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青年记者》>>2018年4月上

手中的笔要对得起用热血付出的战士

沈晓泓
2018年10月17日15:33 |
小字号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这句曾经写满我青春记忆的诗,让从军和当记者的梦想融为一体,成为我青春懵懂时向往与憧憬的职业。很荣幸,我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走进了人民军队这个威武之师的行列,之后我又有幸从指挥学院教写作的岗位,走上从事军事新闻写作的战位。

从地方青年到军人,再从写作教员到军事记者,曾经的梦想两者兼而有之。无疑,我是逐梦中最幸运的那一个。

有人说,战争拒绝女人,但不拒绝女军事记者。几十年一线采访的经历,让我深深地感悟到:你看得不够真切,只因为你贴得还不够近。当军事记者最快乐最幸福的,还是和一线官兵们心贴心的交流与沟通。他们的阳光与积极、奉献与坚守,为我的新闻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他们的真、他们的纯更是感动着我,让我时刻记着自己的信念——“战士对得起祖国,我手中的笔一定要对得起战士”。

任务来临,要能够和战士一样冲上去

记得15年前,我刚刚被任命为人民武警报社军事处处长,据说任命依据是当过教员、训练参谋和军事记者,军事业务扎实、作风雷厉风行,“有股子虎劲儿”。时任解放军报军事部赵主任在一次会议相遇时对我说:“还没有听说过哪个报社的军事处处长是女的,重大任务是要能冲得上去的,你行吗?”我紧张地说:“我一定努力!”从2003年开始,军事处多次圆满完成执勤处突、抢险救灾等重大宣传报道任务,荣立集体三等功,被评为先进处室。特别是2008年,圆满完成了抗雨雪冰冻、汶川救灾、奥运安保等重大战役报道,赵主任特地打来电话,欣慰地说:“这丫头,还行啊!”是年,我因工作成绩突出被任命为人民武警报社副社长。

2010年上海世博会,武警部队万余名官兵为这次盛会护航,这次盛会在世界经济遭遇寒流的情况下举办,引起国内外各界超常的关注。为此,我带人民武警报文化处赴安保一线采访,组织策划12个整版的系列报道《世界人类文明的盛典》——关注上海世博对世界经济和文明的贡献;8个整版的系列报道《橄榄绿与世博同行》——关注武警部队护航世博安保。两组系列报道受到上海世博组委会的高度赞扬,并被组委会永久收藏,我也有幸荣获俞正声、王岐山同志亲自签署的“上海世博特别贡献奖”荣誉证书。

多年的辛勤耕耘,让我拥有了许多光环和荣誉。光环之下,我的心始终平静如水。因为我明白,这些荣誉其实是大家的,是团队的辛苦,是同志们的努力,更是一线部队战友们火热的战斗生活的激励。为此,我对身边的战友们心存感激,对生死一线的战友们深情永驻。

最深沉的沃土,莫过于火热的基层和可爱的官兵。他们是我永葆初心、笃志前行的无穷动力。我先后多次深入条件最艰苦、斗争形势最严峻的新疆阿克苏反恐一线采访,住班排、进村入户,与“反恐尖刀”王刚和新疆总队四支队特勤中队战士们朝夕相处。

战斗环境的无比险恶、勤务强度的极度繁重和官兵们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深深地打动了我。枕着边关月,闻着浓浓硝烟味,我们写下了探寻“反恐尖刀”王刚胜战之源、带兵之策、练兵之道的《为国安边何惜命》《热血锻造虎贲师》《守不忘战砺锋刃》3篇系列通讯,以及《许党许国,青锋一剑靖边关》《护党护国,铁马狂沙万里尘》《报党报国,立马弯弓为民安》3篇王刚以忠诚品格、铁血担当、立身为旗践行习主席能打胜仗强军思想启示录。稿件发表后赢得了各方好评,王刚同志荣获“八一勋章”,我们也兑现了“我们的战士对得起祖国,我们手中的笔就要对得起战士”的承诺。

心灵的震撼,就是对英雄的认同,就是对正确价值观的认同。只有内心深深的认同,才能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能够打动读者、打动自己的人物。

纷繁之处,要捕捉到战士最感人的亮点

能够在纷繁之处见人不见、觉人不察,凭的就是热爱与真情。重大典型、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赵红艳凭借不屈信念战胜病痛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但我和同事张锦霖并没有草草下笔、就事论事,而是一直反复思索这样一个问题:赵红艳这个典型,除了她个人过硬的事迹之外,对于全部队官兵投身强军实践有着什么样的指导意义?我一再追问:“是什么力量使你能够在全身六大关节坏死的情况下,战胜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十年风雨无阻坚持出诊?没有人要求你这样全勤上班,就是正常人都难以做到。”最终,我们从赵红艳的一句话中找到了答案:“与其说是我的病人需要我,不如说是我更需要我的病人。”我为通讯《打不垮的赵红艳》写下短评《使命的力量》:“她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幸福,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军医肩上使命的分量……‘为人民、为百姓’,这不仅是医生的使命和宗旨,也是我们全体共产党员的使命和宗旨。”这正是我们希望传达给读者的思想。

又是一次令我终生难忘的采访。2014年4月,我随黄金部队某部“西进北上”挺进无人区采访,向海拔6000多米的阿尼玛卿雪山进发。车行一半,遭遇大雪,不得不停了下来。而提前出发的地质调查先遣队行至海拔5050米位置时,突然天降暴风雪,导致道路翻浆,车陷冰河。得知这一消息,部队领导一边命令他们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一边派出大队长王志彬带领10名战士乘六驱牵引车火速前往救援。而此时,我的心早已提到了嗓子眼,守在对讲机旁坐等前方的救援消息。

夜深人静,我毫无困意。“相比遇见狼群和豹子,这些还都是小儿科。”等待间隙,班长陈凯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深夜,忙碌了一整天的二中队区矿调小组陈凯等6名官兵正准备睡觉,突然发现窗外4颗亮晶晶的眼睛正朝着帐篷方向靠近。陈凯赶紧打开强光手电往外一照,不禁打了个冷战,原来是两只大豹子正向帐篷逼近……

最真实的情感总是通向光明。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一下子萌生了跟随这些执行艰苦任务的部队走一遍的念头,在向报社领导请示后,我们随部队一起开始了10多天的“无人区”之旅。

天空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冰川跑。这些地方有的海拔高,有的道路险,有的冰天雪地,有的气候炎热……一路下来,我和官兵们平均每天要在盘旋的山路上行走17个小时,不知呕吐了多少次。

茶马古道,彩云之南,哀牢山尽头,有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中队。刚一下车,我不顾疲劳来到班里和战士们聊起了家常。真是无巧不成书。当天是我的生日,和战士们聊天中得知,战士郑元也是那天生日,我当即决定中午和战士一起过生日,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情感的交融。这一举动让战士们解除了所有的拘谨,敞开心扉聊了许多他们身边的故事。

凭着对基层战士这份质朴的爱,我一路采访掌握了大量感人的素材,采写的《海拔5000米,雪山鸟飞绝》《边塞孤岛,一城连三国》等5篇系列通讯,在部队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人们了解黄金部队、了解基层官兵任务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品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

打动他人,首先必须能够感动自己

汶川大地震后,舟曲泥石流灾害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不可承受之痛。灾害发生后,我受命采访,巨大泥石流的破坏和伤亡触目惊心,我感到生命是那么脆弱。

然而,采访过程中,我又时刻被救援官兵的生动事迹感动着。特别是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武警舟曲中队副中队长王伟带着战士们昼夜奋战在废墟上,和战友一起救出23名幸存者。没有人知道,这名连续作战的“铁汉”的家也成了废墟,4名亲人在这次灾难中永远离开了他。那一刻,我又真切感受到了生命的坚强。

脆弱与坚强纠缠,痛苦与感动交织,我含泪采写了长篇通讯《托举舟曲》,在人民武警报副刊一版整版刊发,并在新华网首页刊出,点击量达到千万次,感动了无数人民群众,为树立“人民子弟兵爱人民为人民”的形象起到了促进作用,稿件获得中国新闻奖副刊年赛金奖。

眼泪并非脆弱,而是一种爱的流淌。这种爱,在一名女军事记者的心中终将积淀为成长的力量。经历了那么多,我非常清楚,内心强大是心理上成熟的过程。

又是一场精神上的历练。2013年夏天,经历过无数惊心动魄“大场面”的我,受命采访一位在抗洪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张池的事迹。那时,我自认为已经有了足以强大的精神力量。

然而,一到采访现场,我仍然控制不住眼泪。张池是一位年仅24岁,素质全面、多才多艺的士官代理排长,是总队历次比武摘金夺银的“专业户”,是全武警部队业余文艺会演中的主角,更是一名新时代最可爱的人。面对泥石俱下的洪水,他一次又一次扑进浪涛中救出群众,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初心。

张池心中有人民,人民更是心疼和牵挂这个年仅24岁的共产党员、革命军人!一位被救群众为他写下了这样感人肺腑的文字:“24岁,你还只是个孩子,面对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湍急冰冷的河水,想问你,孩子,你害怕不害怕?24岁,你还只是个孩子,面对幼小婴儿、年迈老人的呼唤,洪水会吞噬生命,想问你,孩子,你犹豫不犹豫?”

看到这样的文字,我又一次含泪写下长篇通讯《张池不死》和评论《士兵的光芒》。在评论中,我感慨地写道:24岁,还只是个孩子。然而,穿上这身军装,头顶着国徽,“为人民”就不再是一句空话。这个看似高远的字眼,做起来却那么实实在在。面对滔天洪水,冲上一步,可能就是死;后退半步,可能就是生。可不可以不救?有没有权利选择活着?张池,用他的实际行动响亮地回答了:军人,只有为人民赴汤蹈火的责任,没有为自己选择贪生怕死的权利!

稿件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新华社军分社原社长熊铮彦写来报评:“感谢武警报社,在全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推出这么一个为人民不怕牺牲、深受人民爱戴的典型,树立了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新华社北京军区支社原社长赵苏也写来报评:“一名普通士兵的牺牲,引发这么多人的追思,说明了什么?对人民爱得有多深、付出有多大,在人民心中的位置就有多重!”此稿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

饱含真情的采访,又岂止这一次。在南疆莎车县反恐战斗的最前沿,看着满脸风霜的战士为了人民安危留下的一个个伤疤,我流泪了;

在武警总医院心外科原主任王奇的家中,听着他的妻子讲述丈夫为救治群众生命,一天做16台手术,积劳成疾、猝然离世的故事,我流泪了;

和张楠烈士生前战友聊天,想着英雄为国家利益悲壮牺牲和他那望穿泪眼的妈妈,我流泪了;

……

有人曾问我,这泪水,是不是因为你作为女人的多愁善感?我说,不,是这些战士的真、战士的纯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

最深的情,要用最朴素的语言流淌到笔尖

2008年,为奥运圣火登顶珠峰,举世瞩目的珠峰公路经半年时间的艰苦施工终于投入使用。这条路平均海拔在5500米以上,全长108公里就有170多个弯道,且所经地区地质条件极差,被业界称为历经“复杂地质大全”的奇迹工程。这么一件世人关注、屡创奇迹的事件本应是新闻热点,但在投入使用时仅新华社发了一条不到百字的短消息,其他媒体均未报道。这是为什么?经了解我得知,重筑珠峰公路曾使奥组委和西藏自治区领导陷入两难境地。珠峰公路已经完全瘫痪,如不重新修整,奥运圣火无法安全登抵珠峰;但如重新修整,那里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此致函我国政府,对整治改建珠峰公路提出环保质疑。

一个烫手的山芋!谁都不敢碰,弄不好就会触“雷区”。但是武警交通二支队为担负这项任务在生态保护等方面做出了坚苦卓绝的努力,付出了巨大代价,做出了很大牺牲,不报道对不起牺牲奉献的战士们,如报道,又怕触了“雷区”引来舆论被动。纠结中,还是对战士们的深情战胜了我的怯懦。在采写《天路向珠峰延伸》时,我了解到,珠峰公路每向前延伸一米,我们的官兵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但是,我不想把筑路官兵写得悲悲切切、怨天尤人,那不是武警官兵的性格。我要用自己的笔写出他们的无悔与极限抗争,笑对云卷云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夏季的珠峰气候最为复杂,雨雪、冰雹、雷电、风暴和雪崩等恶劣天气时有发生。一天清晨,战士们刚刚起床准备洗漱。突然,乌云翻滚,狂风裹着鹅毛大雪、挟着黄豆大的冰雹铺天盖地而来,呼啸的寒风让人觉得身上的衣服像纸一样单薄,随后滚滚袭来的沙尘塞满了官兵的耳朵、鼻子、嘴巴,宿营的帐篷也被一阵狂风卷翻到了几米之外。大家急忙伏地躲避,待狂风过后,再“重拾旧山河”。

项目部主任李国印一边重新扎着帐篷,一边笑着用毛主席诗词鼓舞大家:“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没关系,咱们摘片云彩当被子,捧把飞雪当褥子吧!”他爽朗的笑声感染了大家,医生温之刚也学着湖南口音接上话茬:“对,跟老天商量一下。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飞沙走石!哈哈哈哈”。

一场因风暴突袭带来的紧张,就这样谈笑间被化解。

报道中我以“用责任铺就生态之路、用忠诚筑就生命之路、用友谊托起生机之路”回答世人的环保质疑,用大量的事实告诉国人、告诉世人,中国武警不但在世界最高处完成了最为复杂、最为艰难的工程,还不惜付出加倍的经济代价,采取多种科技手段保护和重建了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并获得环保验收的高度评价。

该报道作为国内唯一详细报道这一重大事件的新闻,在人民武警报一版头条发表后,《解放军报》《国防报》也在一版头条全文转发,并被三家报纸评为年度好新闻。

战士对得起祖国,我手中的笔一定要对得起战士!

“用最深的情写我最爱的人。”这是我心底最朴素的一种情怀,也是我对幸福的一种诠释。作为记者,对战士最深的情,就是用手中的笔把他们的崇高思想、英雄壮举,原原本本地告诉全国人民,让全国人民永远记住,永远崇敬这些共和国的脊梁。我虽然已经不在年轻人的行列,但只要走进一线部队的方阵,就会依然保持着年轻人的激情,激情是千锤百炼后的崭新迸放,更是一名军事记者的自觉担当。

沈晓泓:现任人民武警报社副社长,高级编辑,大校军衔。先后组织策划了北京奥运、汶川抗震、上海世博、国庆60周年、舟曲泥石流、天津“8·12”大爆炸等重大活动和重大任务的报道,采访并推出了“八一勋章”获得者王刚、“时代好兵”张楠、“不凡的士兵”张池、“人民好军医”王奇、“民族和谐的使者”庄仕华等数十位全国重大典型,2008年年,在新华网开办“新华网·武警频道”,首开军区军兵种互联网舆论宣传先例;2010年,被上海世博组委会授予“上海世博特别荣誉奖”。作品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新闻奖副刊年赛金奖银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