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战线》>>2018年·第4期

坚定文化自信 推进新型主流舆论阵地建设

王义军 闫业伟
2018年07月05日09:18 | 来源:人民网-新闻战线
小字号
原标题:坚定文化自信 推进新型主流舆论阵地建设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为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当前,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来说,贯彻十九大精神最重要的工作和最重要的课题,是如何树立文化自信。一段时间以来,甚至较长时间以来,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许多从业人员缺乏足够的文化自信,一方面,对于传统文化持排斥的态度,对西方文化过于迷信;另一方面,对于正在推进的文化建设缺少深入的思考和创新,这直接导致文化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文化软实力与综合国力不相匹配。因此,要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必须首先解决文化自信问题。

  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重大课题和根本任务。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党章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道路自信源于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基于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的灵魂是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就抓住了中国自信的本质。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能够在顺境中从容淡定、在逆境中奋进崛起,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涵养。特别是贯穿其中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100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曾长期处于文化焦虑、犹豫徘徊之中。20世纪初,在国家积贫积弱的背景下,部分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失去了文化自信;“文化大革命”中,部分无知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横扫”和破坏;上世纪末,极个别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甚至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陷入文化虚无主义,这充分说明,文化与国运紧紧相连。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近些年来,媒体的“四力”之所以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其核心原因在于从业人员受20世纪以来的文化思潮和西方新闻观的影响,对中华优秀文化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心不够,对广阔而深刻的改革开放生动实践和伟大社会变革理解不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文化自信不够的问题。将传播简单地理解成新闻专业主义,这导致媒体在履行职责使命的过程中,出现价值观偏差。今天,我们进入新时代,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十九大及时做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部署,为提振中国人民信心斗志、凝聚中国人民精神力量提供了强大支撑。当前,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首要任务,就是不仅要对中华文化有更准确的理解、更高度的认同,也要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伟大事业。

  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树立文化自信的根本原则。十九大报告和新党章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必将对中华文化走向新辉煌发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文化建设提供方法指引。近代以来,如何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多有争论。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钱玄同从“光复旧物”“愈古愈好”到全盘欧化中华文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思潮逐步渗透扩张,传统文化一度弱化,最后导致新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小范围抬头。无论是推崇厚爱、奉若圭臬,还是贬损否定、视如敝屣,都给传统文化发展造成了伤害和损失。1988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历史系教授林毓生出版著作《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总结了“五四”以来中国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硬从西方搬来一些货物,不但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反而制造了新的危机”。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坚持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打下了坚实根基。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生和修养的思想做出新的解读;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理论借鉴了儒家文化中“小康”的概念,同时又赋予传统“小康”新的时代内涵。十九大报告和新党章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主张的“辩证扬弃”,指出了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原则。中国传统文化只有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适应并体现时代发展的诉求,彰显当代价值,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从而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凝聚起应对重大挑战、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强大力量。面对科技革命和社会变革这些深刻而长远的变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以变应变,以创新适应发展,其重要路径还是思想变革和话语方式变革。实现新时代下的话语方式变革,就必须认真研究传统文化的话语方式,推动形成创造性转化,脚踏实地深入改革发展的经济社会建设中,推动话语方式创新性发展。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剧烈冲击下,充分发挥思想文化的比较优势、建设智慧型文化集团,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战略。近年来,受互联网的冲击,传统媒体出现断崖式下滑。为应对这些冲击,传媒媒体和文化企业大胆推动融合转型,取得了一定成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宣传文化领域在技术革命面前,文化自信有所缺失。实际上,从更长远来说,技术终究是手段,是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服务的,传播手段可以革新,话语权解释权应永远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文化工作者手上。林毅夫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其核心就在于政府必须有能力发现本国的比较优势,并根据自己的优势制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据此,宣传文化领域的比较优势不在与互联网比拼技术产品,而在生产思想产品。在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应拓宽对创新的理解,创新的推动力不仅表现在技术革命,也表现在文化创意,或者说,文化创意和思想创新是创新的重要内涵。在人类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带来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化,而每一次伟大的思想革命,同样带来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因此,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全球传播竞争、文化竞争和思想竞争之中,不断提升媒体的话语权,不断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在中央和广东省委的亲切关怀下,在慎海雄同志的强力推动下,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于2016年11月成立。成立伊始,南方财经就确立了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财经媒体和综合金融资讯服务商的战略目标,目的在于抢占全球经济话语权、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建设智慧型传媒集团,是主流媒体各项事业全面飘红的重要法宝。在阵地建设方面,集团目前已建成了“两报两台三刊三网两微一端”的全媒体集群,旗下官方APP“21财经”截至2017年年底下载量已突破5200万。中央网信办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1财经”APP传播力影响力位居全国主流媒体第四、财经媒体第一、省内媒体第一。南方财经多篇报道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示,中宣部、省委宣传部的阅评表扬和中财办、外交部、国资委等中央部委的肯定。党的十九大,南方财经刊播稿件500多篇,全网点击量超过1亿;2018年全国两会,刊播2000多篇稿件,全网点击量突破两亿,爆款产品12个,显示出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强大力量。在文化建设方面,南方财经发起组建中国自贸区信息港、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等重点项目,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发起设立大湾区流行文化节,打造粤港澳流行文化高地,有力服务了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南方财经在阵地建设、文化建设方面走的是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在传媒和文化上的比较优势,并根据这一优势推动产业升级的路径,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这充分说明,发挥思想文化的比较优势,建设智慧型文化集团,主流媒体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当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已成为文化企业的职责使命。文化事业是软实力,为文化产业提供指引和良好的文化土壤、消费人群;文化产业是硬实力,为文化事业提供物质保障和旺盛的文化消费。二者相辅相成,不能截然分开。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实施协调发展,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南方财经用文化事业的情怀和文化产业的眼光,利用市场化手段加快集团发展,经济领域话语权大幅提升,集团总资产在一年内接近100亿元,为媒体、智库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特别是新增业务,在有力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突飞猛进、取得了良好成绩。其中,以股权合作成立的自贸区信息港将打造全球自贸区信息高地,服务国家自贸区战略;以资本合作成立的大湾区研究院打造新型高端智库,助力大湾区建设;南方文交所正在设立“一带一路”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为文化企业“走出去”探路;并购的横琴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以生猪、肉牛、玉米等为主打产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目前,集团形成了以媒体“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首要遵循统领数据、交易等新增业务,以新增业务实力反哺支持阵地建设的健康发展生态。南方财经的实践证明,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如果没有文化产业作为重要支撑,文化事业建设就没有基础,人才和队伍建设也失去基本条件,文化自信如果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就无法落地生根,无法行稳致远。

  以“文化+金融”快速推进文化建设,是破解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题、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在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善用金融要素,形成裂变式发展态势。南方财经组建伊始,慎海雄同志就明确要求以“文化+金融”方法推动事业裂变式增长。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南方财经基本完成“四梁八柱”的建设,作为广东省媒体融合转型标杆项目的示范作用初步体现,推动广东媒体融合发展和媒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一次走在全国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积极进入资本市场,利用金融手段推进事业快速发展。南方财经通过并购的方式,成为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横琴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的大股东,实现资产并表;充分运用资本手段,合作建设南方财经总部大厦和中国自贸区信息港大厦,实现资产跨越式增长;通过股权融资方式,迅速解决资金困难,加快理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为进入资本市场打下坚实基础;与中国建设银行共同组建百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参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的能力迅速提升。与此同时,抓住广东金融强省、文化强省建设重大机遇,积极推进文化金融融合发展,努力把南方财经培育成广东文化金融龙头企业。积极争取在广东粤科、粤财、恒健的基础上,将南方财经打造成为广东第四家综合金融服务机构、省内首家文化金融服务集团;加快推进各项牌照申请工作,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将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培育成牌照齐全、综合经营、服务文化、辐射力强的综合文化金融控股集团;积极推进大湾区、自贸区、“一带一路”等文化金融创新发展,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并购基金,立足广东文化产业优势,引导文化金融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将文化金融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金融产业优势,为构建开放型文化产业结构提供支撑。

  总体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于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来说,坚定文化自信,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根本,而文化繁荣兴盛,又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这是我们面临的崭新课题和光荣使命。

  (作者王义军系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闫业伟系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运营管理部总监)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