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中国医药报》:一个栏目尽显专业深耕

尹薇
2018年06月26日10:44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一个栏目尽显专业深耕

体现一家行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服务性和贴近性,除了办报宗旨、队伍素质、稿件质量等诸多因素外,报纸版面的栏目设置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栏目是报纸版面的骨架,没有栏目,报纸的版面就缺乏支撑,而行业报的栏目更需体现行业特色。

作为国家食药监管部门主管的行业报,《中国医药报》依托与相关部门和行业联系紧密、专业能力强、熟谙新闻传播规律的优势,特别开设了《新政解读》栏目,并配备专职记者、编辑。通过几年的整体策划,精心打造,该栏目已成为该社的品牌栏目,为打造清朗的食品药品舆论空间发挥了重大作用。

定位 高看一眼深看一层

与其他领域相比,食品药品相对特殊,因其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鉴于此,《新政解读》栏目在设计之初,就提出策划选题要胸怀大局,高屋建瓴,站在有利于做好食药安全监管中心工作的高度,从事关保障百姓饮食用药安全和促进食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全局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新政表象发现和分析出其深刻的内涵。围绕这一目标,该栏目打了很多漂亮仗。

国家食药监管部门《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发布后,按照以往惯例,报纸刊登消息及公告全文即可,但是,《中国医药报》意识到,当“健康中国”成为大国方略,作为确保上市药品安全有效的基础,数据核查工作意义深远。而且,这一新政事关多方利益,关乎企业的未来发展走向。正是在这样的“高看一眼,深看一层”视角下,《新政解读》策划的系列报道应运而生,《数据核查一小步、监管进程一大步》《打造药品创新研发新生态》《“劣币驱良币”走到尽头》等文章在业内引发巨大震动,对于扭转我国药品研发领域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的风气,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真实的氛围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解读 精准把脉专业释义

食品药品安全涉及很多学科领域,一些重大的政策举措专业性非常强,“含金量”非常高。鉴于此,《中国医药报》一改以往在政策宣传上笼而统之、大而化之,只当“复印机”“传声筒”的模式,以权威专业的视角从多角度进行立体式解读,引导公众客观、全面地理解政府部门执政工作的初衷。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公布后,《中国医药报》在刊发消息和《意见》全文的同时,在《新政解读》中推出系列报道:以《中国医药产业进入系统化创新时代》为题,全面报道了新政出台的背景、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等;随后以《举旗定向 奠定中国医药发展大势》为题,展现了新政所涉及的优化药品审批流程等六大措施所承载的改革深意;第三篇刊发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的专访文章,“改革后如何加强监管控制风险”等业内和公众特别关注的问题得到了正面回应;第四篇到第九篇报道分别从新药的研发到上市的方方面面所涉及的诸如“橙皮书制度”“关联审评”“专利链接”等具体问题层层释义。就一项新政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解读,推出多达九篇系列报道的举措,强势抢占了宣传主渠道,有效引导了舆论和公众的认知。

时效 抢占先机领跑舆情

《新政解读》栏目除了重点下好政策宣传“先手棋”外,还特别注重收集舆情,掌握公众的关注点、困惑点、质疑点,早研判、早回应,以掌握新闻宣传主动权,替政府部门发出“最强音”,放大“好声音”。

《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发布后,其中“药品零售企业必须具备保证24小时供药的能力”的规定在业内引起巨大争议,很多药店认为是无端增加经营成本,令本处于激烈竞争中的药品零售业雪上加霜。对此,《新政解读》栏目推出系列报道:头篇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的专访文章,明确指出“要求‘保证24小时供药’并不是‘保证24小时营业’,设置夜间售药窗口或其他方式都可”;第二篇则呈现了记者体验北京嘉事堂药店“夜间购药请按门铃”、金象大药房“电话购药送药上门”服务方便程度的报道;第三篇是对山西临汾竹林大药房昼夜服务的调查,文章揭示了该药店夜间售药的营业额占比等经营规律,得出“能够提高药店人气指数”的结论。系列报道推出后,有关“噪音”渐渐平息。而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抢占待机,先声夺人,主动“领跑”舆情的做法,不仅避免了误读炒作给政府部门造成的工作被动,还生动诠释了其“一切为了人民”的形象。

(责编:赵光霞、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