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西部学刊》>>2018年5月

移动互联网时代记者的应变与坚守

张珂
2018年08月06日15:56 |
小字号

来源:《西部学刊》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同时开启了一个“人人拥有麦克风”的全民传播时代。记者是时代的产物,面对新技术对职业的冲击,记者要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底线,秉持正确的新闻理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通过理念革新和技能提升重新塑造自我价值,记者应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和“鉴别师”、议题的设置者。

关键词:互联网;记者;传播;职业重塑

记者作为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新闻传播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浪潮,正深刻改变着记者这一职业的生态。如何做到“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是每一位记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媒体因变而生,在变化中发展

如果放在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大背景下,记者这一职业乃至现代意义上的媒体具有突出的两大特点:一是年轻,二是变化快。

人类传播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并且相伴相生、同步发展。早在几十万年前,随着音节语言的产生,原始人已经开始口头传播。随后,人类又进行了实物传播、声光传播、图式传播等方式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直到十六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以后,才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媒体和记者。

1566年《威尼斯新闻》的诞生,被认为是现代媒体的滥觞和现代记者的雏形。此后,媒体传播的形式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发展和变化。从手抄新闻、新闻书、周报、日报,到广播、电视;从网站到客户端、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科技进步一日千里,媒体传播的形式也呈加速度发展态势。

媒体作为大众传播的媒介,从无到有,因时而变,业态从来就没有停止发展变化。只要人类对信息传播的需求没有停滞,只要人类生产力的提高不曾止步,媒体传播方式的发展变化就是一个常态、一个永远要面对的课题,作为媒体人的记者对此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和心理准备。

二、记者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1872年,《申报》创刊后开始设立访员,中国早期职业记者由此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闻事业渐趋繁荣和成熟。《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6年)》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持有效新闻记者证的记者共有223925名,这个数字包括了报纸、期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新闻电影制片厂和新闻网站的记者。

社会发展使中国记者的职业内涵更加丰富,除传统的宣传员角色外,记录者、参与者、解释者、把关者等不同角色开始体现在记者身上。

第一是作为社会发展记录者的角色。记者的社会角色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随着民众越来越成熟,对待记者的报道也越来越理性,需要更加深刻、全面的报道,而非观点的简单灌输,需要了解事件的全过程,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要求报道更重视时效性,并将事实与个人观点严格分离,要求对稿件所涉及的每个事实细节都能够经得起核查,着力呈现新闻事件的全貌。

第二是作为参与者的角色。在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每一次大的社会变动和社会事件都可以看到记者的身影,身为参与者的记者对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命运表现出了深切关注,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参与者的角色强调记者有责任参与社会事件,并引导民众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事件。

第三是作为解释者的角色。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解释性报道,用最简单的方式阐释就是“新闻背后的新闻”。从“记录时代”进入到“分析时代”,民众不再停留于知道“是什么”,还希望记者通过新闻报道告诉他们“为什么”。

第四是作为把关者的角色。记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新闻信息进行层层把关和筛选,从而决定最终面向受众的新闻信息内容,并通过发出的新闻信息影响受众。

记者丰富的社会角色,是人类社会对记者的行为期待,也是这一职业的社会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某种角色的功能可能会被削弱,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段内,这些角色仍是记者的“基本职业底色”,不会在短期消失。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这样定义了记者的社会形象,也决定了记者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进行自我塑造与完善,以便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承担自己的角色使命。

三、新技术浪潮对记者的职业冲击

互联网的出现推动了新闻业又一次革命性变革。互联网技术不但改变了信息交流的结构和模式,也使信息的提供、传受关系的经营、传播结构的演进都发生重大变化。同时,互联网的互动性特征,为用户参与传播活动开辟了广阔空间。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勃兴,使越来越多的人群成为自媒体人,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头进行传播。

科技进步不仅颠覆了媒体的传播方式,还使记者的工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常年担任驻外记者,当时往北京总部发稿一般用航空快寄,时效性强的稿件需要到邮局发电报。没过几年开始用传真,当时传真机属于高端奢侈品,如果遇到线路不好或双方传真机任何一方“不给力”,常常会出现收发不到稿件的情况,有时候五六页的稿子需要折腾一个多小时,费用高达七八十块钱。90年代后期才有了电脑和单位内部发稿系统,虽然需要拨号上网,但已经觉得非常便捷了。图片发稿最初是靠邮寄,后来有了图传机,但需要洗出照片传真;再后来发展成冲印胶卷底片就可以直接传真,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使时间、财力和人力成本不断缩减,这些都是今天点几下手机屏幕就能完成稿件传输的年轻记者无法想象的。还有摄像记者,他们最初异地发稿,也就是乘坐交通工具把带子送过去。还有影视直播问题,过去一台大型直播车是最起码的标配,但现在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轻松搞定新闻现场的直播。

在享受科技发展便利的同时,记者最基本的写稿功能也受到技术发展的冲击。2015年9月10日,国内首次出现由机器人撰写的腾讯新闻稿件《8月CPI同比上涨2% 创12个月新高》。如今,腾讯的“Dream Writer”、新华社“快笔小新”等写稿机器人遍地开花,某种程度上胜任了记者的工作。虽然目前机器写稿局限性很大,无法与人类抗衡,但未来的发展不可小觑。

享受现代化高效便捷的同时,记者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加大。在当今时代,一个合格的记者至少要具备文字、摄影、摄像三项技能。文字记者与摄影记者、摄像记者的分工越来越模糊,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一线记者在采访时还需要做直播,在文字能力之外对口才也提出了较高要求。记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挑战也越来越多。

四、互联网时代记者职业的坚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是记者要坚守的道德底线。要“讲真话,报实情”,实事求是,根据事实描述事实;要遵循新闻规律,只有忠于事实、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真实反映社会,把握主流,才能树立起自身的信誉、权威。新闻报道的全部内容特别是新闻要素都必须真实准确。确保真实性就是要以事实为基础和根据进行报道,做到具体事实准确,概括事实真实客观,在具体事实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整体真实。

此外,要秉承正确的新闻理念。这个理念深深植根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社会观,立足于人的本质、新闻的本质、社会的本质、历史的本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正确的理念能够产生坚定的信念,不仅使记者的知识、意识、能力、技术、水平等发挥作用,而且使新闻工作有了灵魂,从而更好地担负起社会职责;能够不懈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和及时性,高扬尊重事实的求实精神、客观公正的理性精神、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永不懈怠的专业精神;追求光明,热爱真理,忠于人民,挚爱新闻事业,坚守新闻理想,服务社会大众,维护新闻荣誉。

在互联网时代,记者还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传递正确的立场、态度、观点为己任。要以人为本,既要关注新闻事件,同时更多地要关注新闻事件中当事人的安危和命运;要秉持公平正义,关注弱势群体,尊重生命敬畏尊严,维护公众利益;要独立思考,努力确保客观公正;要保持全天候的工作状态,努力深入新闻现场调查新闻事实,不仅要带着耳朵听(被动),还要带着眼睛看(主动),甚至通过体验深入了解民情民意;要保持新闻工作的激情与活力,对日复一日、平淡无奇的世事保持永不衰减的好奇心;要对历史负责,接受历史检验;要不断学习知识,不断提高文化素养,用人类文明滋养心灵,做中华文明的优秀传承者。

五、互联网时代记者的职业重塑

新媒体带来“公民记者”的涌现,以及人工智能发展带动“写稿机器人”的崛起,传统媒体占据传播话语权主导地位的局面被打破,主动权不再一边倒地掌握在记者的手中。面对新的传播环境,记者必须从职业技能、思维方式、角色定位等方面予以适应和改变,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专业化仍是记者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同时以下几个方面强化自己的职业身份。

(一)信息的“提供者”

在互联网媒体生态下,信息接受者变身为集传播者与受众为一体的“公民记者”,传统媒体期望像过去那样给受众抛个媚眼就会引来注意力已不再现实。这就需要媒体利用大数据挖掘、可视化新闻等新传播手段,对新闻产品生产采取“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贴心的产品服务和体验。

全媒体时代新闻竞争的客观要求和制胜法宝就是快、准,即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比拼。不少新闻单位都建立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记者同时要进行归纳和分析,并予以调查核实,做新闻的参与者、核对者和权威发布人。不管环境怎样发展,传统的新闻采访原理和方法并没有过时,记者不能轻信未经核实、求证的信息,而要深入现场、深入采访一线抓“活鱼”。记者要用事实说话,要形成快速反应的习惯,综合利用多种传播方式,完成报道任务。

(二)信息的“鉴别师”

在新媒体时代,各类信息大量充斥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在众声喧哗、声音多元、舆情复杂的今天,记者开展新闻工作需要具有高度的职业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记者要捍卫职业操守,以报道事实真相、反映社会民生的发展进步为己任,一切从事实出发,放下架子、扑下身子采访,要通过专业的眼光和思考对其新闻价值进行筛选,找到时下民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对扑朔迷离的各类信息分辨真伪。要从“是什么”到“为什么”进行系统报道和专业分析,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有价值新闻的需求,减少受众在面对信息泛滥时的无力感。

(三)议题的“设置者”

关注社会捕捉新鲜话题,进行议题设置引导舆论关注,从而形成同频共振的舆论场,是记者的一项重要使命。如每年全国“两会”期间,新闻媒体都会通过互联网平台倾听民声民意,通过与民众的互动沟通选取大家关注的社会热点,并依靠新闻敏感和记者的采访调查确定热点话题,然后通过多种传播手段与平台,有重点、有次序地精心组织报道,对热点问题加以分析和引导。在互联网时代,媒体和记者的议题设置呈现出互动性、多元化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受众与记者成为议题设置的共同主体。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开启了记者职业的新时代。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新媒体技术如何发展,数字化浪潮如何汹涌,传播环境如何变化,追求真相客观报道、传播美好揭露丑恶永远是记者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守其初心,随需应变,是新时代对所有新闻记者的使命召唤。

参考文献:

[1]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6年)[DB/OL].(2017-5-31).

http://www.xinhuanet.com/zgjx/2017-05/31/c_136314150_2.htm.

[2]刘育英.腾讯发布首篇机器人撰写的新闻 称不会抢记者饭碗[DB/OL].(2015-9-10).

http://www.chinanews.com/cj/2015/09-10/7517183.shtml.

[3]李斌,霍小光.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DB/OL].(2016-2-19).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9/c_1118102868.htm.

作者简介:张珂,单位为中国新闻社陕西分社。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