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论传播的路径选择
——以湖北日报全媒体“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报道为例
“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报道注意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以新闻化方式操作理论传播;注重紧跟新闻事件,紧跟重大热点和节点,抓住人们最关心的话题组织报道,让理论传播接地气;报、端、网、微等平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形成理论传播多声部“大合唱”,放大了传播效果。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宣传是党报的传统优势,是“政治家办报”的重要体现。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新时代的新思想,是党报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使命,也是充分彰显党报权威性,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大机遇。
按照湖北省委决策部署,湖北日报从2017年11月开始,推出全媒体“新时代湖北讲习所”专题、专版、专栏报道,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干部、教育群众的重要阵地和理论传播平台。截至2018年5月14日,累计刊发多种形式的“讲习所”报道100期178篇,并同步在端、网、微推出全媒体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湖北日报“讲习所”报道追求“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在传播方式和路径选择上为创新新时代理论传播作出了有益探索。
在聚焦新思想中深化议程设置,在“讲什么”上抢占制高点,提高党报理论传播引导力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以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性的重大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系统完备、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逻辑严密,为新时代的理论传播提供了丰厚滋养、打开了巨大空间。如何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让广大干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是理论传播必须深入思考、创新作答的重大课题。
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议程设置,可以引导人们去想什么。尽管议程设置理论有其具体语境,但是它给予我们重要启示,那就是理论传播要让党的声音成为时代最强音,首先就要在“讲什么”上抢占制高点、把握主动权。
围绕“讲什么”设置议题,始终把握新时代大主题。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办好“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是湖北省委贯彻落实中央“全党来一个大学习”要求、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湖北落地生根的重要决策部署和创新举措,当然也是十分重大的议程设置。
湖北日报落实省委的重要决策部署和议程设置,推出全媒体“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报道,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展开。通过聚焦其中所蕴含的一系列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全面深入阐释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精髓、核心要义、逻辑体系、精神实质、理论来源、时代基础、实践要求、重大意义、历史地位等,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荆楚大地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从去年11月17日起,《湖北日报》在一版连续推出3篇评论员文章,分别以《在新思想指引下坚定远行》《讲好新时代的新理论》《学到真本领投身新实践》为题,阐释了全媒体“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开宗明义,举旗引路。接着推出14位省领导的署名文章,激励全省干部群众在新时代学习新理论、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系列评论和省领导署名讲习文章,强势开启了全媒体“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的重大议程设置。
围绕“讲什么”细分专题,以讲深讲透为目标设置讲习单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这样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选题设置如果大而化之,必然难以深入、也难以讲透。湖北日报全媒体“新时代湖北讲习所”不同于传统理论专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细分专题、以细见深。
目前已推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从严治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生态文明”等多个报道单元。每一个“讲习”单元,又都细化为若干个子选题,层层展开、不断深入。比如在“全面从严治党”单元中,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出了《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六个相统一:新时代管党治党的经验总结和规律揭示》《以“五个过硬”锤炼“关键少数”》等13篇“专家讲习”报道,既抓取“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样的重要论断,又拎出了“调查研究为啥今天仍是‘传家宝’”“为什么首提把好选人用人‘形象关’”这样的新提法,在选题设置上既体现了政治性,也体现了丰富性。
运用“接受美学”思维,推出分众化“讲习”报道,增强理论传播针对性
毛泽东同志曾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有关政策的问题,一般地都应当在党的报纸上或者刊物上进行宣传”。作为理论工作“四大平台”之一,党报理论宣传阵地是思想理论宣传的主渠道,是离社会大众最“近”的阵地。
文学理论中“接受美学”对新闻传播的启示在于,必须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把受众放在主体位置上,强化新闻传播的效果意识。面对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没有对受众需求的精准把握,就无法实现对舆论的精确引导。这提醒我们,党报理论传播的权威性,不等于“高冷”“可望不可即”;党报理论传播,不能停留在“小众化”“圈内化”。相反,越是“高大上”的选题、越是“厚重”的理论,越要“轻巧”“接地气”地传播,要在满足受众需求中增强理论传播的吸引力、说服力、感召力。
“讲习”报道分众化,在“要讲”和“想听”中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湖北日报全媒体“新时代讲习所”报道面向广大干部群众,实行分层分类传播,针对不同的对象全面拓展传播路径。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一线工作者互动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传播矩阵。持续推出的“专家讲习”,深入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瞄准人民群众的理论需求,着重从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和思想疑惑去展开报道。在全国两会期间推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讲习报道单元中,针对“人民民主就应该是个人自己做主”“强调党的领导就不是依法治国”等错误认识,推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统一”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经验》的专家讲习报道,生动阐释了正确理解三者“有机统一”,而不能把三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原因。针对“西方也有协商民主”的观点,推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的专家讲习报道,就中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较于西方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二者之间在来源、发展历程、内涵、形式、效能上的不同,作出了生动而深刻回答。在“坚定文化自信”单元中,针对网络上出现的歪曲历史、抹黑英雄人物的现象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安全问题,推出《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的专家讲习报道,就如何认识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如何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推动“百姓讲习”,变理论传播的接受者为参与生产者。与“专家讲习”报道相呼应,《学思践悟》是一个富有实践特色的栏目。这一栏目的报道,由各领域、各战线的基层一线工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结合实践讲所思所悟。以往理论传播的受众,成为“讲习”报道的主体,是互联网传播时代的“众筹”稿件、UGC(用户生产内容)产品。他们中间,既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企业管理者,也有深度拥抱互联网的青年创业者;既有从事社区综合治理的社区干部,也有脱贫攻坚一线的乡村干部;既有践行“最严格环保制度”执法队员,也有在普通岗位上弘扬工匠精神的“教授级”汽修工。他们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讲述自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思考、践行。这种“身边人”讲述“身边事”“实践论”的方式,大大增强了理论传播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吸引力、感召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立足岗位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理论传播通过“掌握群众”,转变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理念方式方法,让理论传播接地气
理论传播要走进群众、入脑入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往报纸的理论传播,一般体现为理论专刊的形式,覆盖的范围、对象相对有限,也很难形成强势传播。《湖北日报》全媒体“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报道,在探索理论传播路径中,注意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以新闻化方式操作理论传播,提升了传播效果。
紧跟重大新闻热点和重要事件节点,实现新闻传播与理论传播的融合。新闻传播重在及时、重大。新闻的内容越新鲜、越重要,人们的关注度越高,新闻价值越大,传播效果越好。提高理论传播实效,必须在增强时效性、新闻性上下功夫。全媒体“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报道,注重紧跟新闻事件,紧跟重大热点和节点,抓住人们最关心的话题组织讲习报道。如在十九届三中全会和全国两会期间,紧扣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宪法修改、监察法、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热点,及时推出《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宪法根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等讲习报道。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刚闭幕,便迅速抓住“伟大民族精神”“新时代奋斗精神”等热词,组织推出了《焕发伟大民族精神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新时代奋斗精神》等专家讲习和访谈报道。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定向,引起各界强烈反响,湖北日报快速反应,立即推出《用先进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讲习报道。5月5日,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推出了《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讲习报道。这些新闻性极强的讲习报道,以新闻化的操作迅速呼应重大理论观念,回应社会关切,广大读者和新媒体受众感叹“解渴”“受用”。
引入新闻案例报道,为理论传播“增绿”。理论是“灰色”的,专家讲习报道虽致力理论的大众化,但其可读性终究难与事实传播相比。为此,“讲习所”报道引入形式多样的新闻案例链接报道,推出《讲习故事》《发展故事》等子栏目,让深入浅出的理论观点报道与鲜活事实案例相结合,相映生辉。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链接了神龙汽车通过自主创新树立“湖北制造”品质标杆的“发展故事”,《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链接了十堰为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将18万个网箱“清零”的“发展故事”等,拉近了理论传播和群众间的距离。
坚持融合传播,形成理论传播 “大合唱”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理论传播方式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平台、方式和机遇。“讲习所”报道坚持报上网上一起抓,报、端、网、微等平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迅速形成了规模和声势,形成理论传播多声部“大合唱”,增强了传播效果。
策划参与式、交流式全媒体传播。理论传播要采取有力有效的方式,让受众参与进来、交流起来,避免落入自说自话的尴尬境地。“讲习所”报道中的《全媒体访谈》栏目,每次邀请3至4位嘉宾,包括权威专家、实际工作部门负责人和基层一线工作者,在全媒体演播室坐一起,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对话、交流,专家侧重理论观点讲解,工作部门负责人侧重讲解实际操作和贯彻落实,基层一线工作者带着沾泥土、带露珠的故事而来,共同交流切磋,展开 “头脑风暴”。其成果通过报纸访谈稿件、网络专题、视频报道等多种产品形态全平台分发,起到了很好的启发思考、凝聚共识的传播效果。目前,已推出16场。
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打造形式多样的新媒体理论传播产品。创新理论传播,必须用好“十八般兵器”,以富有创意的产品在第一时间吸引受众眼球。湖北日报端、网、微等平台,充分运用图解、动漫、H5、音视频等技术手段,开设了讲习报道 《图解·关键词》《全媒体访谈》《动漫课堂》《高清图集》等十多个栏目,设计制作品种多样的新媒体产品。截至目前,已推出14期《图解·关键词》、16期全访谈视频产品、70多件H5作品。在持续推出的H5传播中,作品风格因题而变、不拘一格,如讲习“乡村振兴战略”的产品,设计为一辆在美丽乡村中穿行的红色小汽车,引人入胜;讲习“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精神”产品,设计为一个一层层打开的文件袋,重要思想观点在展开中丝丝入扣;讲习“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产品,设计在一个坐满学生的大教室展开,形式轻松活泼,令人耳目一新。这些新媒体理论传播产品推出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产生了多个10万+,这对新媒体理论传播来说是十分难得的。
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畅通理论传播的交流分享渠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全媒体传播条件下,理论传播必须依托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一方面,要坚持“移动优先”,发挥自身新媒体阵地的传播作用,另一方面,要借助外部平台,形成多层次的传播格局,释放新媒体平台理论传播“扩音器”“放大器”的功效。“讲习所”报道甫一推出,即在端、网、微等平台同步推出专题、专栏、话题,整合、编辑、推送各类讲习报道。同时,得到全省各级各类媒体的高度重视,主要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平台,发挥各自特色优势,积极参与传播“讲习所”报道,形成了强大的聚合效应。广大干部群众通过这些平台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踊跃留言、互动和分享,反响强烈。
根据平台特点推出不同形式产品,实现差异化传播。首先,在传统纸媒和新媒体之间采用不同的传播策略。传统媒体的优势是权威性和思想深度,新媒体的优势在于便捷、互动。“讲习所”报道中的全媒体访谈,在报、端、网各平台的呈现,既同频共振,又各展所长。如报纸上主要采用文字报道的形式呈现,同时链接视频观看二维码,引导读者阅读同日同题视频产品;端、网等平台则重点以H5、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呈现,突出参与、互动、分享。其次,针对PC端、移动端制定不同传播策略。随着智能手机普及,PC端的受众正在大量迁移到移动端,在传播策略上,既要移动优先,也要两者兼顾。移动端适合定制、推送,湖北日报客户端,结合大数据分析主动推送讲习报道,有针对性地设计推答题小游戏等创意产品;PC端适合专题、聚合,湖北日报网重点开设专题对各平台讲习报道进行集纳、整理和集成再加工,两者相得益彰,收到了良好效果。
(作者陈剑文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陈红彬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编委办主任,李琼系湖北日报评论理论中心主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