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融合”拓境界 以“培养”促成长——
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主持人素质提升浅议
来源:《新闻爱好者》
【摘要】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融合正持续走向深入,在深刻改变着广播电视运作理念和节目形态的同时,对广播电视主持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应当自觉顺应媒体融合的趋势,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广播电视机构也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为主持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培训和工作空间,使主持人紧跟时代潮流,顺应社会发展。
【关键词】媒体融合;主持人;综合素质
在媒体融合深入发展的当下,以智能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层出不穷,新兴媒体以其即时性、互动性、开放性等特点受到受众的普遍欢迎。近年来,以蜻蜓FM、荔枝FM、喜马拉雅FM等为代表的音频APP,以爱奇艺、优酷土豆等为代表的视频网站迅速成长。它们以鲜明的移动化、个性化、社交化、云端化吸引了大量的受众群体。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普遍运用,传统广播电视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迎来了跨界融合发展的新机遇。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主持人也受到极大的冲击,以往那种单一化的主持方式已经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需要在节目理念、运作方式、知识结构、全媒体技能等综合素质方面进行全面的升级和提高。
一、音视频融合,做好广播电视跨界主持人
虽然广播、电视都属于电子媒体,从历史渊源上讲也属于一家,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都是独立运作的主体,广播固守音频,电视立足视频,这种业务上的细分造成了广播电视主持人业务领域上的单一化。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广播、电视在业务方面相互渗透,广播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实现视频化直播,不仅闻其声还可见其人,电视也可以做成广播版进行再传播。
2018年4月19日,中央三台合并,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当晚,央视网、央广网和国际在线,在网站及移动端显著位置推出联合制作的微视频《新时代:中国之声》以及《用心耕耘〓梦想花开》。两个产品以各具特色的表达方式回首历史时刻,定格经典声音,共同展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以来的融合成果,三台的主持人集体亮相,成为视频作品最大的亮点。随后几天,观众惊喜地发现,央视新闻联播频繁出现了中国之声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而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随后也频频做客中国之声节目,展现自己声音的魅力。
资源整合、共同策划、联合采访、统一发布……实际上,早在十几年前,国内广播电视台就已经开始推进内部跨界融合的尝试。以北京广播电台《人生热线》节目主持人苏京平为例,2004年,他便兼职主持北京电视台《夫妻剧场》节目。在这两个节目里,苏京平通过制定统一的话题,引导受众参与谈论,有效地黏合了受众的关注点,“听《人生热线》、看《夫妻剧场》”成为一种相互促进的收听收视体验,在北京受众市场具有相当的知名度,苏京平本人也获得了中国广播电视“金话筒奖”金奖称号。
近年来,国内广播电台纷纷对直播间进行视频化升级,配置摄像机、摄像头,将主持人直播的过程以及主持人和嘉宾的互动过程通过视频在网站和广播APP上进行推送,这是广播和电视两种传统媒体进行融合的有效尝试。
二、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做“全媒体”主持人
在新媒体里,微博、微信以其便捷性和交互性,成为人们广泛接触的媒介平台,甚至成为很多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目前,全国各级广播电视台,都已经广泛设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以笔者所在的河南广播电视台为例,10套广播频率都开设了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一些重点节目如《名医在线》《周迪有戏》《文聪时间》等也开设了节目的微信平台。
不同于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生产模式,微博、微信平台有着其独特的媒介属性和运作规律,客观上要求主持人在利用微博、微信促进线上节目形态多元化中,提升自身素质。以微信为例,其强大的语音对讲功能,可以使用户迅速地整理好语言,发送给电台后台。这就克服了以前热线电话接听数量有限的弊病,极大增强了节目的及时互动性和趣味性,更是维系听众的有效手段。这就要求主持人对微信平台能够熟练掌握。而对于微信语音功能之外的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主持人更是需要综合运用,以弥补广播信息传播形式单一的缺陷。[1]
另外,微信公众平台还具备各项社交功能,广播电视主持人在线上直播中,还可以与受众随时互动,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比如有奖竞猜、红包发放、摇一摇等。还可以通过一些主题策划,把节目分享、转发给更多的非在线受众,以此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影响力。2018年春节期间,淘宝与央视达成独家互动合作,发放总额超过10亿元的现金红包,让消费者可以边看节目边抢红包。其中,除夕夜当天,更是推出6亿元春晚红包及奖品在央视春晚播放期间回馈收视观众。主持人一边串联节目,一边发布抢红包的口令,抢红包已成为春晚新时尚。
三、线上线下一体化,做全能型主持人
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来自市场的激烈竞争,走向市场、拥抱市场、服务市场,成为频率频道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频率频道重要形象代言人的主持人,担负着频率频道活动营销、品牌推广的重任,因此主持人一定要树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意识,勇于走出直播间和办公室,到社会上展示自己的形象和才华。
近年来,围绕明星主持人打造品牌栏目,进而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营销,在国内广播电视媒体中已经蔚然成风。营销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成立以主持人命名的工作室。如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以知名主持人叶文为核心,成立叶文工作室,将品牌节目《叶文有话说》推向全国近20家广播频道播出,叶文本人也前往全国各地进行节目交流与推介。二是举行大型公益活动。如为山区儿童送营养午餐,为养老院老人送健康等。三是为客户定制一些主题性活动,如企业开工庆典、年终颁奖等。
多年来,郑州电台在围绕明星主持人开展活动营销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培养、锻炼了主持人多方面的能力,提升了郑州广播的知名度、影响力。以其品牌节目《今夜不寂寞》的主持人张明为例,作为郑州广播圈知名的情感主持人,张明曾经因深夜救人、公益助人而多次被中央级媒体报道,已经成为郑州广播的大IP。作为郑州电台连续三届的首席主持人,以《今夜不寂寞》为阵地,以张明为号召,郑州电台陆续开展了“西瓜哥卖瓜救妻”“一碗面温暖一座城”“车载垃圾桶全城派发”等系列公益活动,并为杉杉奥特莱斯、郑州新华书店等企业定制了多项营销活动,极大地提升了主持人和电台的影响力及美誉度。
四、彰显用户思维,成为受众的良师益友
在媒体融合时代,人人皆为传者,人人皆为受众,受众与媒体的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泾渭分明。广播电视主持人应当顺应潮流,放低身段,主动去贴近受众,提高自己的用户思维,以平视的角度与受众密切联系,成为受众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首先要了解受众生活需求,在节目内容上贴近受众。不同的广播电视节目有着不同的目标受众群体,这就决定了主持人想要做受众喜欢的节目,就必须紧紧抓住“目标受众”这个核心,在选择节目内容时以受众熟悉、关心的事物为主。比如中央电视台原著名主持人沈力主持的《夕阳红》节目,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树立起受众为上的理念,从老年观众的切身需要进行选题。无论是生活小窍门、经验分享,还是国家政策解读,实用信息汇编,在节目中都有体现。此外,为有效黏合受众,节目组还积极谋划,为老年观众开展切实的年度服务,举办金秋游园会、全国中老年人服装大赛、重阳节向老年人送温暖等一系列活动,使老年观众深切体会到栏目组对他们的赤诚之心。[2]
再比如河南教育广播的少儿广播栏目《快乐卷卷猫》。节目每周都有大主题,每天都有小主题,都是针对儿童成长特点进行设置的。春天流感高发,节目就以拟人的方式,让卷卷猫告诉小朋友如何科学洗手、讲卫生,防治流感;暑期儿童放假在家,节目会播出系列防溺水、防火等内容。每期节目还设置有三到四个游戏,如“你来表达我来猜”“成语接龙”等,通过互动性的参与,吸引儿童收听,取得良好效果。
其次要尊重受众收听收看习惯,在节目形态上贴近受众。著名学者吴郁认为,对于传播者来说,要善于构建起既符合自己风格特点,又被受众认可的话语体系。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传播者,其语言为了贴近受众的接受习惯,应该是“生动而富有故事性的”。“从传播者角度来说,为了给大众提供不同内容的服务,为了满足特定受众某些专门的需求,媒体设定了多种多样不同的主持人节目,这些节目都有自己的节目宗旨……同时有确定的传播对象,于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节目语体。”[3]
以河南信息广播的《百岁帮帮帮》栏目为例,作为一档公益性帮忙类节目,在创立伊始,便树立了“说百姓话、让百姓说话”的宗旨,力求做到情感和语言上的贴近。在节目中,主持人总是亲切地把老年听众叫做“阿姨”“伯伯”,往往几句贴心的话下来,听众就对主持人打开了心扉。河南信息广播的另外一档读书类节目《宋读》,则针对文艺爱好者这一目标受众,通过音乐、音响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唯美的收听空间,让听众如临其境、无限想象。由于节目在河南广播网上开辟了在线点播服务,广大听众可以反复收听、下载收听,这就克服了以往节目转瞬即逝的缺点。
五、拓展知识储备,做专家型主持人
面对当前媒体深度融合带来的压力,广播电视主持人应全方位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在全媒体时代下,虽然一些新兴的媒体技术占据了人们生活中的大部分,但是这些媒体传播仍然离不开对主持人的需求。[4]
近年来,文化益智类节目成为荧屏上的热点。2017年年初,《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成为过年期间最受关注和热议的节目。这一季的《中国诗词大会》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升级,除经典的诗词展现、选手竞技、现场互动、场外参与之外,主持人董卿的现场表现堪称节目的一大亮点。在节目中,董卿适时串接的诗词歌赋、名人名言、外文经典,精彩到位的点评和恰到好处的情感表达,在为节目增色添彩的同时,也显示出其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人生阅历。[5]
六、实施人才培养战略,促进广播电视主持人成长
在媒体融合时代,主持人是提升广播电视社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除提高主持人自身素质以外,打造品牌主持人,各级广播电视台还应当完善内部管理,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建立起一套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体制。
一是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栏目。主持人作为栏目的灵魂,对受众有着无可取代的号召力,那么在设置栏目时,不妨用主持人的名字进行冠名。以河南信息广播品牌节目《周迪有戏》为例,该栏目在1994年即已开播,原名《戏曲广场》,是一档面向全省戏迷的戏曲节目。随着节目的发展,听众群体不断扩大,周迪在戏迷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节目就顺势改名为《周迪有戏》。主持人周迪作为专家型主持人,利用自己在戏曲知识上的优势,对每一个参与节目的戏迷所提到的专业问题,都进行耐心回答和悉心指导,受到听众的普遍欢迎。以《周迪有戏》为载体推出的“中原戏迷擂台赛”活动,目前已经举办六届,发掘、培养了一大批群众中的戏曲明星,他们中有很多人已经走上了河南电视台乃至中央电视台的大舞台,艺术之路愈走愈宽。因此,“中原戏迷擂台赛”也被广大戏迷亲切地称为“平民戏曲明星摇篮”。
二是设立首席主持人。早在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影视人才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推行“首席”制度,并对有关人才进行奖励。设立首席主持人,按岗定酬,建立不与职称挂钩的岗位薪酬体系,是对主持人队伍极大的激励。目前,中央广播电视台已经建立了首席播音员、首席主持人制度,各地方广播电视台相应的工作也正在推进中。
三是评选推介优秀主持人。酒香也怕巷子深,优秀主持人也需要包装推介。提升主持人的品牌价值,必须有外因的推动,各级广播电视台需要在观念、体制、机制上狠下功夫,把评选推介优秀主持人作为企业外树形象的重要工作来抓。可以通过举办听友见面会、节目研讨会、广告招商等活动推介主持人,还可以通过发动听众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优秀主持人,并给予奖励。
总之,在当今媒体融合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广播电视主持人必须了解时代的变和不变,自觉进行跨界融合,掌握新知识、学好新本领,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节目创新中,实现自我迭代、价值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道生.借力微信公众平台,传统广播开启互动新方式[J].声屏世界,2016(10).
[2]余玉.目中有人心中有情:沈力播音主持理念的实践与启示[J].新闻爱好者,2015(5).
[3]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4]阮凌虹.试论全媒体下播音主持的发展现状及策略[J].视听,2016(12).
[5]王欢.互联网时代播音主持教育的创新[J].新闻爱好者,2017(10).
(作者单位:河南人民广播电视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