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8年第8期

新世纪以来国产谍战剧人物形象嬗变

杜玲玲
2018年08月06日13:48 | 来源:视听
小字号

摘要:谍战剧的产生可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系列反特故事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谍战剧已成为我国电视荧屏上较为成熟的一种电视剧类型。新世纪以来,在大众文化和娱乐观念盛行的文化语境中成长起来的谍战剧,政治话语削弱,逐步退却成为叙事背景,而在人物塑造方面也有了新的转变。本文将以新世纪以来的谍战剧为着落点,梳理其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嬗变,对国产谍战剧的发展做出一些展望。

关键词:谍战剧;人物形象;嬗变

一、政治与消费合谋下的“平民英雄”

魏南江在《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中,将谍战剧定义如下:“所谓谍战剧,指的是以特务或间谍活动为核心事件或主要情节,表现我党我军以及爱国群众为了建设和巩固国家政权,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和颠覆活动,并以敌我双方的斗争为中心展开叙事的电视剧。”①

早期的反特片中,主角无不是“高大全”的缩影,是典型的“卡里斯马”②形象,无所不能,在人格上也毫无瑕疵。这种人物形象的设定,归根结底来自于特定年代国人的“英雄崇拜”情结。时至今日,精英文化逐渐消解,大众文化占领主流,“娱乐”观念深入人心,文化语境较之于以往毕竟已经大大不同,这种变化反映到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就是从“扁”到“圆”。

2005年《暗算》第一篇章《听风》中,王宝强饰演的瞎子阿炳,因为有一双能听风辨音的耳朵,在701谍报人员安在天的安排下,从古镇来到上海,成为我党的无线电侦听员。阿炳离开故乡为我党工作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可以出去见见世面”,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崇高的想法。阿炳不仅眼不能视,而且智商也有问题,他焦虑、固执甚至有几分神经质,一旦别人否定他的答案,他就处于极端的狂躁中。听觉世界的极度强大和视觉世界的极度弱小,以及在现实世界中游走于极度自信和极度自卑之间的焦虑和纠结,造就了他复杂多变的性格。黑格尔认为“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这样在外貌及心智上都有残缺的“英雄”,不仅满足了观众对于奇观人物的猎奇心理,也完成了一次英雄平民化的内核移植。

2014年的抗日谍战剧《红色》中,主人公徐天有着专业的医学知识且智商极高,但他还是选择在国家危亡之际,做一个谨小慎微的菜市场会计。直到女主角田丹的出现,才改变了他乱世中苟活的状态。这个角色将上海小男人演绎得淋漓尽致,胆小、温吞,事无巨细。他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有谋略有能力,却一心扎在厨房不问世事,田丹的到来才让他有了抗击日军的念头。田丹是他在革命事业上的领航者,也是他在情感上的启蒙者。他对于党际之间的选择更像是时代动荡下的一次误打误撞。在这种“巧合”式的背景下书写的人物,不仅完全符合普通民众的心理轨迹,而且也更具有感染力。英国二十世纪小说大师爱?摩?福斯特在谈到小说人物描写时说:“一个圆形人物务必给人以新奇感,必须令人信服。如果没有新奇感,便是扁平人物;如果缺乏说服力,他只能算是伪装的圆形人物。”③

二、跨越二元对立的反派人物书写

二元对立,在主旋律题材中,几乎是塑造正反两派人物的铁律。早期谍战剧中,反面人物被放到一个与正面人物绝对的二元对立的立场上来进行塑造,是心狠手辣、毫无人性的代名词,完全标签化、脸谱化。在新世纪以后的谍战剧中,反面人物形象也开始得到改写。新世纪以来,谍战剧的人物塑造从强调人物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逐步转向凸显人性的对立。

在2010年的谍战剧《黎明之前》中,第一大反派谭忠恕的塑造可谓是精彩纷呈。他作为第七情报局局长,一方面对待我党心狠手辣,狡诈阴险;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妻儿、老母亲又照顾得无微不至,而对曾与自己一同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刘新杰,也是百般照顾。当他得知自己追查多年的卧底“水手”就是刘新杰时,其内心的纠结和复杂达到了顶点,以致流下了痛苦的眼泪。他与刘新杰之间并无个人恩怨,甚至还有着常人难以达到的深厚友谊。但政治立场的对立,让两人成为宿敌,而谭忠恕一方面拼命追杀“水手”,另一方面还对待刘新杰如亲兄弟。在全剧结尾,谭忠恕在水手墓碑前敬礼,人们看到的是历史潮流的不可逆转和共产党人的胜利,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更为高明,更能为观众所接受。

同样的,在2015年的谍战剧《伪装者》中,汪曼春也是这样一个圆形人物:她容貌美艳,心肠却毒如蛇蝎,身为汪伪特工总部76号军机处处长,是一个为日军卖命的刽子手,但她偏偏又还是个深陷感情泥沼无法自拔的痴情少女,为爱情牺牲,被爱人利用,深陷囵圄。在明楼面前,她永远是深情款款的小师妹,而离开了明楼,她又变回了那个心狠手辣的蛇蝎美人。《伪装者》中汪曼春的人物设定以及演员的表演都可以说极其出色,作为一个反派人物,她在剧中的结局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从观众如此热烈的反应看来,这个反派人物塑造得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跳脱了以往谍战剧中一味丑化女特务的方式,在人物的情感维度探索和深度挖掘,使角色富有“真实感”。

三、“浮出地表”的女性形象

谍战剧和大多数主旋律题材剧一样,基本属于“男人戏”,片中的第一主角几乎都是男性角色,对女性角色的性征是有意遮蔽的,女性特质往往成为在场的缺席者,通常被政治话语所遮蔽。尤其是在新世纪前的谍战剧中,片中正面的女性角色通常都不具备女性性征,要么是位居高职的老年女性,要么是提刀扛枪的女战士;唯一具有性征的女性角色,常常是一个极具外表魅力的军统女特务。例如1950年《钢铁战士》中的“妖艳女特务”形象就深入人心,此后的《冰山上的来客》等许多谍战片中都出现了这种形象。可见在早期谍战剧中女性的地位之低,要么是完全失去女性性征,要么就是卖弄女性的性征,成为屏幕里、现实中的男性的意淫对象。

进入新世纪以来,谍战剧的第一部标杆性作品即2002年的《誓言无声》,剧中唯一镜头较多的女性角色许婉云,以男主角许子风的女儿身份出现,因为父母毫无原因的分开让她始终无法释怀,性格单纯糊涂,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爱上了伪装成华侨的台湾间谍,乃至成为许子风的心头大患。可以说,这个角色是一个并不完整独立的女性形象,依附于男性角色而诞生,是剧中最核心的冲突矛盾的制造者,是一个功能性人物而非重要角色。

在2005的《暗算》中,出现了一个颇具意义的女性角色,即第二篇《看风》中的黄依依。黄依依是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天才,出于对安在天的爱慕,才追随其来到701为国效力。一方面,她对安在天爱而不得,在情感世界中是个失败者;另一方面她又自愿委身于品行卑劣的汪处长,试图用汪处长来刺激一直不为所动的安在天,结果自己却沉溺于鱼水之欢,成为情欲的奴隶。最后在得知安在天的心意之后,决然离开。这样一个在理智与情感中寻求出路的形象,不仅在谍战剧这种极具历史感的题材中极少见,在其他国产主旋律剧中也难觅影踪。黄依依这个角色是谍战剧中一个极具突破性质的女性角色。首先,她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是一个数学天才,具有惊人的智商,是被安在天找过来拯救整个701的带有“救世主”性质的角色。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个形象的设定就已经突破传统了,表现得更像是传统的男性角色;其次,她勇敢地释放了内心的情欲:如果在一开始委身汪处长是因为想以此来刺激安在天,那么在汪处长被关完全失势之后,她还是在夜晚去跟他成鱼水之欢,就完全可以解释为是情欲的作用。

情欲,几乎是谍战剧中的“不可说”,为了要塑造谍战英雄的清心寡欲,欲望几乎是不存在的,何况是情欲,尤其是女性的情欲,这就赋予了黄依依这个角色别样的气息;最后,她勇于追求自己的个人理想。这个角色由内到外都散发着一股新时代女性独立的气质,区别于以往谍战剧中的任何一位女性角色。但是这一角色所蕴含的女性独立的精神,并没有在以后的谍战剧中延续下来。

四、结语

总之,新世纪之后的谍战剧,在人物塑造上,更加注重将情感诉求置于角色刻画的突出位置,这不仅丰富了叙事视角,丰满了人物形象,也令受众与剧中角色产生情感共鸣。新世纪的谍战剧把冰冷、神秘、难以接近的间谍还原成有血有肉的人,让故事的发展脉络更加入情入理,使受众能够获取一种忘我的审美愉悦。在女性角色的塑造上,新世纪的谍战剧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女性依旧是男性角色的附属,而并非是完整独立的,这也是国产谍战剧在女性角色的塑造上值得思考的地方。

注释:

①魏南江.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②白小易.新语境中的中国电视剧创作[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③[英]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冯涛 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