标,上海影视拍摄服务机构还将开展更多有力、有效的工作,其中包括:立足上海,联动苏浙皖,针对长三角各省市不同的人文、自然风貌,以在上海探索的初步经验作为起点,形成长三角区域联动的影视协拍服务体系。

对此,林波感到很兴奋。他表示,台州目前正在筹办亚洲旅游影视周、打造台州影视文化村等项目,同时计划筹建本地的影视摄制服务体系,期待长三角区域影视协拍服务体系早日建立,让更多、更好的上海经验在台州传播。

集聚人才实现协同发展

未来,上海将进一步构建影视产业目标体系、优化影视产业扶持的政策机制、提升影视产业链发展能级、创新影视人才培育模式,以及促进影视科技创新能力。其中,尤以打造“1+3+X”产业基地布局夺人眼球。

所谓“1”,即在松江建设大型高科技影视基地。基地以大型高科技摄影棚为主,配套符合国际技术标准的拍摄制作设施及专业技术服务,与现有的仓城、车墩等基地建设充分联动。所谓“3”,即打造三类有特色的影视摄制服务功能集聚区。所谓“X”,即若干零星分布在全市的影视摄制资源。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松江科技影都总体发展策划》发布,提出“松江科技影都”将打造对标国际一流、全产业链的平台型影视产业基地,成为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重要承载地、上海文化大都市的影视特色功能区。

虽然是浙江影视企业,但华策不仅对沿杭州湾一带的横店、象山、海宁、余杭诸多影视城相当熟悉,同样对于上海影视拍摄基地的新动向十分关注。最近,华策正在积极响应松江科技影都的合作邀请,目前正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他们表示:“华策非常愿意与上海的影视摄制基地进行进一步的资源整合,希望通过松江科技影都的更高站位,对标世界一流,实现‘华流出海’,繁荣中国的影视产业。”

松江科技影都主攻特效工业、精制顶尖影棚、布局文化装备的消息让杨抒也感到振奋。他坦言,当前影视剧生产制作成本越来越高,让许多投资者在庞大的制作费用面前望而却步。不过,随着全新影视摄制基地的建立,更高效且科技含量更高的场景搭建服务和影棚服务的推出,无疑会提高影视剧及广告的拍摄效率,给剧组和投资者吃下“定心丸”。

长三角影视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也势必会带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人才交流。依托多年来举办影视节的积累,上海集聚了进出口贸易、完片担保、海外法律咨询等方面的人才。与此同时,上戏阿里电影学院、上大温哥华电影学院、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及拥有影视相关专业的东华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院校组成的上海影视人才培养和孵化类功能集聚区,也在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前期创作、影片拍摄、后期制作、放映发行、影视教育等方面的人才。而在苏浙皖地区,例如拥有500多家影视剧制作机构的浙江横店,以及在动画制作领域颇具优势的苏、锡、常等苏南地区,也都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精兵强将”。

而无论是浙江的赵依芳,还是江苏的杨抒,都为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叫好。赵依芳表示:“长三角是中国影视产业最开放的地区,也是中国影视产业最国际化、市场化的地区。将来,长三角影视产业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国家影视产业水平和开放合作的程度。长三角一体化,让浙江和上海、江苏、安徽变成了一家人,成为互惠互赢、协同发展的重要版图。这对于包括华策在内的长三角影视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在杨抒看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初衷,就是集聚苏浙皖沪这三省一市的所有优势,扩大地区竞争力,实现共赢。“上海是金融中心,有着相当数量的影视剧制作机构,资金雄厚,苏浙皖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才资源。在上海搭建影视平台,有利于各地区通力合作,既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能促进地方旅游和文化产品消费,提升整个地区在文化产业方面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出‘1+1>2’的效应。”

在上海国际影视节的聚合下,各股人才力量汇聚,各路资源集纳整合,以彼之长补己之短,必将给长三角影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带来新动能。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