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8年第8期

浅谈新时代电视政论片的创作趋势

——以河南广电政论片《让改革落地生根》为例

摆向光
2018年09月27日09:42 |
小字号

来源:《新闻爱好者》

【摘要】电视政论片被称为“形象化的政论”,它以宏大的叙事方式和主题类的表现题材,以及鲜明的思辨论证为最突出的特色,广泛运用于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进入新时代,电视政论片的创作有哪些特点?文章从思想性、表达方式、推介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新时代;电视政论片;让改革落地生根;思想性;表达方式

政论片指的是具有强烈政治理论色彩的电视纪录片,相对于新闻、纪录片和各种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而存在,它以宏大的叙事方式和主题类的表现题材,以及鲜明的思辨论证为最突出的特色,广泛使用于政治、经济、历史、军事、社会等各行各业的重大宣传报道中。这是百度百科给出的政论片的解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政论片的主要特点:重大主题、思辨论证和宏大叙事。2017年以来,由于党的十九大召开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政论片,像央视的《将改革进行到底》《大国外交》《辉煌中国》,河南广播电视台的《让改革落地生根》等。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可以想见,又会有一批带着鲜明新时代特点的优秀政论片与观众见面。本文结合《让改革落地生根》,谈谈新时代政论片的创作趋势,以期对人们有所启迪。

一、思想时代化 让题与义交相辉映

政论片的魅力就在于它鲜明的思想性,思想性具有最大的权威性与最生动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新时代电视政论片的思想性就是要鲜明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通过宏大叙事和典型叙事相结合,将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需要紧密结合,在深度反思、权威梳理中寻求突破与飞跃,使政论片具有高屋建瓴的思想性、生动有力的现实性、浓厚强烈的情感性以及深刻隽永的启示性。电视新闻政论片之所以要更多地采用以宏大叙事为经、以典型叙事为纬的叙事策略,就是因为宏大叙事有利于对主题的全景式展示,而典型叙事更能发挥电视强大的叙事能力,让说理变得有据可依,生动可感。

政论片《让改革落地生根》的思想魅力,是从河南改革实践理论的连续出新中释放出来的。这一系列报道着力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河南的特色实践,从各领域改革中的典型事例破题,讲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河南故事,全景展现了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如何在河南落地生根。同时,该片突出一个“落点”,即深刻反映了河南省委、省政府如何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九集报道《坚定跟着党中央令旗走》《脱贫奔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先行先试跻身改革开放前沿》《国企改革挺进深水区》《点燃中原腾飞的“新引擎”》《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最大政绩》《强农富民的历史性突破》《让中原再现碧水蓝天》《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聚焦“中央部署、战略平台、脱贫攻坚、国企改革、创新驱动、民生福祉、强农富农、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改革领域的积极作为、生动实践、关键突破和重大成果,适时、准确、全面、客观、生动、形象地深入阐释五年来河南让改革落地生根的路线图和作战图,报道既关照全国改革大局,又立足河南改革实践,以高度的政治洞察力和政治敏锐性把握时代脉搏,将深邃的思想性与时代的制高点无缝对接,展示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政治担当与改革勇气,呈现了中原儿女的改革实践、参与感和获得感。观众在每个事件、每个镜头画面、每个人物语言、每一句解说词及背景音乐中都能感同身受。

二、架构多维化 让理与情立体交融

电视政论片通常都承担着政治教化功能,一般采取全知视角,沿袭历史定论,进行宏观论述,但这样很容易流于说教和呆板,收不到成风化人的效果。在全媒体时代,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以全知视角、从主观角度进行说理、叙述已经很难让观众接受。进入新时代,“00后”也已成人,从18岁到80岁都是我们的受众,如何吸引年轻一代看我们的政论片甚至喜欢我们的政论片是一个大课题。因此在电视政论片的创作上要进一步强化受众本位意识,变主观灌输为客观影响,把抽象思维转换为形象思维,用故事和事例来说道理,用多维视点构建多元话语空间,采用开放式立体架构,让理与事与情立体呈现,和谐交融。

《让改革落地生根》第一集《坚定跟着党中央令旗走》,就以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河南为切入点,以总书记“打好‘四张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的要求为整个政论片定调,搭建顶层设计的第一元空间;接着用河南党政一把手亲力亲为抓改革为突破口,搭建政府层面的第二元空间;从“崛起”到“出彩”,中原大地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呼唤更加强烈,引出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冯俏彬对河南改革必要性、重要性的客观分析,构建国家级专家层面的第三元空间;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中央有部署河南就要有实际行动,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省委副秘书长曾德亚,时任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刘伟等纷纷现身说法,构建起省级参与者的第四元空间;以制度促落实,以落实见实效,一路走来收获满满,企业负责人、普通市民畅所欲言改革获得感,构建起基层百姓的第五元空间。

无论哪一个角色空间,真事真情都是最重要的,因为真实最具力量,它引发的情感也是最真挚的。在电视政论片的创作中,说理的依据就是历史资料和现实实例,这就需要以深邃的历史眼光、犀利的现实关照,对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深入解读。九集《让改革落地生根》的报道,不管是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还是使用省领导的调研现场;不管是央视的播出资料,还是生动的现场采访,大量纪实性素材让其保持了政论片的一贯风格——真实可信。同时,面对全面深化改革这个重大命题,多维开放架构的运用,众多生动的事例、不同层级领导专家的解读,使深刻的思辨性和详实的资料有机结合,在时空交错、古今交叠、国家地方组合之中,“长焦”与“广角”并用,立体式、多层次、多视角地再现了河南让改革落地生根的深层要义,情理交融、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中原更加出彩”的全景画卷。

三、表达故事化 让声与像有机衔接

政论片长于说理,长于思辨,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认为这不是电视的强项,因此在电视屏幕上政论片是比较少见的。但去年央视和地方卫视接连推出的大制作政论片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印象。这是因为这些电视政论片在表达上进行了很大的突破:彻底摈弃了一般政论片理论色彩浓,空泛说理的弊端,把深邃的理论通俗化,把重大的战略形象化,把改革的成就具体化,把发展的成果大众化。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人的故事,把恢宏的时代叙事与微观的个人叙事完美结合,既见天地又见众生,大大提高了观赏性。

“接地气,有底气,才能冒热气”!面对宏大的主题和视野,《让改革落地生根》找到了最合适的切入点,找到了最具体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故事,令人感同身受、倍受触动。比如,第二集《脱贫奔小康路上 不落下一人》中,围绕山茶种植、采摘、加工做文章,走上脱贫致富路的新县周河乡;通过扶贫搬迁,搬进新楼房找到新工作的封丘村民;年近花甲、两次请缨担任“第一书记”的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吴树兰;滑县因爱人突发重病卧床不起、生活雪上加霜的贫困户刘国强……每一个小人物都生动鲜活、每一个小故事都寓意深刻,通过他们的发声,把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的作战图清晰呈现:不论是精准脱贫的药方,还是绣花功夫的实干;不论是“五办法五方案”的稳扎稳打,还是兰考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先试,都可感、可信,收到“以一目尽传其神,窥一斑略知全豹”的效果,提高了主题报道的可读性、易读性和悦读性,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成风化人之效。

九集《让改革落地生根》均是如此,注重宏观立意、微观取材、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跟踪拍摄了一个个相对完整的发展事例,正面地、真实地、亲切地、有效地表达自己,在重视纪实、认知功能的同时,突出可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吸引受众注意力并进而引发理性思考,以冷静客观的方式感悟情节表象下隐含的深层内涵。

四、视听唯美化 让史与诗完美结合

图像或声音本身便可以建构起一种观点。作为电视政论片,如何兼具审美与愉悦的精神属性?要从画面的拍摄、语言的表达、音乐的选用等多元素着手,达到一种极致的呈现。这是因为现在的观众审美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特别是年轻一代被称为“视媒体的沉浸者”,手机、电视、电脑、电影……视觉媒介正在占据人类目之所见的一切空间领域。因此我们政论片的创作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观众的需求。画面方面走电影大片路线,从拍摄的角度、手法、景别、光线、构图、运动等方面都要全方位地创新,提供给观众“视觉盛宴”,让观众在收看的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力。语言方面要更加符合电视的特点,不过多渲染,在平实中蕴含着信息,在叙述中表达情感,同时配以恰如其分的音乐,使声画完美结合。《让改革落地生根》通过不断探索与尝试,在语言的张力、画面的呈现、音乐与音响、转场与过渡等方面,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观感与享受,实现了政治题材的文化性表达。

诗一样的语言。《让改革落地生根》突破性采用散文式的叙述风格,娓娓道来、不蔓不枝。第一集中的“在河南兰考,万里黄河完成了它奔向大海的最后一次转弯”。第二集中的“党员干部,他们用脚步丈量村民幸福的方向,用双手传递着脱贫致富的良方”。第三集中的“深处大陆腹地的河南,把目光投向‘天空’,冲开了对外开放的瓶颈”。……或排比、或拟人、或比喻,在亲切细腻中完成了“把硬新闻做软,把软新闻做准”的生动表达。

极致的画面。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有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政论片《让改革落地生根》深谙此道,在画面上下足了功夫。河南广播电视台四部一频道成立了专门的视觉小组,综合运用航拍、5D、延时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郑州CBD、航空港、中原福塔、郑州东站、黄河、南水北调等河南标志性景观进行全景扫描,共拍摄航拍、延时等特别画面素材400多个G,对一些画面还进行了抽帧效果处理,使画面更符合主题的表达。此外,在采访中,记者还多方搜集各部门、各企业自制的高大上宣传片,精选最富表现力、最具代表性的画面,如兰考泡桐林的航拍、贫困户丰收时喜悦的特写、从高空俯瞰金水立交的宽阔视角、机场繁忙装卸货物的情景等,这些极致画面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了河南人的自豪感。

诗一样的配乐。每集《让改革落地生根》都请专业人士量身定制了配乐,将多种伴奏曲、现场声融入叙事进程,采用影像语言、声音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最大化展现了改革的美学意义。讲总书记视察时,庄重大气;讲国企改革时,铿锵有力;讲脱贫攻坚时,舒缓低沉;讲绿色发展时,明快昂扬;……时而浅吟低唱,时而掷地有声,随着叙事起伏跌宕,张弛有度间激荡出声画交相辉映的美感效应。

五、传播融合化 让度与效相得益彰

互联网的到来,使媒介变迁开始“另起一行”。当下,媒体间的融合发展、“共时”生存成为一种常态。怎样让政论片这样以重大主题为内容的报道走入千家万户,让观众入脑入心?加强融合传播是关键。因为内容为王,推介更为王,知名度决定美誉度,传播力决定影响力,产品的宣传推介和内容品质同样重要。

为使《让改革落地生根》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河南广播电视台一改过去重大报道电视媒体先播、新媒体跟进的惯例,专门成立了《让改革落地生根》推介组,提前分梯次、分步骤、分媒介、分平台、分手段、分形式展开了全面推播,而且融合了新华网、人民网、央视新闻、网易、新浪、腾讯、头条号以及河南广电旗下80多个传播平台的全媒体推播,真正实现了信息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形成了铺天盖地的舆论之势。

政论片推出前10天,全媒体统一推播《让改革落地生根》宣传片,充分做好前期预热;政论片播出中,全媒体做好首播、重播、反响和预告,并运用三微一端、微视频、H5、动态海报等,引发强烈视听期待。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推互动,通过电视与报纸的互融互粉,让“改革”成为刷屏热词,让“落地生根”深入人心。据统计,政论片第一集《坚定跟着党中央令旗走》播出后,百度相关搜索达到23000多条,视频全网播放量达到了4000多万次;而第二集《脱贫奔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播出后,百度、360等相关搜索条目已累计超过100万条,呈几何式增长。

通过网民的热议、相关论坛的高访问量等社会现象,可看出《让改革落地生根》是民众对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深刻命题的思考和探讨,折射的是让中原更出彩、实现中国梦的非凡历程。有网友直呼“看到的是感动,是信心,是希望,更是自豪”!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总编辑杨英杰说:“系列片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主旋律,可以说‘窥一斑而知全豹’。”《让改革落地生根》带来的不仅是精神的洗礼,更是行动的感召。它以真实的艺术风格,勇敢地走进历史的深处,走进民众的心灵深处。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河南广播电视台电视四部一频道将继续坚守使命,紧扣时代脉搏,坚持将节目的社会效益与时代精神相契合,为观众打造出见高度、见深度、见内涵,集品格、品质、品位为一体,更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新闻政论大片。

(作者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