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小说月报》微信公众号:“新枝”为传统刊社增添活力

韩萌萌
2018年08月21日13:48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新枝”为传统刊社增添活力

  《小说月报》在每一期的显著位置印有公众号的二维码,轻轻扫码之后,主题鲜明、栏目丰富的公众号内容立刻跃然于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上,不仅在排版呈现上,与《小说月报》清新、典雅的风格保持一致;在内容的体现上,二者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从2013年5月在全国文学期刊中首家开通微信公众号,到2018年7月入选第三届“大众喜欢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5年的时间,《小说月报》的微信公众号与《小说月报》一起成长,逐步得到普遍认可,在纯文学期刊的公众号中占有重要位置。

  说到《小说月报》和《小说月报》公众号之间的关系,《小说月报》主编汪惠仁将它比喻成挺拔繁茂的大树上新生的一枝条,依托主干的养料茁壮成长。凭借入选2017年全国百强报刊,发行量始终保持同行业前列的《小说月报》,以及“百花文学奖”在业内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小说月报》微信公众号入选了“中国杂志移动传播百强榜”。2018年以来,平均两天一次的推送,其关注量始终保持在近9万的规模。

  延伸杂志内容 架设桥梁纽带

  “我们就是要让读者看着公众号便能想到《小说月报》。”汪惠仁阐释的思路简单明了。可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小说月报》公众号的特色之一,作家的《创作谈》是其公众号运营团队的重点项目。“一本新刊上市后,我们总会收到很多读者的反馈,其中不少就是读了某位作家的作品后,非常想了解这位作家的相关信息,包括如何创作、如何思考等。”有着多年办刊经验的汪惠仁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微信公众号中,设立《创作谈》栏目就是架起读者和作者之间一座沟通的桥梁。“作者,把自己没有在作品中说出来的话,通过这个栏目写出来,丰富写作内容;读者,尤其是很多文学爱好者,从作者的‘创作谈’中汲取到写作的经验与灵感,对作品本身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很多时候在《小说月报》中,迫于版面或者篇幅所限,无法呈现的内容,微信公众号上却可以提供这样的机会,何乐而不为。”汪惠仁说。

  突出原创内容 强调受众到达率

  当前的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已是共识。《小说月报》公众号始终坚持鲜明的期刊特色,注重在内容中贯穿《小说月报》和“百花文学奖”这两个品牌。一方面,不做简单的内容转化输出,从一开始就避免了单一内容的数字化可能导致的品牌和读者的流失;另一方面,《小说月报》瞄准微信推送针对性强、到达率高的特点,发挥作家群体的原创优势,在巩固读者群的同时,更在新媒体中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我们强调微信内容的‘精耕细作’,很多原创文字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汪惠仁说道。在每期新刊面世前,《小说月报》公众号的编辑均会选取作品的精彩片段,邀请作者撰写创作谈或者专家学者的点评等内容组成当期的专题,并配以精致的图片发布,很多原创内容通过用户个人的转发和推介,得以继续传播。

  截至目前,《小说月报》公众号共推送近百篇原创作品。比如,8月8日这期推送的微信专稿《我们为何需要写作》就是分享作家李清源关于中篇小说《无缘无故在世上走》的创作谈,篇幅短小精悍,符合手机阅读的习惯,内容有感而发,流露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记者看到有读者留言表示深有同感。

  可以看到,《小说月报》公众号的原创内容不仅容易引起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共鸣,也引起了很多其他纯文学类的微信公众号的关注。比如,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马金莲关于其中篇小说《底色》的文章《当底色开始泛白》发布于《小说月报》公众号,“中国作家网”以及众多公众号都在第一时间予以关注并转发,在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多栏目结合 引发持续性关注

  《小说月报》公众号运营团队根据微信的传播特点和刊物特色,设计不同的栏目,辅以一整套内容发布方案,多角度、全方位呈现优质作品。除《创作谈》之外,《特别推荐》《书单》等栏目关注文坛潮流脉动;《作家现在时》忠实还原作家的心路历程;结合《新刊速览》展开的一系列线上线下联动的营销活动,既方便了读者又提高了发行量,可谓一箭双雕;在媒体融合方面,不仅有《作家献声》让读者亲耳聆听作家的感悟,更与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官微互为联通,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阅读需求。在2017年“百花文学奖”颁奖季期间,该公众号推出的一系列获奖作家的采访实录和创作心声,引发了持续性的关注,从新媒体角度助力了“百花文学奖”的宣传。

  2018年,创刊于1980年的《小说月报》也临近走入“不惑”,而《小说月报》公众号独树一帜,亭亭玉立,给枝繁叶茂的百花丛中增添了新鲜的活力。

(责编:赵光霞、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