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8年第8期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网络正能量传播研究

周云倩 杨诗琦
2018年08月06日13:43 | 来源:视听
小字号

摘要:网络正能量的传播有利于社会加强凝聚力,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力量。网络正能量传播在促成积极的主观体验、构建积极人格以及良好社会舆论环境上多有发力。当下亟需打造网络正能量传播的媒体品牌,进一步推动民间舆论场的正能量传播。

关键词:正能量;积极心理学;网络传播

一、前言

当下,国人为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都贴上“正能量”的标签。“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也包括积极的、主动的行为,更包括真正符合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规律的行为①。2013年以降,“正能量”当选中国年度热词之后,其热度一直未有衰减之势。在微博上,“正能量”超级话题已有36.3亿阅读量和粉丝4.1万。在百度贴吧中,“正能量吧”共有54万关注用户和207万篇帖子,励志暖心的文章比比皆是,传播了满满正能量。网络正能量传播,依托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向全社会传递着温暖、感动、积极进取的正面价值观。正能量使社会充满人情和温暖,给人的全面发展以进步和向上的动力②。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③,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从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研究网络正能量传播具有逻辑自洽性,也可以丰富网络正能量传播领域的研究成果。

二、网络正能量传播的积极影响

网络正能量已成为一种象征意义的符号,为加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力量和支持。从积极心理学入手,可以描述和理解网络正能量产生影响的具体图式。对克里斯托弗?彼得森在《积极心理学》中的理论观点加以观照,网络正能量传播在促成积极的主观体验、构建积极人格以及良好舆论环境上多有发力。

(一)营造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情绪伴随着愉悦的主观体验,能够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个体在体验到一种积极情绪的同时,往往也会体验到其他的积极情绪,促进认知能力上的积极变化。以网络正能量的传播为例,网民在话题中常常可以感受到“希望”“激励”“爱”等积极情绪。央广之声“最美新闻人”的微博话题中,44岁的银川环卫女工冒着严寒和下雨的恶劣天气,抱着4个孩子过马路;江苏常州经销商推掉生意,赶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17个月大的女童捐赠熊“猫血”……这一件件发生在人们身边的暖心事,得到了网友的点赞和转发,人们从中体验到了社会的温暖和爱意,从感受这些点滴善举,升华到激励自身见贤思齐。

(二)构建积极人格

积极人格,是指个体能在生活中不断主动追求幸福并时时体验到这种幸福,同时又能使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积极人格理论认为,每个个体的内心都存在相互对立的消极和积极力量两个方面,到底哪一面在人性中占优势,关键要看个体自身到底是不断在给哪一面注入新的力量④。积极心理学家曾经统计出24种积极人格特质,主观幸福感、自我决定性、乐观等是其中主要的积极人格。

主观幸福感指主体主观上对自己已有的生活状态正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态度;也即是主体在认知上和情感上对现在的自我生活状态及周围环境的内在认同⑤。网络上的正能量传播,恰恰有利于提升网民的主观幸福感。在“最美新闻人”话题中,气温骤降的日子,一份汇聚着订餐者的爱心、米线店的贴心、还有来自外卖骑手的暖心的外卖,被送到了昆明理工大学门前天桥的乞讨者手中。这样一份爱心传递,有利于促进温情的人际环境。该事件经过微博扩散和传播,汇集起更多人对此的积极关注和情感支持。

乐观人格特质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外显行为和周围所存在的客观事物能产生一种积极体验⑥。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日本选手羽生结弦成功卫冕,经过报道,网友一致表示“羽生是靠自己的实力不断坚持努力才拿到冠军的,我也要向他学习”,这便是网友在报道中获取正能量的同时,也将这种乐观积极的正能量带进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在微博“正能量”话题中,众多用户也喜欢发送和分享一些乐观的句子:“天色永远不会暗淡,太阳总会归来”“坚持自己的梦想,即使没有翅膀也能飞翔”,这些句子中蕴含的正能量,帮助网民产生积极的信念。

(三)构建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网络正能量传播在推动积极舆论环境的构建上成效是显著的,表现为可以推动社会共识的建立,达到凝心聚力之效。

一方面,网络正能量通过集中和回应包括宏观价值观和微观社会发展关键性问题在内的社会共识⑦,从而树立更好的社会心态,建造更为乐观向上的舆论环境。2018年2月6日,台湾花莲发生6.5级强震,社会各界力量都在支援花莲。网友积极响应,表达“为台湾祈祷”“危难面前手挽手,海峡两岸一家亲”,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更坚定了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的共识。

另一方面,媒介通过传播共同规范和价值,凝聚零散的个体,整合差异性的现代社会,强化向心趋势⑧。这一趋势是公众对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建构的感知和认可,也是正能量传播的最终目的。“若是针对具体的热门事件,受众的媒介使用会对这种显性表征的民族主义(社会凝聚力之一)产生直接的影响。” ⑨2017年十九大会议召开期间,各媒体积极响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推出“与党代表一起来点赞——融媒体平台主题照片接龙”活动,引发海内外网友热情参与,发来多幅“点赞”图片祝福祖国。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独创“中国很赞”手指舞挑战,众筹《中国很赞》MV,所有网民都可以参与其中。这样的活动和方式,增强了全体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凝聚力。

三、网络正能量传播的对策建议

(一)打造网络正能量传播的媒体品牌

网络正能量传播的媒体品牌打造,首先离不开传播渠道的拓展。在现有口碑和影响的基础上,人民日报客户端致力于打造“正能量”品牌,在网络正能量传播上已屡有所获。其中,各大政务报刊与阿里巴巴联动,拓展多元渠道,开设专门的“帮公益”板块,通过爱心集齐的方式让更多的网民参与进来,得到网友积极响应,可以进一步聚集和扩大正能量传播的影响力。

从传播形式看,媒体报道时,应不断创新正能量新闻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江西日报为十九大制作出了图文并茂的H5作品《十九大报告学习词典》,将其传播开去,让人们对未来的中国充满期待,仅21小时阅读数便超过230万。同时,应注重线上传播和线下保障的有效结合⑩。在线下,不少省市也响应“最美新闻人”话题开创了自己的特色评选活动。从2017年3月开始,晋中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在全市开展了“最美晋中人”系列活动,评选“最美老师”“最美警察”等,在民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从传播内容看,只有从民生视角出发,将生动鲜活的“接地气”案例与网民的情感需求相结合时,才有可能打造出好的媒体品牌??。两会期间,“中国青年网”微博发布话题“两会青年声:奋斗进行时”,人大代表中的一位普通人民教师就分享了她在日常教学中的体验式、浸润式教育新做法,提倡在潜移默化中传播正能量,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真善美”的含义。这既是发生在学校中的真实案例,也与教育话题密切相关。一天之内,该篇博文的阅读量就突破4万。

(二)推动民间舆论场的正能量传播

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勃兴为民间舆论场的构建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和传播空间。网民在网络空间和朋友圈的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构成了特殊形式的“舆论集散地”,民情和民声在其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民意的凝聚力不可小觑。推动民间舆论场的正能量传播,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乃至整个社会价值和信仰共同体的构建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在人人都拥有麦克风的时代,应鼓励网民发现身边的正能量并积极予以传播。发帖、跟帖、转发、点赞都是广大网民积极参与正能量传播的有效形式,是为民间舆论场正能量传播做好加法,并且可以形成长尾效应。2018年平昌冬奥会这一热点事件期间,武大靖夺冠之后,社会公众人物纷纷转发“骄傲!大靖是我们的人民英雄!”,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当晚的一篇《真提气!武大靖勇夺平昌冬奥会中国首金》得到超过10万阅读量和5万点赞量。武大靖夺得平昌冬奥会中国首金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人们纷纷转发庆贺,民间舆论场充满国家自豪感和对运动员的钦佩的正能量。

做好正能量传播的加法的同时,也应实施负能量传播的减法,提升民间舆论场的正能量。2018年初,相关监管部门对微博这一大型舆论场的众多板块进行为期一周的整改。新的热搜榜少了许多明星八卦、恶俗炒作,多了许多正能量的内容?,并且增加了一条置顶板块“新时代”,展现的都是一些近期发生的积极、阳光的内容,体现国家新面貌。这一举措得到了网友的支持与赞许,纷纷表示“这才是热搜真正该有的样子”。净化网络空间的传播环境,对负能量的传播说“不”,有利于网民获得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或多次传播。

注释:

①宋海芽.“正能量”一词的翻译和语义延伸的认知阐释[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②谷玉.新媒体时代我国网络新闻的正能量传播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6.

③Sheldon K M,Kin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3).

④肖盛兰.积极人格理论评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⑤⑥任俊,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⑦谢新洲,李冰.新媒体在凝聚共识中的主渠道作用与实现路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5).

⑧陆晔.媒介使用、社会凝聚力和国家认同——理论关系的经验检视[J].新闻大学,2010(2).

⑨金玉萍.媒介中的国家认同建构——以春节联欢晚会为例[J].理论界,2010(1).

⑩石岩.微媒体如何传播社会正能量[J].新闻战线,2017(2).

?李海宏.有关媒体正能量传播的思考——有感于演讲《国强则少年强》[J].新闻传播,2016(19).

?李明刚,李柯.做“正能量”传播的引导者——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推出“中国梦?老区行”大型主题报道[J].新闻研究导刊,2013(7).

?刷爆朋友圈的平昌冬奥——武大靖[EB/OL].http://www.sohu.com/a/223583817_99973866.

?红麦舆情.结束整改,微博热搜充满“正能量”[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1545793223681566&wfr=spider&for=pc.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公共情绪的识别、预警与疏导研究” (项目号14BXW025)和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网络正能量传播研究” (项目号XW17106)的成果。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