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掌门"齐聚重庆智博会 为人工智能未来把脉
“21世纪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当数无人驾驶!”在8月23日开幕的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对“未来汽车”做了鼓舞人心的描述。
在他心目中,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是自动的,更应该是自主的,像驾驶员一样具有学习能力,会开车、会学习、会交互、有个性、有悟性。由此,就需要“驾驶脑”,把驾驶的知识放在一个物理的盒子里。“它能够学习并替代驾驶员的驾驶认知能力,能够积累他的驾驶技巧。”
李德毅描述的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改变令人振奋。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改变?首批4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掌门人”悉数出席大数据智能化高峰会,发表自己的最新见解。
腾讯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马化腾提到3个方面:学会打逆风球、做好跑马拉松的准备、永不放弃踢“世界波”(指足球赛中出现的精彩的、让任何门将都没办法的轨迹怪异的进球,一般指远射——记者注)的梦想。
“我们在很多领域与欧美同行相比,仍然有不少的差距。中美贸易摩擦,不但让人们更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而且还对全球科技行业的协同创新带来影响,甚至开始动摇过去20年全球科技行业繁荣发展的基础。”他说,如今需要沉下心来,学会打“逆风球”,通过创新打破零和博弈的僵局,实现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他表示,数字创新正在与各个垂直领域深度融合,开始下沉到各行各业。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数字化进程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它需要我们发扬“数字工匠精神”,从外到内打磨每一个细节的改进,而不是热衷概念炒作;它也需要我们帮助更多的人跨过数字鸿沟,“向下兼容”,带动弱势群体、老少边穷地区分享数字红利。对于互联网与科技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每个人都要做好跑“马拉松”的准备。
“从产业角度来说,过去我们往往看到做基础研究投入很大,遥遥无期,更多选择做应用。长期下来,我们的基础研究仍然薄弱,独到的创新不多。”他说,现在是政企学研一起努力来改变现状的时候了。“我们不应该放弃,在科技赛场上踢出‘世界波’的梦想。”
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则认为,发展人工智能,有3个误区。
“今天当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人工智能时,很多人可能会想到一个长得像人的机器,我觉得这就是一个误区。”他说,人工智能长得不应该像人,要解决的是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
“第二个误解就是机器怎么像人一样思考,现在有很多的研究是研究人脑怎么工作,我认为这条路也走不通。”他说,人工智能不是仿生学,人工智能不是模仿人脑的工作原理,而是要用机器的方式实现人脑能够实现的价值或者作用。
“第三个误解,就是人工智能威胁论。”他表示,很多人担心有一天人类会被机器所控制,有一天我们自己造出来的技术会毁灭掉我们,“我觉得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担心,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就是所谓的AGI实现,其实还离我们非常远。”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人工智能可以有无穷的想象力,科大讯飞的翻译机很快就可以达到专业8级水平。
“我们经过对35万名学生的统计,用人工智能进行精准的因材施教,已经可以使作业时间节约32%。所以,人工智能+才是今天改变世界的方式,是赋能的方式。人工智能不仅有技术的合作,更要有伦理、法律、社会相关技术的引导,因此更需要全球合作。”
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看来,“站在未来的角度,用未来的方法去解决今天和明天的问题,我觉得极具战略意义。”
他认为,这次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变化远远超过想象,未来30年人工智能技术将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传统制造业、服务业,改变教育、医疗,所有的生活都离不开智能制造。“未来不是我们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天下,而是用好互联网公司、用好智能技术公司的天下。”
“新制造必须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完美结合,必须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完美结合。”他表示,今天的外部环境下,传统的靠资源、消耗型的企业必定会越来越艰难,挑战也越来越大。“今天活得不错的传统制造业,其实都是把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营销做了很好的结合。”
他建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去实现按需定制。把制造跟互联网结合,跟市场结合,跟智能制造结合,围绕消费走,这是中国制造业改变的关键一步。
他认为,新制造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完美结合,未来的制造业不是标准化和规模化,而是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实体经济和互联网以后谁也离不开谁,未来90%的零售额将在互联网上,90%的制造业会在互联网上。”
他认为,未来有三项核心技术:智能制造、IT、区块链。数据是新制造的关键要素,而用好数据是智能技术的能力,是走向智能化不可逾越的关口。智能技术会在新制造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机器可以更聪明,可以快速、可以更精准,但机器不可能有价值观、不可能有梦想、不可能有爱,因为机器只有机心、芯片,而人类有爱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